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陈三五娘”看私情故事模式:情是何物?(图)——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从“陈三五娘”看私情故事模式:情是何物?(图)
2009年03月16日 08:25 来源:北京青年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情是何物?

  这个要问讲故事的人。生活与故事相互创造,千秋万代,生生不息。而神话传说、民间故事,是取之不尽的故事源泉。

  民间故事大多是模式化的,看上去比较“俗套”。对于陈陈相因的故事套路,一个讲故事的人可以延续、顺应它,可以挑战、反叛它,但如果试图彻底抛弃它——那么你会发现,故事消失了。

  民间故事大都是模式化的,因而具有趋同的特征。相似主题的故事中,故事A的好情节,常常会被故事B取用,甚至还可能变成故事B的标志性情节。民俗学家钱南扬很早就论述过,在梁祝故事中,“投墓”情节取自六朝故事《华山畿》,“化蝶”情节则取自干宝《搜神记》。

  粤东和闽南流行一首民谣:“东畔出有许孟姜,西畔出有苏六娘,北畔出有英台共山伯,南畔出有陈三和五娘。”自明嘉靖以降,关于陈三五娘,历代故事、歌谣、戏曲、歌册层出不穷,情节模式也不断翻新。但是,有趣的模式总是有限的,私情故事怎么也摆脱不了“一见钟情-私订终身-父母阻挠-偷情幽会-遭遇挫折-峰回路转”这个大框架。

  -私情故事的人物设置

  首先是男女主人公一定要相貌出众,彼此一见钟情。“五娘乃是闺中秀,才貌双全世少有”,潮州市花园村有一眼清冽的“五娘井”,传说五娘正是靠了这井水的滋养,出落成潮州第一美女。有故事说,陈三五娘是在元宵观灯时一见钟情;也有故事说,五娘正倚在花园村的荔枝楼上闲看,忽见帅哥陈三“生得神仙无二样,共阮清醒正成双”,于是扔下一挂荔枝,打在陈三身上,陈三抬头,两人一见钟情;还有故事说,两人一见钟情于元宵节,二见定情于荔枝楼。

  其次,一定得有个黑恶势力作为第三方,与男主人公展开婚姻赌赛。就像祝英台许给马文才,黄五娘许了林大鼻。林大鼻这名字,一听就是个暴力男。按照故事逻辑,林大鼻的相貌和智商,肯定与他父亲的官职大小或财富多少成反比。他是陈三五娘的主要绊脚石,没有这个人物,许多冲突就没有了着力点。

  再次,女方父母一般是贪财懦弱、屈从黑恶势力的。如此才能反衬女主人公的坚贞不屈,并且一步步把矛盾引向深入,导致非常事件的发生。

  第四,最好有一位中间人,可以游走于内闱与外方之间,穿针引线,充当传递信息和掩护女主人公的作用。这角色多半是个丫环,《西厢记》是红娘,《陈三五娘》是益春。这角色如果由三姑六婆来充任,那多半就是潘金莲之流的艳情故事了。

  第五,要实现“有情人终成眷属”,必须得有一位终极仲裁者,这人既要同情男女主人公的遭遇,还得拥有成全其好事的行政权力。陈三的哥哥,新任的广南运使,就是终极仲裁者。当然,如鲁迅所说:“求偶必经考试,成婚必待诏旨。”男主人公若能金榜题名,也可抱得美人归。

【编辑:张中江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关于我们】-About us 】- 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供稿服务】-【法律声明】-【招聘信息】-【网站地图】-【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