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 道: 首 页|新 闻|国 际|财 经|体 育|娱 乐|港 澳|台 湾|华 人|留 学 生| 科 教| 时 尚|汽 车
房 产|电 讯 稿|图片·论坛|图片库|图片网|华文教育|视 频|供 稿|产经资讯|广 告|演 出
■ 本页位置:滚动新闻
站内检索: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曾培炎:学习江泽民经济建设思想促经济社会发展(3)

2006年08月20日 07:30

  三、必须走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道路

  多年来的经验表明,我们讲发展,难就难在把速度和效益有机结合起来,问题往往出在偏重数量扩张,单纯追求速度,而忽视经济质量,效益不理想,结构不合理,整体素质不高。江泽民同志指出:我国现代化建设必须遵循速度和效益相统一的原则,走出一条既有较高速度又有较好效益的国民经济发展路子。在这13年中,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总揽全局,把握形势,作出了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稳定和发展农业、对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等一系列重大决策,推动了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根据形势需要实行相应的宏观经济政策,既抑制通货膨胀又防止通货紧缩。由于自然、经济、政治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我国经济发展曾长期受周期性波动的困扰,而每一次大的波动,都对国民经济带来损害,使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受到挫伤。针对这种情况,江泽民同志指出:“要加快健全和完善宏观调控体系,主要运用经济、法律的手段,并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抑制通货膨胀,实现经济总量平衡和结构优化。”在经济工作的实践中,他和中央其他领导同志显示出驾驭宏观经济的高超的能力、水平和艺术,正确地把握了宏观调控的时机、方向、重点和力度。1993年5月,针对经济运行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江泽民同志在写给国务院领导同志的信中指出,要抓紧时机解决。否则,解决问题的重要时机就会稍纵即逝。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倘若问题积累势必酿成大祸。1997年12月,他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指出:“今年发生的东南亚金融风波,涉及世界许多地区。我们要密切注视国际金融市场的变化,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教训,为我所用,努力做到趋利避害。”13年间,根据经济形势的变化,国家及时采取相应的财政、货币等政策,先是成功地抑制了通货膨胀,实现了经济“软着陆”;其后又有效地克服了通货紧缩的趋势,抵御了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以及特大洪涝等自然灾害对经济的影响,妥善地保护、引导和发挥了各方面发展的积极性,使国民经济的航船始终平稳地行驶在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轨道上。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以后,我国经济增长的波幅明显缩小,再也没有出现大起大伏的现象,开创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新局面。

  把“三农”放在经济工作的首位,统筹城乡发展。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始终是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根本问题。农业是安天下的战略产业,尤其要始终高度重视粮食生产,因为我们有十三亿人口,如果粮食发生了问题,世界上谁也救不了我们。江泽民同志指出:“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抓住农村这个大头,就有了把握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主动权。”要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大力发展农村经济,积极推进农村改革,努力增加农民收入。还要继续大力推进扶贫开发,尽快使尚未脱贫的农村人口解决温饱问题,并逐步过上小康生活。同时,要促进农业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逐步提高城镇化水平,发挥好城市对农村发展的带动作用。

  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增长速度较快,但在资源环境等方面付出了很大代价。为了扭转这种状况,江泽民同志指出:“要实行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一是经济体制要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二是经济增长方式要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这个重要论断,是对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理论作出的重大贡献,对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要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以市场为导向,以技术为支撑,形成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要把工业化与信息化结合起来,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努力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要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不断提高资源节约、保护和合理利用水平,加大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力度,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1996年,江泽民同志在全国环境保护会议上指出,“经济发展,必须与人口、资源、环境统筹考虑,不仅要安排好当前的发展,还要为子孙后代着想,为未来的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决不能走浪费资源和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更不能吃祖宗饭、断子孙路”。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这是江泽民同志首先提出并始终关心和推动解决的重大问题。世纪之交,他指出,“实施西部地区大开发,是全国发展的一个大战略、大思路”,“从现在起,这要作为党和国家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江泽民同志要求,通过长期艰苦努力,建设一个经济繁荣、社会进步、生活安定、民族团结、山川秀美的西部地区。这是落实邓小平同志“两个大局”战略思想的重大举措,对于扩大内需、调整经济结构,促进民族团结、维护边疆稳定,逐步缩小地区差距、实现共同富裕,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1999年至2002年,江泽民同志多次主持召开会议,研究部署推进西部大开发。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西部开发各项工作取得重大进展。三峡枢纽、青藏铁路、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等重大基础设施投入使用,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天然林保护、风沙源治理等生态保护工程有序推进,科技教育事业加快发展,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特色产业正在形成,西部地区各族人民得到了实惠。实施西部大开发,标志着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总体战略迈出重大步伐,对形成东中西部地区相互促进、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新格局起到了重要作用。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编辑:邱观史】
 


  打印稿件
 
关于我们】-新闻中心 】- 供稿服务】-资源合作-【留言反馈】-【招聘信息】-【不良和违法信息举报
有奖新闻线索:(010)68315046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法律顾问:大地律师事务所 赵小鲁 方宇
[京ICP备05004340号] 建议最佳浏览效果为1024*768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