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台湾新闻

台商渐壮大感受招工压力 "柔情"抢人抱团"分享"

2010年12月17日 10:20 来源:东南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许多在大陆日渐壮大的台商,自今年下半年以来,普遍感受到新一轮的招工压力。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近来,在大陆各大招聘网站上,分布在各省的富士康集团招聘,总能吸引相当多人关注。为了应对新一轮扩张,郭台铭这位台湾大老板,计划在大陆雇佣150万名员工。目前,他面临很大的人才“空巢”,只好用诸多丰厚的条件“抢人”。其实和郭台铭一样,许多在大陆日渐壮大的台商,自今年下半年以来,普遍感受到新一轮的招工压力。

  根据一项最新调查显示,约七成六在大陆的台商感受到缺工压力,今年平均缺工比例约20%。台商今年以来加薪幅度平均已高达20%。

  而据厦门台协提供的数据,厦门台资企业人力缺口多达三成。全国台企联常务副会长、厦门台商曾钦照估算,以厦门台企用工规模来预估,在当下经济复苏背景下,至少缺工10万人以上。

  目前,包括厦门台协在内,大陆多个台协已着手要求各会员企业整理缺工具体情况,统一登记,以便规划出整体应对策略。在这一次缺工潮面前,台商们没有单兵作战,他们要“抱团”出击。

  打工者:回家“种红薯”比打工挣钱!

  近来,在各大媒体上,尤其在北京上海,不乏传出诸多白领要返乡再就业的新闻。很多打工者控诉着:“并不是我们不愿意吃苦。实在背井离乡积攒的钱,还不如在家乡做点小工,或者种菜赚的钱多!”一位曾在厦门台企工作5年的江西籍打工者小陈,对导报记者道出了心里的想法。今年留在老家找活干的小陈,甚至将自己的QQ签名改成“打工不挣钱,回家‘种红薯’了”!

  和小陈有一样想法的,绝不是少数。很多年纪不大的务工者有切身体会:即便企业加薪,幅度根本跟不上大家对薪水的期盼度。在城市里打工,工资收入远比不上物价,尤其是房价上涨速度,这让和小陈一样到而立之年的打工者,觉得始终是边缘人。于是,“回家乡做点小生意,或者做点小工”的想法开始流行。“起码在老家,我是本地人!”小陈的心声虽然微小,却是铮铮可见!

  而对于企业主来说,却是另一番景象。从去年第四季度开始,厦门的招工难就凸显出来。曾钦照说,以前工厂外几乎每天有50至100人排队等着应聘,现在一个也没有。取而代之的是现在走在工业区,各工厂的大门口都以立大宣传牌、拉横幅等各种醒目方式打出“招工招牌”,甚至很多还开出月薪两三千元的优厚薪资条件以吸引人才。

  据福建省劳动就业中心统计,在缺工潮中,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居民服务和其它服务业位居行业用工量前三位。

  曾钦照的多威电子公司,今年几次接到急单,要求快速出货,但因招不到新工人,只好请旧员工加班。“工厂目前约有3000人,但还缺1000人,缺口很大。”找不到工人,加薪是最直接的办法。曾钦照将原本最低1200元人民币月薪,提高到了如今的1800元,还委托内地朋友帮忙招工。

  台商:“柔情”抢人,抱团“分享”

  为解决缺工问题,很多台企普遍都打出“柔情牌”:只要工人来,企业可以先预支餐费;夫妻一起进厂可住夫妻房;介绍工友进厂给介绍费;带孩子的,给安排就学;老工人返厂给工龄奖。甚至还有一个现象,若自己的企业没有合适岗位,台商们会相互介绍到对方企业去面试。厦门台协副会长许政郎介绍,这样做,多了许多机会。毕竟台商圈子其实都很小,相互的需求也彼此了解。

  而在厦门与苏州设厂的友达光电,针对缺工问题,已于早前透过建教企合作,事前规划因应,目前所遇压力不是很大。友达的做法,委托学校提前培养所需人才,这是很多大型企业运用得很成熟的手法。这一点也陆续被诸多台商所借鉴。在泉州的一些服装加工类小型台企,就由某企业牵头,与当地相关的技术学校签订培养计划,工厂实习不但提供食宿还发放适当工资。

  厦门政协委员、厦门西华家具有限公司董事长黄锡斌,曾参加政协考察组到长三角地区进行走访,对沿海地区劳动力短缺的形势深有感触。他的企业也曾面临缺工问题,通过向停工企业借用闲置劳动力,很好地解决了缺工的难题。正因有借用劳动力的经历,黄锡斌获得了一个缓解缺工问题的灵感。他认为,厦门地区缺工的现象会一直存在,他已经在今年的政协会议上提出一项建议,由政府成立机构加强劳动力输入和统一调度。简单说,就是强化“抱团”招工的制度。(海峡导报;作者:张燕娟/文 资料图)

参与互动(0)
【编辑:李娜】
    ----- 台湾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