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 道: 首 页|新 闻|国 际|财 经|体 育|娱 乐|港 澳|台 湾|华 人|留 学 生| 科 教| 时 尚|汽 车
房 产|电 讯 稿|图 片|图 片 库|图 片 网|华文教育|视 频|供 稿|产经资讯|广 告|演 出
■ 本页位置:滚动新闻
站内检索: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中华文摘》文章:中国富人离公民有多远

2006年08月07日 09:39

  (声明:刊用中国《中华文摘》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文/理由

  被压缩的财富史

  我在电视访谈节目中听到一位中国年轻的企业家说,当他发现自己赚到的钱超过一亿元人民币的时候,感到很茫然,失去了生活的目标。

  在一个成熟的现代社会中很少会发生类似的问题。我想,一个头脑清晰的企业家赚到一大笔钱的时候,他面临着两个选择。其一,他发现自己找到了正确的赚钱方法,于是便没完没了地拷贝下去,变成几十亿或几百亿。为什么不呢?就像麦当劳或沃尔玛那样。其二,他可以考虑做一点善事了,而且往往通过一个有经验的专业机构,即NGO(非政府组织)。

  但是,中国当代许多企业家(尽管不是全部),考虑的首要问题却是把钱放在哪里?是放入银行还是想办法弄到国外?或者索性藏在床底下。

  由此,中国富人许多不同寻常的行为都可归于他们整体性的年轻,可称为“金钱幼稚症”。说到这里,需要用最简单的方法追述一下中国的财富史。

  1949年以后,伴随着计划经济的实施,中国进行了长达30年消灭私有经济的努力。1949年时,中国尚有700万个小商户和为数不多的私人企业;而至1978年,私人企业早已荡然无存,小商贩也缩减至15万人。这些人实际上多是修理皮鞋或修理自行车之类的手工劳动者。可以说,在中国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和10亿人口当中,已没有一点私人经济元素。这场平均主义的社会实践,在规模与深度上都是人类历史前所未有的。

  西方由城邦文化而兴起的公民社会,已有500年的历史,以工业革命为标志的现代企业家的成长,也有200年的历史。

  而中国的企业家芳龄几何?从20世纪80年代算起,至今仅有短短的26年。如此短暂,仅相当于一个青年人刚刚跨入中年所需的时间。

  就是这样一些人,加上跨国公司,还有政府,在短时间内创造了让人炫目的财富。他们不可能很成熟。他们驾驭金钱的能力也有待提高。

  一个缺失的空白

  中国从来没有一个哲学家像德国的马克斯·韦伯那样,把追逐财富提升到伦理的高度,而作为人的天职大加赞扬。相反,中国的富人一向背负着“为富不仁”的舆论包袱,被社会另眼相看。由此,在他们身上有几个显著特征:

  1.财富的隐蔽性和不透明。

  犹如遮蔽着一层浓厚的迷雾,没人能够确切说明中国有多少富人和拥有多少财富。尤其缺乏私人净资产及流动资金的数据。我所见到的官方资料都是用间接方法推算的。有趣的是,来自西方的报道则比较具体。例如,西方报道说,中国有30万人买得起私人飞机。另一报道说,中国拥有100万美元以上的富人至少有23万人。这些报道都没有说明数据的来源。

  与富人隐蔽性特征形影相随的是炫耀性消费。这看似矛盾的现象却是一枚硬币的两面。在大城市的马路上,穿梭着奔驰、宝马、宾利、劳斯莱斯。一位富人从监狱中被保释后,一口气买了20辆悍马,送给对他有过帮助的人。在北京,最丰盛的宴席要吃够120多道菜,连续4天进行品尝。在上海,最豪华的别墅售价1.2亿元。富人在隐蔽财富的同时,炫耀性消费对他们是一种必要的心理补偿方式。

  2.公民意识的缺失。

  在实行开放政策以前,两个不相识的中国人见面时的第一句对话说什么?那就是:“你是哪个单位的?”

  众所周知,现代公民意识是欧洲伴随着中世纪封建主义退出历史舞台,抛弃了臣民意识而培育的公民意识。中国经历了两千年的皇权统治,并未经历民主运动的洗礼,却插入了一段“单位意识”的插曲。

  单位是由一系列层级构成的,它不仅具有行政权力还具有资源分配权力。它为一个人提供工资,分配住房,保证公费医疗,直至发放理发券、购物券和电影票。一个人身在某一单位的某一层级就决定了他的社会地位和生活方式。于是便造成人对单位的依附和服从,造成人格的泛奴性化。从本质上来说,“单位意识”是“臣民意识”的延伸。中国并未伴随社会进步进行新的人格整合。

  因此,中国富人和穷人一概缺少公民意识。

  问题来了:缺失公民意识,何来企业公民责任?

  现代公民意识强调的是公民的权利责任意识和科学理性精神。当我查阅中国有关CSR(企业社会责任)的资料时,发现许多文章讨论的都是一些初级问题,合法注册与合法经营的问题。例如企业生产假货,拖欠员工工资以及缺乏人身安全保护。至于目前在哈佛流行的企业公民战略,那些具有宏观性和前瞻性的话题,在中国还很少被提及。

  同时,我们也看到,缺乏CSR的企业一步跨入市场经济,是多么可怕的情境!

  在过去的一年,矿难事故占据了各类媒体社会新闻的主要版面。这些因瓦斯爆炸和渗水塌方而导致的工人死伤,少则几十人,多则上百人。许多矿难是“工人卖命、矿主发财、政府埋单”。直至去年年底更是矿难频传,以致中国总理在欧洲访问时也得面对媒体的提问。但缺乏CSR并不是中国特有的问题,美国1907年,死了3000多人,当时最大的矿难一次死伤326人。经济高速发展时期生产安全事故频发是各国共有的现象,只是中国比美国迟来了98年。

  关于“富而不善”

  需要说明,这里的善是特指慈善事业的“善”。

  据媒体报道,中国工商登记的企业超过1000万家,但有过捐赠记录的不超过10万家,即不足1%。中国慈善总会所获得的捐赠70%来自海外,其中港、澳、台的同胞表现得尤为热心。仅有30%的捐赠来自大陆,其中还有相当部分是来自并不富裕的普通公众。

  2003年,中国爆发了举世震惊的SARS。中国慈善总会收到的捐赠总额是770万元,其中只有一个富人捐了200万元,这个数字与一个有着13亿人口的泱泱大国极不相称。

  中国富人真的冷漠无情、毫无爱心吗?答案是否定的。

  影响深远的儒家思想体系显然在两千年中抵制了中国工商业的发展,但是,它恰恰有着一个仁爱的核心。那么,中国富人的捐款流向哪里去了呢?理财专家告诉我,最多的捐赠是对佛教寺庙,其次是农村小学。这两者,也都深藏于山林僻野中,分散而难以统计。

  在西方早已形成一种富人的高端文化体系。其先驱者当属意大利的美第奇家族,其理论的诠释者当属德国哲学家齐美尔。这个体系对金钱有着清醒的认识,诚如齐美尔所说:“金钱是一种介质,一座桥梁,而人不能栖居在桥上。”

  这个体系还善于利用财富的杠杆作用去推动社会的进步,也善于利用NGO的专业职能去取得更大的社会增益。就像比尔·盖茨及其夫人所做的那些。

  而中国富人对这个高端文化体系的认知仍很陌生。

  实际情况并不令人沮丧。

  目前,中国强调可持续发展以及关注弱势群体。最近的好消息是中国政府决定,把他们手中掌握的扶贫资源拿出来公开招标,交给NGO去操作。

  我相信,中国的富人也将变得有教养。

  (摘自《中国作家·纪实》)


 
编辑:王忠海】
:::相 关 报 道:::
·《中华文摘》文章:9种不容忽视的健康威胁
·《中华文摘》文章:餐桌上的“民族精神”
·《中华文摘》文章:明天的我,是古董还是垃圾?
·《中华文摘》文章:200×,谁愧对中国
·《中华文摘》文章:跨国追捕“中国第一贪”
 


  打印稿件
 
关于我们】-新闻中心 】- 供稿服务】-资源合作-【留言反馈】-【招聘信息】-【不良和违法信息举报
有奖新闻线索:(010)68315046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法律顾问:大地律师事务所 赵小鲁 方宇
[京ICP备05004340号] 建议最佳浏览效果为1024*768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