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32专家论生活垃圾处理 31位“主烧”(3)——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能源频道
    广州:32专家论生活垃圾处理 31位“主烧”(3)
2010年02月25日 13:46 来源:南方都市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垃圾分类

  家庭有害垃圾要分开

  对于垃圾分类徐海云表示,专家组建议把发达国家垃圾分类的经验和广州市的现实情况即现有的一定程度的废品回收方式的垃圾分类结合起来,选择符合广州实际的垃圾分类办法;并制定具有经济性和可操作性的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的相关政策和具体办法。

  在垃圾分类的推进过程中,专家组认为应优先考虑家庭有害垃圾的分类,由政府建立分类收集系统,并尽量减少垃圾中的水分,尽可能推动可生物降解有机垃圾的管理。尽管家庭有害垃圾并不是每天都产生,但如果不进行分类收集,而混入城市生活垃圾系统,对生活垃圾处理的影响和环境危害都是明显的。

  而对于可生物降解有机垃圾的管理,专家组提出了三种可供选择的典型模式:德国模式(单独收集进行生物处理)、美国模式(采用家庭粉碎机排入下水道)和日本模式(要求尽可能减少水分,作为生物质进行焚烧处理),广州市具体采用何种模式首先需要进行系统研究并提出可行性方案。

  声音

  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总工徐海云:

  现阶段只有焚烧技术是成熟的

  对新技术应该大胆支持,但现阶段只有焚烧的技术是成熟的。

  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总工徐海云长期研究固体废物处理领域,一直主张垃圾焚烧,在这次咨询会上,他恰好和一直反对垃圾焚烧的中国环科院退休研究员赵章元分在了一个小组。这两个人聚在一起,会发生什么事情,相信大家都会很好奇。

  在昨天的通报会上,有记者问道:“有1位专家认为,现有垃圾焚烧技术有风险,不宜盲目选择焚烧处理,这位专家是不是赵章元?是否剩下的31位专家,都认为垃圾焚烧是首选?”徐海云笑了笑,给了肯定的答复。而对于为何赵章元没来参加通报会,主办方解释说只安排了专家组的组长、副组长作为代表,因此没有赵章元。

  在谈到对赵章元的看法时,徐海云表示自己和赵恰好分在了一个小组,大家都充分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尽管没有取得一致的看法,但我们都是在事实的基础上,表达了自己的态度。”

  对于赵章元提出采用的几种新技术工艺,徐海云认为对新技术应该大胆支持,但现阶段只有焚烧的技术是成熟的,“在我看来,这些新技术都还没有成功的案例,还处于试验阶段,没有成熟到用于工程。”

  中国环科院退休研究员赵章元:

  反对代表的声音太微弱了

  希望这样的专家讨论会不是走过场,而是真正为广州垃圾问题提供有益的思路。

  会后,中国环科院退休研究员赵章元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这是他第一次在广州参加由官方组织的垃圾处理专家听证会。广州市政府从对市民负责任的角度考虑,组织这次专家听证会,是值得肯定的。但是他没有想到专家们的观点是以压倒性的优势主张垃圾焚烧,反对代表的声音太微弱了。

  他还表示,自己曾经在北京参加过类似的专家会,其结果和过程与广州的大同小异。

  赵章元认为,他主张的反对垃圾焚烧的观点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在与主烧派专家的观点交锋中,尽管他的意见能够得到很多参会人士的尊重,但这些尊重更多的是私下交流,在会议讨论中旗帜鲜明表示支持的不多。

  “希望这样的专家讨论会不是走过场,而是真正为广州垃圾问题提供有益的思路。”赵章元说。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