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 道: 首页|新闻|国 际·英文|财经|体育|娱乐|港 澳|台 湾|华 人|留学生|IT|教 育|健 康|汽 车
房 产|电 讯 稿|视 频·图 片·论 坛|图 片 网|华 文 教 育|广 告|演 出|图 片 库|供 稿
■ 本页位置:滚动新闻
站内检索: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台湾学者撰文反思解严二十年后的社会真实想法
2007年07月18日 18:17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7月18日电 新加坡《联合早报》今日刊登台湾中国文化大学大陆所教授邵宗海的文章,从几个问题着手,反思了解严20年后台湾社会的真实想法。原文摘录如下:

  1987年年底,蒋经国正式宣告解除戒严,于是党禁、报禁以及禁止台湾人民前往大陆的限制开始解除。这对台湾民主政治的发展、言论自由的建立以及两岸关系的和谐,都应该存有正面的意义与影响。

  但是,20年过去了,台湾在2000年一场“大选”还让1986年才成立的民进党赢得政权,民主政治的发展到底口碑如何?言论自由的标榜到底评价如何?恐怕在岛内贬褒不一。即使走出台湾,有关评价在很多地方也是有很大落差。

  最值得深思的几个问题,应该是最能反应解严20年后台湾社会真实的想法:

  第一,民主政治的发展应该是追寻更美好的未来,而不是一昧在过去的疤痕中再制造新伤口。但是,最近民进党政府主办“纪念解严廿周年”的活动,并没有看到“抛弃悲情历史记忆”的宽容胸怀,也没有听到“架构未来和谐社会”的前瞻蓝图,只见对旧政权的大肆批判,以及对国民党的尽情抹黑,再度升高社会的激情与对立。

  第二,台湾的选举一向扑朔迷离,选情难测。其中最重要的症结,是台湾不将选情建立在“政见导向”的框架下解读。它有一个很感性的选民结构,那就是“统独冲突”与“族群对立”的因素,往往使理性辩论变得空间窄小,进而一句口号或是“两颗子弹事件”,都可以使选情翻盘。这样的结构与这样的变化,让很多关心民主政治健全发展的人感到挫折与无奈。而更令人痛心的是,这样的戏码在解严20年之后居然仍在上演。

  第三,20年之前,许多有识之士前赴后进,最重要的是争取言论自由,这也是民主政治中很可贵的一环。可是今天,台湾固然有形式上的言论自由,但大家在心理上却需要做好被扣“帽子”的准备。最典型的例子是,虽然表面上任何人都有言论自由,但与“中国统一”有关的看法,对中国正面的评价,反对“台湾独立”的讲法,不同意“台湾主体”的论述,不会讲闽南话,主张文言文等等,都被说成“不爱台湾”。

  结果,只要与民进党和“台独”团体有不同思考的人士,都会被扣上“统派”的帽子。但是,“独”性的朋友却忘记了,这些人与他们一样,都曾在台湾这块土地上一起努力、耕耘与奋斗。不能因为“政治目标”不同而否决他们的贡献。更重要的,争取了几十年的言论自由,今天还要竖立另外一道门槛?

  假如再论,解严20年后的今天,台湾经济不进反退,每天报纸出现的新闻不是“一家烧炭或上吊死亡”,就是“政商勾结,掏空企业”。加上社会正义荡然无存,权贵子弟挥洒特权,人民痛苦指数日益上升。因此,在执政党大肆庆祝“解严”时,多数台湾人会感到“与我何干?”

 
编辑:魏恒】
:::相 关 报 道:::
·胡志强:两岸逐渐开放是促成台湾解严最大原因
·大公报:陈水扁应反思“解严”二十年的现实意义
·台报:李登辉究竟是否为蒋经国认定的接班人?
·台报:解严二十年如大坝泄洪 是非飘零价值虚无
·马英九忆往昔:初听蒋经国宣示解严激动像触电
·台报:民进党抹煞传统台湾人价值 解严理应感恩
·李登辉肯定蒋经国解严 对于民进党揽功不以为然
 


  打印稿件


 
[每 日 更 新]
- 中国赴日留学人员人数累计达到九十万人
- 台"陆委会"副主委:江陈会对两岸关系具重要意义
- 大陆海协会副会长张铭清抵台湾 参加学术研讨会
- 国产新舟60支线飞机成功首航 飞行平稳噪音不大
- 阿利耶夫再次当选阿塞拜疆总统 得票率为88.73%
- 九名中国工人在苏丹遭绑架 大使馆启动应急机制
- 证监会:城商行等三类企业暂停上市的说法不准确
关于我们】-新闻中心 】- 供稿服务】-图片库服务】-【资源合作-【留言反馈】-【招聘信息】-【不良和违法信息举报
有奖新闻线索:(010)68315046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法律顾问:大地律师事务所 赵小鲁 方宇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备05004340号] 建议最佳浏览效果为1024*768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