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一页 中国新航空发动机完成试飞 若失败将动摇自主信心(3) 查看下一页

2015年04月22日 11:20 来源:中国航空报  参与互动()

  厚积薄发——开展型号产品研发

  涡轮院的“探路”在向型号延伸,直指最终的产品研发目标;“探路”直通市场和用户,铺成“商业成功”发展道路。

  21世纪之初,涡轮院开始“利用技术积累,研发装备产品”,由此划时代地进入了科研发展战略转型时期。应该说,这是涡轮院科研核心能力厚积薄发的结果。2003年,涡轮院自主投入,启动某流量级核心机研制,并计划基于此核心机研制派生发展型号。不久后,这一项目得到了国家、业界和用户的大力支持。鉴于所取得的项目进展和阶段性成果,国家对其派生的两个型号(以下简称“两型机”)给予了立项,两型机获得型号“准生证”。然而,上级领导、业界专家千叮万嘱的还是:一定要借助两型机研制,走出我国自主创新、自行发展航空发动机的道路。

  目前,两型机研制进行到了型号研制的后期科研试飞阶段。其中一型发动机业已完成设计定型试飞,朝着成为市场装备产品的终极目标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涡轮院基于航空发动机研制与发展规律认识,提出“核心机研制派生型号”的技术路线,得到了业界认同。有一种说法是,预先研究是根,核心机是树,型号发动机是果。欧美先进的涡喷、涡扇航空发动机,无一不是从预先研究开始,通过核心机研制,进入型号研制和系列化发展得来的。而一台核心机可以在一定推力量级范围内派生发展出系列涡喷、涡扇型号发动机。

  “十五”以来,院里相继开展了多个流量级的系列核心机研制,丰富了我国航空发动机核心机型谱。这些核心机派生的型号能够覆盖不同推力范围、不同用途的军、民用动力装备,可以满足我国今后一个时期自主发展航空动力的需要。系列核心机派生发展的多个项目,既有军机又有民机,有的已经进入“准型号”研制阶段。

  这同样是“探路”,探求研发中的产品通向市场的道路。

  涡轮院科研战略发展转型伊始,把为科研和型号产品研发的“探路”延伸向市场和用户。在市场经济体制的大环境中,若是不能打通市场之路,科研技术就只能终止于图纸、软件、试验件的技术,技术创新之路也就不可能完全打通。涡轮院出于这一认识,在型号产品研制进程中同步进行了市场开发。通过邀请潜在用户参与一些工作例会和研制,涡轮院进一步明确了在研产品的战技性能、寿命设计、外形尺寸、成本控制等要求。一些潜在用户单位把“襁褓”中的型号产品作为了他们项目的动力。

  永不言败——勇攀动力技术高峰

  挫折面前,涡轮院一次次奋起;成功的背后,是一次次坚持下去的努力。也许是经历了太多的风雨,在某次试飞结束之时,试飞外场天边出现一道祥瑞的彩虹。

  2014年11月28日,一个载入我国航空史册的日子。以航空发动机研制为起点走向型号研发的一型发动机研制,圆满完成了设计定型试飞。彼时,大漠深处试飞外场的天边拱起一道彩虹。配装这一型发动机的飞机完成最后一个科目试飞,从彩虹正中飞来,显得更加唯美。

  在试飞现场,一些业界人士赞扬道:该型发动机圆满试飞,是对国家、用户和市场期待的回应,这是能够走出我国自行发展先进航空动力道路的有力回答。

  在航空发动机研制进程中,出现未知或者可能成为一道过不去的“技术门槛”、从而迫使整个项目下马,都属正常现象。这在西方航空强国那里有过不少案例。探索性的科研实践,也不全是“吃螃蟹”,还会“吃蜘蛛”。

  2012年,涡轮院某型在研发动机正在顺利推进时,一个技术问题突然出现了,几经攻坚也未能得到解决。上级部门和院里立即成立联合工作小组,随即指挥团队展开旷日持久的“绝地”反击。

  然而,经过种种努力,问题始终无法解决。项目团队忍受着一次次失败的煎熬,在技术“雷区”和“十面埋伏”的困境中寻路突围。又是好个月过去了,仍未取得突破。这个时候,出现了另一种声音:你们尽力了,就到此为止吧。

  这个项目若是不能成功,将影响到涡轮院的业务定位,进而动摇我国自主创新研制航空发动机的信心,以及通过“核心机研制派生型号”发展航空动力这一技术路线。人们甚至会质疑经过多年构建起来的航空发动机研发体系。

  涡轮院岂能轻言放弃。肩负着“探路”使命的涡轮院,不仅拥有直面挑战的攻坚、探索精神,而且还有技术与经验的底气。院党委书记、总设计师和分管副院长一同前往北京,代表涡轮院向上级做出书面保证,递交了限时攻克阵地的“军令状”。

  院里召开大会,再次集结誓师出征,直指攻坚目标。2014年1月底春节前夕,经过多台/次发动机、多轮试验验证,证明故障已经“归零”,该型发动机研制道路上的一个“技术拦路虎”已被清除。随后,该型发动机重返蓝天,再次进入试飞。

  在长期的科研实践中,涡轮院凡是遇到这类技术攻坚问题,都是发扬“永不言败,勇攀高峰”的精神,在咬牙坚持下去的努力中争取最后的成功。这就是涡轮院“探路”使命的真实写照。

【编辑:高辰】

>军事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