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 道: 首 页|新 闻|国 际|财 经|体 育|娱 乐|港 澳|台 湾|华 人|留 学 生| 科 教| 时 尚|汽 车
房 产|电 讯 稿|图 片|图 片 库|图 片 网|华文教育|视 频|供 稿|产经资讯|广 告|演 出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
■ 本页位置:滚动新闻
站内检索: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台刊:两岸共惜一池水 人民币让日月潭重生(图)(3)

2006年08月03日 14:36

    资料图:在冬季的台湾名胜日月潭,一位邵族女店主向游人介绍到访名人的照片。她期望开放观光后,有更多的大陆游客光顾她的工艺品小店。 中新社发 宗金柱 摄


版权声明:凡标注有“cnsphoto”字样的图片版权均属中国新闻网,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使用。

  业者翻身!921震后新生机

  60年前刘家祖父孓然一身从南投县头社移居到日月潭。

  1980年生、第三代的刘启行,转述一穷二白的祖父和祖母,不辞酷暑严寒一同住在船屋,只求糊口,祖父捕鱼,祖母挑到岸上卖,“我大伯还是在船屋上出生的。”

  到了父亲这一代,刘家终于升级到岸上,买了块地,开早餐店。10年前听到两岸可能会三通的消息后,刘家就计画开饭店。本来相中老餐饮店旁一块19坪的地,想买下来跟早餐店合并盖饭店,但卖方开价1900万元,刘家想都不敢想。

  但921地震给了刘家绝佳机会。地震后的日月潭犹如鬼城,隔壁这块19坪的土地打了快五折,当时刘家赖以维生的餐饮店也全倒了,全家住进了铁皮屋,却仍看好未来,冒了天大的风险咬牙买下,贷款、凑钱,连同建旅馆,总共投资了近6000万元,建成现在八层楼的“码头度假饭店”。

  “地震完,没有人敢来日月潭,更没有人相信我们可以撑得过三年,亲友怕我们开口借钱,处处躲。我妈在刚投资旅馆的那三年,几乎老了10岁,我看了很不忍,大学念一半就办休学回家帮忙,后来就没再回去学校了。”刘启行现在挂经理头衔,他的使命感与拼劲,一点都看不出他只是六年九班的少年仔。

  现在就在几十艘船舶停靠的水社码头旁,刘纮任、刘启行父子所拥有的码头度假饭店,是一个“烫金地段”,这座新盖不久、33间客房的小型度假饭店,依目前的市价估算,资产价值上亿元。

    脱胎换骨!两岸共惜一池水

  在此做超过40年生意的刘纮任说,如果没有对大陆客的预期,财团资金不可能那么快重返日月潭。

  如今,码头度假饭店和其他湖区饭店一样,每个月平均只有三天不客满,平均住房率在九成左右,刘家已经上垒了。目前刘家还正在修改房型,因应大陆客的住宿习惯,将客房内一张大床改成两张小床,另外还要再盖一栋新的饭店,打算专做大陆客生意。

  921之后重建的日月潭,在大陆观光客的利多诱因下,面貌跟过去已有很大不同。

  原本当地最大的天庐饭店,拥有160个房间,地震时全垮。但是同样的地点现在又变身为一个高档的度假饭店“大涞阁”,一房定价8800元。

  而老蒋公行馆涵碧楼,也变身为全台最贵的饭店。开幕三年来,已经涨价三次,不含税的一晚定价1万5500元。

  日月潭何其不幸,在921地震中,顶下台湾最深的痛苦;日月潭又何其有幸,在两岸开放过程中,同时深获两岸人民的珍爱。

  正如涵碧楼饭店投资者、乡林建设副总经理应致德所说,“你有多久没来过日月潭?你对日月潭的记忆是否还停留在小学毕业旅行?”

  如今的日月潭已经脱胎换骨,何不找个时间重新发现日月潭。

  (摘自台湾《远见》杂志,有删节;作者:陈中兴)

[上一页]  [1]  [2]  [3]

关于我们】-新闻中心 】- 供稿服务】-资源合作-【留言反馈】-【招聘信息】-【不良和违法信息举报
有奖新闻线索:(010)68315046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法律顾问:大地律师事务所 赵小鲁 方宇
[京ICP备05004340号] 建议最佳浏览效果为1024*768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