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科院公布08年全国6大考古新发现(2)——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图片新闻
    中国社科院公布08年全国6大考古新发现(2)
2009年01月14日 08:14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甘肃临潭县陈旗磨沟齐家文化墓地
版权声明:凡注有“cnsphoto”字样的图片版权均属中国新闻网,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使用。

  2008年7~11月,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西北大学文化遗产与考古学研究中心开展合作,对九甸峡水库淹没区内的甘肃省临潭县陈旗磨沟遗址进行发掘。该遗址地处洮河南岸的马蹄形山间台地,区域内发现有仰韶中晚期、马家窑、齐家和寺洼文化的遗存。其中,齐家文化墓葬区位于磨沟村北约100米、靠近洮河的台地上,面积近8000平方米,是此次发掘的主要对象。

  本次发掘面积达1700余平方米,共清理齐家文化墓葬346座。以土葬墓为主,也有少量火葬墓。墓葬呈东北至西南向排列,共计16排,墓向朝西北。可分竖穴土坑墓和竖穴偏室墓两类,以竖穴偏室墓居多。竖穴土坑墓通常较浅,多为单人一次葬,个别为左右并列或上下叠置的二人合葬;随葬器物相对较少,多为2~3件。竖穴偏室墓以单偏室居多,其中又以左偏室居多,也有部分为右偏室。双偏室墓相对较少,还有少量上下偏室、内外偏室者,有些墓葬还以侧龛埋葬死者。在竖穴墓道两端靠近偏室的一侧,多发现与封门相关的竖槽。部分竖穴墓道设有头龛等,内置随葬陶器。部分偏室墓发现有木板封门痕迹。

  竖穴偏室墓多为合葬,也有少量单人葬。合葬者少则2~3人,多则10余人,成人、儿童皆有,内侧人骨大都被扰动,靠近墓道者则多为未经扰动的一次葬。部分墓道中也有埋葬死者的现象,人数1~4人不等,但头向多与位于偏室者相反,且多俯身或屈肢。这些合葬墓有时是偏室塌陷后才填埋墓道的;有时对同一偏室的人骨进行二次整理;还有重新挖开墓道,致使同一偏室出现两次封门的痕迹。经扰动的人骨往往是后来埋葬时将原有人骨向内推挤形成的,有别于通常所谓的二次葬。这些现象说明,此墓地的合葬墓是多人多次埋葬的结果。

  随葬品多为陶器,工具相对较少,人体部位往往还有骨、石、铜质装饰品等。随葬陶器明显可以分为两大组,一组是以泥质红陶双大耳罐、腹耳罐、侈口细颈罐、夹砂罐等为代表,另一组以泥质灰陶双耳鼓腹罐、夹砂褐陶双耳罐等为代表,有些墓葬的双耳罐已出现马鞍口的趋势。两组器物有时共存于同一墓葬中。

  此墓地的发掘,为齐家文化及其埋葬习俗的研究提供了十分重要的新资料,同时也为探索寺洼文化的渊源与发展过程提供了重要线索。


【编辑:王红纲
    更多图片新闻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关于我们】-About us 】- 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供稿服务】-【法律声明】-【招聘信息】-【网站地图】-【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