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 道: 首 页|新 闻|国 际|财 经|体 育|娱 乐|港 澳|台 湾|华 人|留 学 生|IT|教 育|健 康|汽 车
房 产|电 讯 稿|图片·论坛|图片网|华文教育|视 频|产经资讯|广 告|演 出|图片库|供 稿
■ 本页位置:滚动新闻
站内检索: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谁害死了追星女之父
2007年03月30日 05:58 来源:人民日报

  在兰州勤恳工作了一生的高级教师杨勤冀,为了女儿没能单独会见心仪的明星,在香港跳海自杀了。一时间,众多本来只追明星的媒体娱乐版,也拨出醒目位置,“热炒”杨老师和他那放弃了学业和工作、“专职”追星的女儿。

  一条生命遽逝,竟只为了在局外人看来是如此轻飘的理由,只说“可惜可怜”,不足以喻其悲凉。究竟是谁害死了杨老师?

  很多媒体把矛头对准了杨老师之女杨丽娟,包括她热追的明星刘德华,认为是她极为偏执地追星12年,导致倾家荡产,最终逼死了父亲,斥之为“不孝”。而杨丽娟母女却坚称是刘德华不肯单独会见使杨勤冀愤而自尽。另有一些声音,指称杨家父母的“溺爱”,害了女儿也害了自己……

  众多媒体热衷于报道这件事的每一个细节,和每个当事人的“控诉”,却唯独忘了自己。事实上,将杨勤冀最终推下大海的,可能有几只兴奋的手掌,其中一双用力最猛的,正是那些口水四溢的娱记和他们背后渴望吸引眼球、推高发行量的媒体老总。

  不是吗?当杨丽娟追星12年的故事被发掘,一些媒体做了些什么?除了连篇累牍地追踪炒作,就是大张旗鼓地为杨丽娟和刘德华牵线搭桥,甚至替杨丽娟“请愿”,以尽快见到刘德华。参与其事的,甚至不乏一些主流媒体。某报曾经对此津津乐道:“全国绝大多数城市强势媒体都已转载了本报对痴狂‘追星女’的连续报道,并对本报长期以来对弱势群体的爱心和帮助,给予了肯定和赞扬。”

  这也算是对弱势群体的“爱心”?真有爱心的话,怎么不为这个女子联系心理医生,设法帮助她恢复学业,自立于社会?却反而推波助澜,最终坐视一个好端端的家庭走向深渊?

  当然,杨家追星到了失学失业、卖房卖肾 甚至蹈海自杀的地步,是一个极端的个案。单单就此谴责有关媒体,或许失之过苛。但是,想到泱泱大国而今堪称奇观的追星狂潮,推其波助其澜的,不是媒体又是何人?小煤矿闷死了几个工人、某项科技重大发明,可能只是报上一条不起眼的小消息,但是某明星离了婚甚至只是拍了一下桌子,都可以写上洋洋数千言。与其相对应的,却鲜见一针见血、高屋建瓴的影评、剧评、乐评。

  不错,媒体应该让受众喜闻乐见。但这种“喜闻乐见”,不该只理解成“收视率”和“发行量”。试问,杨父之死,也是大众“喜闻乐见”的?从某些媒体摩拳擦掌的兴奋之中,能直见他们的频频点头。记得央视主持人崔永元,曾经转引一位媒体研究者的话说:“收视率是万恶之源。”这话也许稍过了一点,却可能道出了时弊所在。倘若媒体一味追踪“喜闻乐见”,却忽视了社会责任,恐怕非但未能承担社会监督哨的责任,反而可能成为低级趣味的帮凶。

  也许,媒体也有苦衷,既然没有能力针砭时弊,那么,就沦为茶余饭后的消遣吧。也许,追星者们也有烦恼,既然在现实中只以学业成绩论英雄,成功是如此渺茫,那么,就索性跟着媒体去艳羡一夜成名的快感吧……

  如果不分彼此,都在虚幻而轻飘的娱乐快感中沉沦,连学者都可以娱乐化,连死亡都可以拿来“喜闻乐见”,那么还怎样唤起社会的良心呢?(李泓冰)

 
编辑:张明】
  相关专题:女粉丝苦追星 老父跳海身亡


  打印稿件
 
[每 日 更 新]
- 中国赴日留学人员人数累计达到九十万人
- 台"陆委会"副主委:江陈会对两岸关系具重要意义
- 大陆海协会副会长张铭清抵台湾 参加学术研讨会
- 国产新舟60支线飞机成功首航 飞行平稳噪音不大
- 阿利耶夫再次当选阿塞拜疆总统 得票率为88.73%
- 九名中国工人在苏丹遭绑架 大使馆启动应急机制
- 证监会:城商行等三类企业暂停上市的说法不准确
关于我们】-新闻中心 】- 供稿服务】-图片库服务】-【资源合作-【留言反馈】-【招聘信息】-【不良和违法信息举报
有奖新闻线索:(010)68315046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法律顾问:大地律师事务所 赵小鲁 方宇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备05004340号] 建议最佳浏览效果为1024*768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