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弱势已显 关注股市结构性机会——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证券频道

宏观经济弱势已显 关注股市结构性机会

2010年07月23日 09:08 来源:经济参考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本周以来,A股市场一扫一个多月的颓势,沪指接连放量大涨,投资者观望情绪大减,市场资金流入明显,一片“反转”之声不绝于耳。然而,分析师认为,由于宏观基本面的弱势,再加上市场资金面中性偏紧的变化趋势,预计未来市场出现趋势性上涨的机会较小,投资者应更多的关注由经济转型、兼并重组等带来的结构性投资机会。

  宏观经济疲态尽露 未来走势不容乐观

  中金公司在最近的一份研究报告中预计,2011年经济增速将回落至8.8%;与此同时,在国泰君安的一份宏观经济研究报告中,也将2010年3季度G D P增速预测从9%下调到8.5%,4季度G D P增速预测从9%下调至8.2%。宏观经济的疲弱正越来越成为机构的共识。

  在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固定资产投资的回落最为明显。

  中 金 预 计 ,2011年 名 义 固 定 资 产 投 资 增 长18%,比今年的24%显著放缓;G D P项下的资本形成实际增长10.4%,对于G D P增速的贡献从2010年的4.8放缓至4.4个百分点。中金表示,这一预测来自于对基建、房地产和制造业三部分投资的判断。在基础设施投资方面,由于本轮4万亿投资刺激计划启动于2008年底,明年下半年逐步到期,同时中央对于地方融资平台监管也趋于严格,因此预计2011年基础设施投资增速可能从今年的22%大幅回落至8%。在房地产开发投资方面,中金预计,明年商业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将由今年的24.5%下滑至12%,2011年房 地 产 开 发 总 投 资 增 长 将 从 今 年 的27 %回 落 至16.5%。在制造业投资方面,由于外围经济增长明年可能放慢,中金预计出口相关制造业投资增速明年将从今年的27%回落至25%的近年低谷。同时,受政府加强节能减排的影响,“两高一资”产业投资将受到限制,带动非出口制造业从今年的23%回落至20%。

  东方证券也表示,投资增速短期内还将面临继续放缓压力。1-6月全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增长25.5%,较上月末下降0.4个百分点。未来数月,无论是政府投资还是民间投资都仍将面临继续下滑压力。政府投资方面,随着国家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问题的清理,地方项目投资(地方项目投资占政府投资90%以上份额)增速将面临继续下滑压力,并进而带动政府投资增速下降。企业盈利预期的下降也将对民间投资造成下行压力。

  东北证券则明确表示,下半年投资回落程度取决于房地产开发投资对调控政策的反应及中央扶持新项目力度。东北证券预计,在重申严格执行调控政策背景下,预计房地产开发投资的下降将在三季度明显体现。而中央新扶持项目难以抵消房地产开发投资的下降。预计投资回落到23%左右,实际增速在16.5%左右,对G D P下拉作用明显。

  在需求方面,东方证券预计,未来数月,无论是内需还是外需,其增长都将呈现下降势头。内需方面,房地产投资拐点的显现进一步确认了投资短期内继续下降的判断。而消费由于去年的高基数以及汽车等耐用品消费刺激政策效果的递减和住房配套消费增速的放缓,也将继续小幅走低。外需方面,出口增长也将从今年以来的迅速攀升到高位放缓,下降态势难以避免。综合来看,未来数月总需求将下降。

  “在宏观基本面恶化的环境下,市场在今年不太可能出现趋势性的机会。”民族证券的一位分析师对记者表示。“不要看市场涨得厉害,主要还是估值修复行情,反转更不会出现。”国联证券的一位分析师称。中金的策略报告显示,未来一年盈利增速放缓的基本面将很大程度上抑制大盘的上涨空间,市场下半年不具备反转条件。长城证券也表示,当前的市场正在被经济悲观预期所绑架,市场大幅反弹的契机有待于紧缩政策的松绑,而这一时点至少要等到第四季度。

  中金公司称,经济下降的叠加因素明显,目前政策已经由“观察期”进入“讨论期”。政府眼前对于“经济政策保持连续性”的口风不变,但在执行中,上半年实际的“退出”态势将有所变化。在保持政策连续性这一抽象的口号下,双向微调将转向。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分析师对记者表示,目前的市场只有在两种情况下才能出现反转:一种情况下是三季度宏观经济急剧下行,政策上出现松动;另一种情况就是未来经济明显好转,市场信心明显增强。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这两种情况都不太可能出现。”他对记者表示。

参与互动(0)
【编辑:李瑾】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