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 道: 首 页|新 闻|国 际|财 经|体 育|娱 乐|港 澳|台 湾|华 人|留 学 生|IT|教 育|健 康|汽 车
房 产|电 讯 稿|图片·论坛|图片网|华文教育|视 频|产经资讯|广 告|演 出|图片库|供 稿
■ 本页位置:滚动新闻
站内检索: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中华文摘》文章:“和谐新政”一年间
2007年02月15日 10:24 来源:中国新闻网

  (声明:刊用中国《中华文摘》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文/王新亚

  这是中国人和“和谐社会”开始亲密接触的一年,这是“和谐社会”从理念走向实践,从探索走向制度的一年……回首2006,“和谐社会”可谓中国政治生活中最热的关键词。这一年来,党中央、国务院积极回应民生吁求,全力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处处可见“动真格”:旧的政策中,一些随着时间推移已不能满足和谐社会要求的部分得到及时调整,国家让利于民的举措不断;新出台政策中,社会政策的比重空前加大,一些历史遗留的空白被填补,百姓得到更多实惠;现实生活中的一些不和谐因素也引起高度重视,国家屡出重拳治理相关领域。除旧布新,披荆斩棘,这一连串坚实的足迹正在指引出一条和谐之路,而我们可以想见,2007的中国仍将在这条光明之路上砥砺前行。

  “除旧”意在调整收入分配秩序

  也许很多人还记得一年前的新春伊始国家送出的“大红包”:2006年1月1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正式实施,执行了25年的800元个税起征点走进了历史。为此,国家财政每年少收入280亿元。

  而这不过是国家调整收入分配秩序的一个序幕。长期以来,我国改革重在提高效率,在兼顾社会公平方面做得不够,由此引起的收入差距拉大问题日益严重,已成为人民群众最不满意的社会问题之一。党中央、国务院提出和谐社会理论之后,调整收入分配秩序,缩小收入差距已成当务之急。显然,一些旧的收入分配政策已经不适应新的形势需要,迫切需要修订,个人收入调节税只是其中之一。

  2006年5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罕见地就收入问题专门召开会议,研究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和规范收入分配秩序问题。会议指出,要积极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进一步理顺分配关系,完善分配制度,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有效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努力缓解地区之间和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趋势。

  有专家用“补低、扩中、调高”来概括中央调整收入分配秩序的部署。以“调高”为例:2006年全国“两会”期间,一些国有垄断行业转嫁改革成本,维持自身不正常的高收入、高福利的做法遭到了与会代表、委员的猛烈抨击。随后,国家加强了对这些国有垄断行业收入的审计和调研。2006年11月29日,相关措施终于出台: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加大对收入过高的行业、企业工资分配的调节力度,高收入垄断行业工资浮动比例将由0.75下调至0.6以下。同时,中央企业被要求就收入问题进行自查,其员工收入要严格按照国家有关工资分配政策执行,出现问题将被严肃处理。可以说,国有垄断行业不正常的高收入增长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遏制。

  “补低、扩中”有关的政策出台则更为密集。继取消农业税后,各地陆续提高(主要针对农民工)最低工资标准、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标准和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水平,并不断扩大城市居民低保范围;将个人所得税起征点由800元大幅提升至1600元,这些措施都有效提高了中低收入群体的收入。与此同时,2006年7月初,以推进公务员工资制度改革、重在建立公务员工资分配新机制为先导的新一轮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也拉开了大幕。

  旧的收入分配格局已经被打破,新的格局正在稳步建立。2006年10月召开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提出,我国到2020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之一,是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合理是指收入分配结构,有序是指收入分配秩序。对关注调整收入分配秩序的人们而言,这是一份明确、稳妥的时间表和路线图。

  “布新”让和谐更直接、更全面

  2006年,和谐社会理论在中国政治生活中开始走向全面实践,专家认为,这是一次调整和定位政府职能的“社会新政”。由于我们过去在社会建设方面欠账较多,新出台的政策大多集中于社会政策领域,其中重点是欠账最多、需求最迫切的农村地区的和谐社会建设。

  2006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备受关注,它为千千万万个农村家庭送上了一份大礼:从2006年起,国家对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免除学杂费,为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课本和补助寄宿生生活费。到2007年,这一政策将惠及全国农村约1.6亿中小学生,占全国近2亿中小学生的80%。同时,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积极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工作。中央财政为此投入47.3亿元,比上年增长7倍多。

  城乡之间的教育公平问题得到高度重视。2006年9月1日,新的义务教育法开始实施,它将不收学费杂费作为一条重要原则予以确立。法律同时明确,国家建立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保证义务教育制度实施。2006年至2010年间,不含教职工工资,国家财政将新增农村义务教育经费2182亿元。这些举措,无疑将减轻农民群众的负担,填补农村义务教育领域的投入空白。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国家对农民家庭“真金白银”的投入表明,在重新承担起农村社会事业责任的同时,国家更重视让人民直接得益,这显然能让百姓切身感受到和谐社会的好处,由此激发的参与热情将是和谐社会建设的动力之源。

  除了物质方面的投入,国家在推进和谐社会建设时也分外注意精神层面的和谐。2006年上半年,胡锦涛总书记提出“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和谐文化建设投下第一块基石。下半年,十六届六中全会又首次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观点,并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

  和谐社会也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2007年,我们有理由期待一个更全面的和谐社会。

  消除不和谐因素不遗余力

  应该看到,中国的和谐社会建设刚刚起步,我们不仅面临许多社会政策领域的空白,还面临着许多“拦路虎”:房地产、医疗、社会治安、生态环境等诸多领域的社会问题积弊已久、堆积如山,这些不和谐因素的存在使百姓对和谐社会建设的效果心存疑惑,同时也成了政府执政能力的试金石。我们欣喜地看到,2006年,中央在消除不和谐因素方面可谓不遗余力,治理举措屡出重拳。

  房地产的高价和暴利问题是摆在和谐社会建设面前最大的“拦路虎”。这一年来,国家宏观调控政策频繁出台。从“国六条”到“十五条”,再到“外资限炒令”,一时间,土地、信贷等房地产行业链条各个环节都一并收紧,可以说效果初显。中央空前密集的调控举措已经发出信号:今后的房地产政策仍将以收紧为主,以炒卖土地、拉高房价谋取暴利的行为将受到严厉监控,房地产业理性发展的时代有望来临。

  医疗领域的商业贿赂、药价过高等问题近年来甚为百姓诟病。2006年,国家重拳打击医疗领域的商业贿赂行为,人数相当多的涉案人员被司法处理,在医药界引起巨大震动。同时,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加强对药品、医疗服务的价格监管列上了制度建设的日程表。目前,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具体方案尚在制定之中,它将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推广、以社区为基础的新型城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建设一起,三管齐下,构成中央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问题的组合手段。

  作为老百姓的“养命钱”,我国2万亿元社保基金的监管漏洞曾让众多有识之士忧心忡忡。在此背景下,2006年中央对上海社保基金案的查处可谓大快人心,它所肇始的社保资金“大归位”行动终于让人们放下了压在心头的巨石。从收支两条线制度的完善、各地社会保障监督委员会的建立,到《社保基金管理条例》和《社会保险法》加速立法,人们可以看出中央为社保基金打造“保险箱”的决心。

  2006年,我们需要记住的“和谐新政”还有很多,如《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的出台、高校自主招生的破冰、死刑案件核准权的上收、环境监管体制的完善等等,但是未能解决的社会和谐问题也还有不少。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解决中国的诸多社会问题,达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目标,我们需要智慧和勇气,更需要实力和时间。2007年,且让我们积极参与“和谐新政”的实施,使之进一步加速和深入!

  (摘自《半月谈内部版》)


 
编辑:王忠海】
:::相 关 报 道:::
·《中华文摘》文章:花同样的钱走得更远
·《中华文摘》文章:万能的求职方法
·《中华文摘》文章:破解非洲杀人湖之谜
·《中华文摘》文章:何振梁忆霍英东的体育人生
·《中华文摘》文章:谜一样的民族
 


  打印稿件
 
[每 日 更 新]
- 中国赴日留学人员人数累计达到九十万人
- 台"陆委会"副主委:江陈会对两岸关系具重要意义
- 大陆海协会副会长张铭清抵台湾 参加学术研讨会
- 国产新舟60支线飞机成功首航 飞行平稳噪音不大
- 阿利耶夫再次当选阿塞拜疆总统 得票率为88.73%
- 九名中国工人在苏丹遭绑架 大使馆启动应急机制
- 证监会:城商行等三类企业暂停上市的说法不准确
关于我们】-新闻中心 】- 供稿服务】-图片库服务】-【资源合作-【留言反馈】-【招聘信息】-【不良和违法信息举报
有奖新闻线索:(010)68315046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法律顾问:大地律师事务所 赵小鲁 方宇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备05004340号] 建议最佳浏览效果为1024*768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