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能源频道

坎昆气候大会背后的战略竞争(3)

2010年12月08日 11:41 来源:世界新闻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美国对气候大会突然变脸,原因究竟何在】

  ●美国对中国新能源发起301调查

  本报综合消息:日前,应美国钢铁工人联合会的申请,美方将正式按照《美国贸易法》第301条款针对中国政府所制定的一系列清洁能源政策和措施展开调查。美方很有可能会对中国清洁能源企业出口美国市场的产品征收高额的惩罚性关税。

  ●美称可能退出气候大会

  新华社12月1日电:美方与会代表在坎昆气候大会会议开幕前摆出强硬态度,美国气候问题特使托德·斯特恩在华盛顿接受外国媒体采访时则更加直白地表示:“我们要么在这些问题上都取得进展,要么没什么进展。”他同时暗示可能退出气候大会。

  评:我们还记得,在去年的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上,美国总统奥巴马是最耀眼的政治明星,相比之下,美国人今年的态度可谓是“换了人间”。其代表提出的气候大会要么全部达成协议,要么都别谈。这哪里是谈判的态度,搅局还差不多。

  美国的突然“变脸”,最大的原因,恐怕就是中国新能源产业的巨大进展了。美欧的一个共同想法本是希望借助“碳政治”,以减排、监督等方式介入中国等新兴经济体的产业体系,从而控制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的产业进程。但是,令它们遗憾的是,这一点竟落空了。尤其是中国反而借助自己强大的制造业能力,以及此前所积累的社会和国家资本,迅速地将新能源产业做大。

  评论员认为,对中国抓住“碳政治”机遇的蓬勃势头,美欧感到失落,那是一定的,但美欧之间,还是有着显著差别的,对欧盟来说,中国新能源产业的蓬勃发展,虽然和自己存在竞争,但总体上还是符合自己提出的“碳政治”的大方向的,欧盟要做的是强化自己的竞争力。

  而对美国而言则又是另外一番滋味,中国的新能源产业一旦发展成熟,将是对自己建立在石化能源基础上的霸权的极大威胁,美国处心积虑打了伊拉克战争,阿富汗战争,现在又在伊朗核问题上做文章,目的不就是全盘控制世界石油的生产、运输和交易吗?如果有世界工厂之称的中国,都不再以石化能源作为主要能源的话,美国花如此之大的代价,所建立的石化能源霸权,还能威胁得了谁,控制得了谁?

  因此,我们看到,在上任伊始曾经把新能源产业列为美国关键产业的奥巴马当局,竟然对中国的新能源产业展开了所谓的301条款调查。美国对中国新能源产业的恐慌心态,已经非常明显,美国这次对在邻国召开的世界气候大会,予以这般冷遇,只不过从另外一方面显露这一心态而已。我们再看两条消息。

参与互动(0)
【编辑:宋亚芬】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