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古稀非遗传承人“一刀一版”刻印年画 近三千块版凝“匠心”坚守

古稀非遗传承人“一刀一版”刻印年画 近三千块版凝“匠心”坚守

2022年07月17日 16:50 来源:中国新闻网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古稀非遗传承人“一刀一版”刻印年画近三千块版凝“匠心”坚守
    图为凤翔木版年画为主元素的日历制作过程。 受访者供图

  中新网西安7月17日电 题:古稀非遗传承人“一刀一版”刻印年画 近三千块版凝“匠心”坚守

  作者 李一璠 阿琳娜

  “凤翔木版年画颇具原始感的图案和色彩展示了人们对生活的夙愿,我们所要传承的不仅是一门技艺,更是其中蕴含的中华传统文化。”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邰立平说,要让古老的技艺“活”起来,也要守住其“精髓”。

  邰立平出生于陕西省凤翔县南小里村邰氏木版年画世家,从小受祖父和父亲的熏陶、培养,承袭了家传五百多年的民间年画技艺。他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凤翔木版年画代表性传承人。

  如今古稀之年的邰立平,已雕刻四百余套版、接近三千块版,一刀一木版,刻下了凤翔木版年画的“传统美”。

图为邰立平现场指导儿童体验制作年画。 受访者供图
图为邰立平现场指导儿童体验制作年画。 受访者供图

  “手工雕刻、制作的年画是无法被机器替代的,年画带着匠人们的温度与热忱,优质木版年画的墨线版需要制作者日复一日的练习,常年的积累才能揣摩透每一刀需落下的角度、力度,毫厘间见功夫。”邰立平对年画技艺的“执守”,源自对年画发自肺腑的热爱以及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使命感。

  一度,凤翔木版年画面临着灭绝失传的处境,很多传统刻版遭到损坏。邰立平将“抢救恢复”木版年画当作自己的责任。他走访街巷,搜寻散落各地的画样,不断挖掘所能找到的原画,进行二次创作,挖掘、整理、研究、复刻凤翔年画版400余种(套)。

  “非遗传承保护很多时候都是在与时间赛跑,可能我慢一点疏忽一下,就会有传统木版年画消逝在历史长河中。”邰立平说,有六七年时间,他都是白天刻版、晚上封色。当时最多一天可以工作21个小时。

  为了让年画得到最大限度的留存和传承,被更多人认识和欣赏,邰立平选择将自己费尽心血收集整理和刻印的年画“公之于众”。20世纪90年代他编辑出版了两卷《凤翔木版年画选》,1999年起,用二十年时间完成了第三卷112块墨线版的雕刻工作,并计划明年出版。

图为《凤翔木版年画选》。 受访者供图
图为《凤翔木版年画选》。 受访者供图

  从抢救到传承发展,邰立平带着凤翔木版年画,走出陕西,走出国门。他多次受邀到海外展示凤翔木版年画,其作品被国内外多家博物馆和收藏家收藏。

  “每幅年画都有独特寓意,传递不同节日、时节、情境下人们对生活的期待,或是祝福,或是盼望丰收。通过年画,外国友人也侧面了解着中国传统文化。”邰立平说,艺术是相通的,年画带给不同文化的人们相似的艺术震撼。

  身为非遗传承人,邰立平投入了大量心力培养年轻人。在他的引导下,年轻一代逐步赋予了凤翔木版年画“新生机”。

  儿媳王怡璇师承邰立平,她在学习技艺的同时,先后完成了世兴画局失传已久的窗花套版等凤翔木版年画的代表作品。“我认为年画传统技艺、年画纹饰寓意、年画历史研究始终是非遗传承的重中之重。”王怡璇说道。

  随着王怡璇应用凤翔木版年画的图案元素创作的抱枕、台历等生活用品的面世,传统文化进一步融入到现代生活。同时,年画文化在游戏等领域创新应用的重点探索,也推动年画跨界融合,引领年轻人群深入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传统的木版年画已‘渐行渐远’,但传统技艺如今依托多样的形式,影响着民众对传统文化的热爱。”邰立平说,希望在他和一代代“守艺人”的努力下,让这门古老技艺和它所代表的传统文化传承下去。(完)

【编辑:姜雨薇】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