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制造”兵临城下 “广货北上”先学对手 ——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浙江制造”兵临城下 “广货北上”先学对手
2009年10月22日 10:09 来源:南方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千里行只赚吆喝不赚钱粤企内销突围依然艰难

  国庆“黄金周”,清远义乌商品城也迎来了自己的“黄金周”,首届粤北购物节不仅吸引了粤北人前来购物,而且也吸引了到清远旅游的珠三角市民。这个义乌商品城是今年4月浙江省商会和义乌商会在全国建立的第68个“义乌小商品城”。目前已有800多户入驻,1300多户登记。如今,生意已做得红红火火。而在一年前,在深圳龙岗悄悄抢滩登陆的深圳义乌商品城也没闲着,人流如织生意兴隆,如今它已拥有2000多商户,成为深圳重要商品批发市场之一。

  面对兵临城下的浙江商品城,在产能过剩的时代,广东各界已意识到出口转内销是必由之路,正在举行的106届广交会也一改仅为外贸服务的惯例,开辟大面积“内销馆”。

  但渠道如何建立?“广货”如何才能走出去?网点如何布局?品牌如何构建?一系列严峻的问题却迎面袭来,“广货北上”恐怕要求广东企业要先从杀到身边的“浙江制造”这个对手身上学起了。

  浙商抱团珠三角悄悄开花

  与广东有着相似经济结构的浙江在金融危机以来,靠着市场的办法来解决市场问题。在外销不景气的情况下悄悄拓展全国市场,如今浙商的市场遍地开花,浙江制造在全国销售得如火如荼。

  “浙商杀到了市场最为发达的珠三角,粤北市场他们也不想放弃”,深圳卧龙地产项目经理赵千河说。今年清远义乌商贸城开业,他被派往任清远五洲实业投资公司副总经理,主管清远义乌商贸城。

  赵千河称,各地义乌商贸城模式一般为由地产商投资,浙江商会输出品牌、地方出土地联合兴建。清远义乌商贸城就是由深圳卧龙·五洲地产与浙江、清远联合打造的轻工商品批发航母,目标是抢占粤北及周边地区1000万人口,360亿强劲的消费市场。赵千河说,温州、义乌等地的小商品已成清远义乌商贸城销售的主要产品,商户中有20%为浙商企业,这一市场已经成长为粤北最大的批发市场。

  而义乌市市场开发服务中心主任赵金池介绍,从上世纪90年代末,义乌人就已经在全国各地创办了一批市场,把义乌小商品及浙江商品批发推向了全国。这些市场的经营骨干大多为义乌商人,他们经营的商品也大多来自义乌,市场管理模式也是复制于义乌小商品市场,如今已经成为浙商造“市”的金字招牌。

  赵金池说,金融危机的冲击,浙江省委、省政府也在考虑如何利用义乌商贸城这个神州第一市场的平台,形成更密集的网络来开拓内销市场。赵金池认为义乌不仅有数十万种商品,更有数量庞大的市场经营主体;不仅有良好的贸易平台,也有完善的物流体系。他们输出高素质的市场经营主体和市场开发管理人才,构建商品配送体系,这才使得新开的市场成为所在地区的龙头,让浙江商品迅速占领全国市场。

  赵千河说,“广货”知名度并不亚于“浙货”,但广货就是因为没有一个叫得响亮的常设市场和销售渠道,内销转型就比浙江迟缓,如果现在还不抢占市场份额,将处于被动地位。他说,浙商造“市”兵临城下,应该对广东有所触动。

  其实,外向型经济大省广东,金融危机发生之后,也一改一心只盯着国际市场这块“大蛋糕”,而对身后的国内市场视而不见的习惯,“广货北伐”也颇为轰轰烈烈。

  早在4月底,第105届广交会首次向国内采购商打开大门,随后内外贸对接洽谈会开始在全国各地遍地开花。为了打通广货和国内消费者之间距离,我省相关职能部门又组织了广货“西北行”、“中部行”、“西南行”。到了6月,首届广东外商投资企业产品(内销)博览会在东莞举行,也是政府力促的危机转型。

  然而,时间过去几个月,政府搭台唱戏锣鼓余音未了,但企业拓展内销市场步履依然维艰。

  广东省商业联合会会长巫开立说,政府“吆喝”帮助企业开拓市场是必须的,但最根本的还是要靠市场的办法来解决市场的问题。浙江的模式值得研究值得深思。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