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水价9年连涨5次 政府被指角色双重矛盾(4)——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能源频道
    兰州水价9年连涨5次 政府被指角色双重矛盾(4)
2010年03月03日 13:59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合资两年多来,外方严格把关,没有增加一个新人,这在原来的老国企是无法做到的。即使如此兰威水务人员目前仍超编。”孙晓霞介绍。因为多种原因造成企业连年亏损,兰威水务职工平均收入也低于兰州市社会平均水平。

  最后,经过兰州和甘肃省物价部门成本监审,兰威水务2008年实际亏损5484.59万元,加上2007年亏损,累计亏损达7398.6万元。

  “从2000年到2007年,兰州市水价因为亏损和贷款上项目等原因已经上调四次,没有一次像这次这么艰难,如果不是合资,2009年的调价幅度会更大一些。”张辉说。

  2010年,兰州市将启动需投资9.8亿元的“一户一表”改造工程,因兰州市政府财力较弱,无法投资。兰威水务拟将改造资金部分计入到水价成本中,以水费的方式让公众承担一部分,结果在甘肃省物价局的成本监审中被核减下去。“考虑当前居民的承受能力,调价不可太高。”2009年初甘肃省常务副省长刘永富在兰威水务的调价请示上如此批示。

  政府角色双重矛盾

  兰威水务的亏损难题和项目建设压力并非个案。“中国70%水务公司处于亏损状态。”资深水务行业专家、大岳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金永祥说。然而在听证会后,以“兰州威立雅以停水要挟地方政府涨水价”的传闻,又一次引起轩然大波。

  兰威水务只得出来公开澄清。“无论合资与否,保障供水安全是供水企业第一要务,合资后,外方只派驻包括高管和执行层在内的17人,董事会7名董事中,中方董事占4位,外方董事为3人。由国资委委派的中方董事不会允许此类事情发生。”兰威水务董事长孙晓霞说。

  然而“外资操控论”的质疑之声并未因此停止。2009年12月底,经济学家郎咸平《水价上调,谁来买单?》一文称:“威立雅既没有投资建设水管网络,也没有引入新的技术,只是财务报表做了不少功夫。利润表面上透过会计操纵亏损了,这些人造假的能力绝对在我们之上……”

  兰威水务对此的解释是:合资前,供水集团财务报表是由兰州市国资委指定的甘肃鸿达会计师事务有限公司进行全方位审计,合资后威立雅方面根据集团总部对上市公司的整体要求,聘请了全球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的安永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审计。

  “虽然合资了,政府仍是大股东。” 孙晓霞说。在总结这次波澜不断的事件时,甘肃省一位官员用了“很明显,事件引发政府信任危机”来形容。

  《中国新闻周刊》记者采访的专家认为,此事实质上是政府角色双重矛盾的体现。公共事业型政府的定位,应该是公众利益的代表,而非资产的代表。政府应抽离于具体的资产运营和管理之中,向公众提供最低的价格和最好的产品和服务。但地方政府身负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重任,以及肩负要为城市建设筹集更多资金的压力,二者之间存在内在矛盾。

  “合资后,威立雅追求短期利益与公共用水保障长远利益的内部博弈一直不断。比如渝中大学城供水项目,就在前期遇到很大阻力,外方要求进行成本测算,而政府要求必须无条件保证大学生供水。”一位接近威立雅的人士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其实,合资前,兰州供水集团每年会预留2000万元配合政府进行道路改造,保证“有路就有供水管道”,合资后,这笔资金无法保证。

  “水业行业的固有特点,决定了其改革不可能像其他竞争性行业一样实现完全彻底的市场化,国际上许多成功的市场化模式,如法国的特许经营模式和美国的外包经营权模式都是保留水业设施的产权国有,但将水业设施的经营权交给私人公司。” 研究国际水业改革的北京大学经济学院谢世清博士表示。

  傅涛也表示,目前国内水务企业拍卖的做法实际上是“完全用重置成本法”,用这一方法处置城市水业资产,完全背离城市水业的市政公用性质,是最不合理的一种处置方式,在国际上基本没有成功案例。

  “住建部最近会推出针对水务改革的专题汇报。” 住建部城市建设司水务处处长章林伟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记者采访的专家表示,水业改革决不能“一卖了之”,今后政府加强市场监管的责任更加艰巨。 (记者/孙春艳)

  (声明:刊用《中国新闻周刊》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