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一页 学者解析中国式无序现象:实用主义阻碍规则遵守(3)

2012年11月05日 17:43 来源:齐鲁晚报 参与互动(0)

  不带任何色彩的“药方”也许更管用

  倪颖发现,各个交通因素之间有相互作用的结果,她把其中一部分称为恶性循环的过程。

  “举个例子,行人闯红灯会影响机动车正常通行,由于车辆通行不畅,交警就会把信号灯时间放得更长一点,比如把90秒长的红灯放到120秒。但行人等待的时间更长了,更容易导致闯红灯,这就是恶性循环。”

  倪颖并不认为“中国式交通”仅仅局限在红灯等待时间过长。“绿灯放行时间不够,马路又特别宽,让行人怎么过马路。行人通过绿灯时,右转车辆不避让。这些交叉问题都拉长了等候时间,很容易让行人产生焦躁心理。”

  她并不回避一些客观因素对行人闯红灯等交通行为的影响。交通设施的规划设计不合理、过街距离过长、没有安全岛和过街天桥等都可以影响。“国内在交通信号灯的设置更加偏向机动车,这就会导致行人被动违规。”

  设计不科学、设施不完善,导致的不是有序,而是无奈,进而发生无序。

  课题组在上海共收集了超过1800个行人的过街行为,并搭建了一个实验平台,在电脑屏幕上模拟了虚拟的路口。实验者根据“信号灯”、“车流”情况和心理变化,来“过马路”。课题组以此来研究客观条件的变化对行人违章心理和可忍受的等待时间的影响。

  实验结果很有意思,也让倪颖发现究竟哪些因素能够影响到行人的违章心理。

  “我不否认现在的交通参与者素质有待提高,素质肯定是一方面因素。但除此之外,行人本身的性格特点、过街时有没有同伴,或者一些天气条件,比如高温、降雨天气,都能够像红灯等候时间一样,影响行人的心理,导致产生违章行为。”

  但面对如此繁多的“影响因素”,又岂能“症症开出药方”?

  在这个课题研究中,课题组的结论是:在交通流量较大的主支相交路口,行人最大可忍受等待时间为90秒,超过这个时间值,行人过街将处于不可控局面。这就意味着,当等候超过90秒,信号灯作用趋于零。

  与石家庄、上海的尝试不同的是,也有城市开出的是最普通、也是最普遍的“感冒药”。

  在杭州莫干山路,自去年4月率先倡导“人行横道礼让”后,最先设置爱心斑马线的地方,只要有行人通过,车辆就会立刻减速停车,礼让行人。

  为此,当地制定了严厉的惩罚措施,车在斑马线前不让行,将被扣2分,还要罚款100元。

  施行仅仅两个月,这条路上就处罚了近5000名未让行司机。这些司机包括开公交车、出租车、工程车、公务车以及私家车的人。但也仅仅在两个月后,“车让人”的理念已经深入杭州人心,并成为一种潜移默化的习惯,无论开车者还是步行者,都从中收获到了遵守良好秩序的甜美。

  深圳市也修订有关交通安全方面的法规,加大对违规者的处罚力度。深圳行人闯红灯拟罚款100元,汽车在斑马线不减速,可能视同不避让行人,同样罚款500元。

  许多社会学家也赞成加大惩罚力度、增加违法成本的做法。

  “可以借鉴国外严惩方法,新加坡就是一个典型的勇于对老百姓说‘不’的国家。”夏学銮对新加坡的严惩之下出秩序,更为看重。

  醉驾入刑似乎是一个更好的例子。当酒驾、醉驾的违法成本通过严惩而成倍增加后,效果足以说明问题。

  严管、严罚可能不是最好的办法,但面对各种“中国式××”,这张不带任何色彩的“药方”也许更管用。(记者 任鹏)

【编辑:肖媛媛】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