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板“准退市公司”制造者是谁?——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证券频道

创业板“准退市公司”制造者是谁?

2010年10月11日 11:15 来源:财经国家周刊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是谁制造了创业板的这些“准退市公司”?在半年报公布完毕后,面对市场的质疑,发行人、中介机构以及保荐代表等相关人,集体噤声

  创业板将于10月30日迎来一周年纪念日,如何在创业板建立规范的退市制度,再次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深圳证券交易所总经理宋丽萍9月8日对外界表示,创业板退市制度目前尚无时间表,由于退市制度非常复杂,2010年下半年推出难度很大。而9月21日,深交所通过媒体指出,创业板在制度创新方面将“先行先试”,包括直接退市制度。

  目前,在国内A股的主板和中小板中,尚未建立直接退市制度,导致市场壳资源泛滥,重组神话潮涌,内幕交易和市场操纵绵绵不绝。

  创业板的退市制度被市场寄予厚望,也被认为是创业板区别于主板和中小板的最大特点。深交所公布的《创业板上市规则》显示,创业板将按照“多元标准、直接退市、快速程序”的标准建立退市制度。

  半年报显示,2010年上半年创业板中经营业绩同比下滑20%以上的公司,已经达到了12家,虽然创业板直接退市制度还没有正式建立,但它们已经俨然形成了一个“准退市公司”阵营,高风险提前凸现。

  是谁制造了创业板的这些“准退市公司”?在半年报公布完毕后,面对市场的质疑,发行人、中介机构以及保荐代表等相关人,集体噤声。

  12家“准退市公司”?

  日前,创业板上市公司2010年半年报已经披露完毕。数据显示,创业板公司整体业绩增长幅度不仅低于中小板,同时也落后于以大盘股和传统行业为主的主板上市公司。短短一年时间,部分创业板上市公司已经褪下“上市前业绩高增长、从事高科技业务、具有较高成长性”的“三高”外衣,利润出现大幅下滑,业绩变脸成为一大特色。

  其中,宝德股份(300023.SZ)、华平股份(300074.SZ)、南都电源(300068.SZ)分列创业板业绩下滑前三位,净利润同比下降幅度分别高达82.07%、76.60%和69.79%。另有朗科科技(300042.SZ)、网宿科技(300017.SZ)等9家公司,净利润降幅超过20%。

  上市后业绩骤降、核心高管离职、成长性受质疑,成为部分“准退市公司”的最大特点,而朗科科技成为其中的典型样本。

  9月14日,上市仅9个月的朗科科技公告,其创始人邓国顺已辞去董事长和总经理职务。实际控制人“闪电离职”的,朗科科技是创业板的第一家。

  《财经国家周刊》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邓国顺离职事件的背景,是公司正面临业绩大幅下滑、主营业务陷入困境的成长性危机。

  自2010年1月8日上市后,朗科科技第一个季度业绩就出现大跳水,净利润只有255万元,同比下滑约30%。其二季度净利润环比虽有所上升,但中报净利润只有957万元,同比降幅达33.5%。中报同时警示,2010年初至三季度末的累计净利润可能大幅下滑。

  对于业绩的骤然下滑,朗科科技在中报中表示,这是由“专利授权许可收入下降、产品毛利下降以及费用增加”造成的;且“公司2010年1月起至今无新增专利授权许可方。新的专利收入的时间点及金额存在重大不确定性”。

  但这一解释恰与公司在招股说明书中为专利授权盈利模式描绘的“光明前景”相悖。在招股说明书中,朗科科技说,“截至2009年9月30日,本公司已获授权专利共计116项,其中发明专利79项,另有220项发明专利尚在申请过程中”,“随着公司专利数量的进一步增长及公司规模的逐步扩大,预计未来公司专利盈利能力将进一步增强”。

  记者查阅其财报发现,其专利授权收入自2009年第四季度起已经开始大幅下滑。2009年前三季度其专利授权的平均收入约为800万元,但当年四季度这一收入就骤降至370万元;进入2010年上半年,其两个季度的专利授权收入则只有614万元,同比下滑近50%。

  而对于朗科科技的自有产品经营情况,深圳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研究人士告诉记者,现在朗科科技的数码产品中,除了U盘外,其他的都做不下去了。

  “现在朗科科技其实就是靠专利收入和U盘产品维持。现在市场上大大小小的U盘品牌数不胜数,市场竞争非常激烈,而这家公司的市场营销能力也比较差,所以未来业绩应该还是会下滑的。”该研究人士表示。

  作为朗科科技的上市保荐券商,平安证券内部一位人士也向记者透露,“因为是‘自家’的保荐项目,所以公司不少人都知道,朗科科技的成长性不行。”

  他指出,虽然创业板直接退市制度还没有明确的时间表,具体细则也没有发布,但业绩应该是最大的参照标准,第一批直接退市公司,有可能会在上述12家公司中产生。

参与互动(0)
【编辑:郭嘉】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