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一页 9成受访者愿签生前预嘱 法律无支持未禁止能走多远(2) 查看下一页

2013年09月02日 08:59 来源:法制日报 参与互动(0)

  生前预嘱

  “如何面对死亡”的思考

  在生前预嘱推广协会网站上,可以看到一份被称为“中国首个民间‘生前预嘱’文本”的文件——“我的五个愿望”,它将生命末期、不可逆转的昏迷状态、持续植物状态出现时需要面对的种种问题做成选项,归为五个大类42个选项,使用这份文本的人可以按自己的想法选择和补充。其中三大类涉及病危时的抢救,如要或不要什么医疗服务,如减轻疼痛、呕吐痉挛、抽搐的发生;使用或不使用生命支持治疗,如心肺复苏、呼吸机、喂食管等。另外两类涉及对患者的临终关怀。

  虽然经历过自己母亲和几位好友去世,但说到临终抢救时,李兰语气里仍然透露出不安和紧张:“心脏电击简直太可怕了!高压电流穿过身体,人也跟着弹起来!有时候胸部会留下烫伤的痕迹!心脏按压有时甚至会造成胸骨骨折!”

  2010年,李兰写下了自己的“五个愿望”。讲起签署生前预嘱的初衷,她告诉记者,如果昏迷并且抢救过来也没有生命质量,不如平静地离去,不要浪费医疗资源。

  预嘱推广协会网站上的资料显示,对于病人生命末期(指因病或因伤造成的,按合理的医学判断不管使用何种医疗措施,死亡来临时间不会超过六个月的情况)的抢救包括心脏按压、气管插管、心脏电击以及心内注射等措施,往往会引起创伤、疼痛、甚至导致肋骨骨折、肝脏损伤或造成其他严重问题。即使抢救成功,患者往往也不能真正摆脱死亡,而很可能成为依赖生命支持系统,毫无生命质量可言的“植物人”。从这个意义上讲,生命支持治疗只是延长了死亡的进程。

  北京大学临床肿瘤医院结肠肿瘤外科主任顾晋告诉记者,对于遭遇车祸等意外的病人,医生肯定不会放弃救治。预嘱只针对生命末期、病情不可逆转的情形。

  “以脑死亡的病人为例,病人失去了知觉,绝大多数是不可能恢复的,仅靠着生命维持系统可以存活几天到几年。使用呼吸机、高浓缩营养液灌输、蛋白、护工加在一起,每天花费巨大。太多家属为给病人在弥留之际使用生命支持设备而倾家荡产;无论是病人家里有条件,还是公费医疗,没有意义的抢救和生命维持,都是对医疗资源无谓的占用。对病人来说,最后还是走了。人们应该更客观、理性地面对人生最终的结局。”顾晋说。

  在河北省唐山市一家三甲医院工作的韩医生,向记者讲述了她父亲的口头预嘱。1998年,韩医生的父亲查出晚期淋巴癌,他嘱咐韩医生:“既然这个病不能治好,我一生戎马生涯,又当了多年干部,临终前不要用创伤性抢救,走的时候一定要让我保持尊严。”一年后,父亲病危时,韩医生遵照执行了父亲的预嘱。

  根据多年行医经验,韩医生总结了患者立有生前预嘱的三个主要原因,一是不希望生命末期的抢救和生命维持花费,给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二是理性地接受了死亡的事实,不希望创伤性抢救带来更多痛苦;三是希望以更接近自然死亡的方式结束生命,保持临终时的尊严。

【编辑:王永吉】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