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32专家论生活垃圾处理 31位“主烧”(4)——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能源频道
    广州:32专家论生活垃圾处理 31位“主烧”(4)
2010年02月25日 13:46 来源:南方都市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焦点问题

  现阶段该烧还是该埋?

  “没有什么‘反烧派’,我也不反对焚烧。”中国环科院退休研究员赵章元在会上说,自己虽然不是专门研究垃圾的,但是研究的是环境保护,当前生态危机来势汹汹,作为潜在的污染源,垃圾处理应该上升到非常重要的位置加以考虑。垃圾焚烧关键是烧什么?他并不主张焚烧混合垃圾,而要先把餐厨垃圾、电池等有害垃圾和塑料分类回收处理后,剩余的垃圾才可以进行焚烧。在没有经过有效回收利用前,可以考虑采用高温水解、等离子技术和耗氧发酵等技术处理生活垃圾。

  这些技术现阶段可行吗?“高温水解实际上是一种伪技术,因为其违反热量平衡的基本定律。不说噪声污染,锅炉内产生的水蒸气又会变成污水。”北京大学循环经济重点实验室(深圳)主任刘阳生以实情说话,他曾经检测过此类项目,最终产生的污水成分比垃圾还要复杂。耗氧发酵等生物技术目前也不成熟,而高温等离子分解技术原用于航天,目前还处在摸索阶段,需要把垃圾分割到几毫米再进行分解,暂时不具备实操性。

  卫生填埋、焚烧和生化堆肥,是大多数与会专家公认的三种主要的垃圾处理方式。留法归国学者、华中科技大学环境学院院长廖利在会上介绍,因为民族性格较为自由奔放,法国推行垃圾分类多年成效甚微,目前30%的垃圾采用焚烧处理,约5成采用填埋处理,以园林垃圾为主的1成垃圾采用生化堆肥方式。填埋或者焚烧是世界发达国家主流选择,填或烧则取决于土地资源。

  广州市社科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郭艳华以数字说话,根据模型测算,如果全部采用填埋模式,广州在2015年、2020年、2025年分别需要用地约2979亩、6123亩和9327亩,将面临无地可用的窘境。采用经济学的价值补偿标准计算,填埋的成本约为22.5亿元-45亿元,焚烧为18亿-25亿元。

  “上世纪90年代末,国内开发了不少小规模的焚烧炉,但都存在配套不足的问题。现在国内的垃圾焚烧技术已经比较先进,珠三角也有这样的条件发展。”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教授白庆中认为,广州发展垃圾焚烧不可避免,但需要在规划时把从化、花都、番禺、增城等纳入全市范围通盘考虑。

  西南交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张文阳则表示,根据其在德国等地观察比较,我国目前引进的垃圾焚烧技术,包括烟气净化技术在内,基本上是国际上最先进的,并不是淘汰技术,值得推广。

  中国气象局广州热带气象研究所首席研究员吴兑则认为,目前的垃圾填埋场工艺导致产生了大量甲烷,即将成为我国又一大温室气体产生源,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出发,选择垃圾焚烧较为合理。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