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 道: 首页|新闻|国 际·英文|财经|体育|娱乐|港 澳|台 湾|华 人|留学生|IT|教 育|健 康|汽 车
房 产|电 讯 稿|视 频·图 片·论 坛|图 片 网|华 文 教 育|广 告|演 出|图 片 库|供 稿
■ 本页位置:首页新闻中心文娱新闻
站内检索: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中国新闻周刊:娱乐圈十年:"香港制造"似水流年
2007年06月18日 16:34 来源:中国新闻网

  (声明:刊用《中国新闻周刊》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香港娱乐圈好比一个已经煮了很久的火锅,70年代末开始翻滚,80年代沸腾,90年代焖锅,到了如今已是微火清汤

  ★ 本刊记者/孙冉

  2002年,在一个风雨交加的晚上,性工作者阿金用一个晚上讲述了她的前半生。她的前半生发生在香港的欢场,在一次次冰冷的性交易中却道出了那个弹丸之地的人间温暖。故事不乏世俗色情,却真实、积极、励志。

  这个杜撰中的香港女人是导演赵良骏《金鸡》里的主角,之后成了香港人心中的精神偶像。她身上折射出的乐观精神,也被反复引申为所谓“香港精神”。

  这个精神既存在于想像中,又折射于每个港人身上,如果有,那即是:不逃避世俗,也同样不放弃乐观、积极。影片中,阿金用身体的态度迎合时下的胃口;影片外,香港人不停地转换着姿态迎合着时代的节拍。

  导演赵良骏用130分钟,讲述了香港人面对的一个现实,这个现实50年不会变——世俗或干脆说是低级趣味,是香港人(更是香港娱乐圈)无法逃避的深层结构,但其表层却呈现了乐观、积极与主动。

  2007年,香港回归十周年。

  赵良骏用新片《老港正传》讲述了另一个香港人内心的世外桃源。一个叫老左的港人,在香港做放映员,边缘得不能再边缘。他一辈子爱着北京天安门,却只在梦里去过。他和阿金不同:他内心崇高、彻底排斥世俗,他的生活态度是承受而不是迎合。他和他的老婆像一双筷子品味着香港40年来的酸甜苦辣,后来他的儿子带着他的梦想“和另一支筷子”回到大陆去品味西部大开发。

  老左这样的人,被隐喻为那些追求个人境界与道德的人,他们排斥时下流俗与香港社会格格不入,时刻爱国且时刻有着美好坚持。

  影片以一曲《星光伴我心》收场,情绪深陷香港娱乐圈对当年星光灿烂的流连,还有一去不复返的无力感。这种感觉用导演赵良骏的话说是“消逝”,一种无法改变的消逝,像沙漏一样无法逃避。

  在采访中大多数香港的娱乐人惋惜着这种“一去不复返”。

  事实上造成这个局面的不是别人,正是香港人自己。文化评论人林奕华说,香港人如果不是那么功利和反智,情况原没有现在这么糟糕。在他看来,所谓的“香港精神”,就是不断地迎合时流的精神,香港娱乐人自己完成了逐渐消逝的这个过程。而且态度始终乐观、积极。

  一边迎合一边消逝

  香港著名戏剧人林奕华这样描述当下的香港娱乐圈:已经煮了很久的一个火锅,虽然有新的东西加进去,但根本不足以把那些已经蒸发了的东西填补回去。

  这口锅自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翻滚,80年代沸腾,90年代焖锅,到了如今已是微火清汤。

  如今的香港人都还在津津乐道过去的黄金十年,那时香港作为亚洲的好莱坞,除了本港票房,还坐拥台湾、东南亚和日韩的大量投资。

  那时香港电影好卖到,只看明星,黄金万两的地步。片商只要看到有明星加入,钞票就滚滚进来,全然不看你有没有剧本,导演是谁。这种状态持续了整个80年代,电影的精彩通常靠明星个人的耍宝来支撑,由此捧红了一批最早期的以周润发为代表的巨星。

  传媒人查小欣描述,那时候香港电影的周末午夜场火爆到周三票就已经售完,看完全程打不到车回家。后来,午夜场好着好着就没人看了,直至午夜出租车排着好长的队。

  以当时的龙套演员周文健为例,1986年,刚入行的时候他一年收入不超过10万港币,到了90年代最初的几年,他跑龙套一年就能拿250万港币。那时候,香港的艺人封闭得要死,只知道有香港,台湾、新加坡的艺人根本混不进来,内地只知道一个巩俐、张艺谋,一年上一次香港娱乐头版。

  从依靠明星来支撑整个电影工业,到不注重明星个性,沦为简单的赚钱工具,香港明星的地位也自此贬值。

  之后,市场急转而下。影人普遍认为,祸端是东方不败。

  1993年,由林青霞主演的《东方不败》劲收票房,卖火了东亚市场,卖到了欧美。也引起市场的跟风,各电影公司连环开拍《东方不败》的系列,单是那一年就有7部。造成南郭泛滥,质量急跌,加上其他烂片,一下子让外埠市场恶心了。自此不再盲目认星给钱,不敢买这系列、那系列。

  这直接导致了电影投资市场的资金短缺,没有钱难为无米之炊,香港电影开始日头朝西。

  此时,日韩的本土电影开始崛起,加之亚洲金融风暴来袭,投资者看不到香港电影的赚头,也都棒打鸟兽散了。

  周文健入行时正赶上最好的时候,虽只跑龙套,却经常和明星混迹在一起。那时做电影的有班子之说,如成家班和洪家班,制作包圆,合作融洽。而如今没人投资了,班子散了,大家只好散兵游勇式找活。

  同样,很难再有一部高投入的电影只为捧单个明星,多国联合的群星才能引来多方集资。

  从星相上看,自2002年开始,香港娱乐圈大星陨落,罗文、张国荣、梅艳芳、黄谢世,人们惊呼一个时代去了。可自此再也没等到新星鹊起,娱乐圈中人才流失,青黄不接的现象才被人看到,事实却早已如此。

  1997之前,香港人心浮动,娱乐圈中做得最有名的一批人开始各奔前程。周文健回忆,那时身边的圈内人就有5%~10%的有钱人毅然离开,要么去好莱坞发展,要么干脆去加拿大养老。

  前不久,香港国际影视展公布了由参展商、买家投票选出的最具票房价值香港男女演员和导演,榜上有名的明星依然还是梁朝伟、张曼玉这样的“老面孔”。

  导演尔冬升早就预感到香港明星存在的断层,“很多人才都纷纷流失到外面去了,电影界要想办法多给这些有才华的人一些优惠条件,让他们留在本地。”

  80年代末,第一代明星谭咏麟和梅艳芳表示不再拿奖。查小欣评价,其实这是个很漂亮的说法,既是为了给新人空间,其实也是一个完美的谢幕。因为他们已经霸占歌坛太久了。而如今这种情况在现在音乐颁奖礼上依然可见,所谓老脸长青。

  1997年后,唱片业遭受了灭顶的冲击,这既有互联网的发展,也有当时内地知识产权保护的不足。许多艺人对于领奖开始不感冒,因为以前获奖与销量有关,张学友获奖了,那时唱片能卖上百万张,现在却只卖15万张。所以很多艺人的公司都会考虑出席是否值得,因为还要花费化妆及衣服的钱,而且很多时候艺人都在内地做宣传也根本无暇回来。

  如果说香港娱乐圈有三代明星的话,前两代多以演戏而走红,如周润发和刘德华,均是从无线培训班出来,先演电视后从电影中攀红。而到了第三代谢霆锋,则多是以唱歌发家。虽然如今的唱片业早已不景气,但通过打歌宣传的方式还是推出新人的最快方式。英皇星艺文化公司的行政总裁徐岩告诉记者,如今造星的过程已与造产品无异,推出新人,歌好不好无所谓,要的是知名度,人红了再做演出和代言人,钱就来了。

  [1]  [2]  [3]  [下一页]

 
编辑:张哉麟】
 

专题:香港回归十周年

  打印稿件
 
[每 日 更 新]
- 中国赴日留学人员人数累计达到九十万人
- 台"陆委会"副主委:江陈会对两岸关系具重要意义
- 大陆海协会副会长张铭清抵台湾 参加学术研讨会
- 国产新舟60支线飞机成功首航 飞行平稳噪音不大
- 阿利耶夫再次当选阿塞拜疆总统 得票率为88.73%
- 九名中国工人在苏丹遭绑架 大使馆启动应急机制
- 证监会:城商行等三类企业暂停上市的说法不准确
关于我们】-新闻中心 】- 供稿服务】-图片库服务】-【资源合作-【留言反馈】-【招聘信息】-【不良和违法信息举报
有奖新闻线索:(010)68315046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法律顾问:大地律师事务所 赵小鲁 方宇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备05004340号] 建议最佳浏览效果为1024*768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