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解说】4月2日,上海海葬纪念苑内祭扫的人络绎不绝。上海推行包括海葬、壁葬、树葬在内的新葬式已二十年有余,据最新统计,1991年上海首次推出海葬时骨灰撒海的逝者为287人,而到了2008年至2011年,上海年均海葬者从1887人上升到了2259人,如今仍以每年8%的速度递增。
【同期】(市民)我觉得如果有小的节地墓或者说花坛葬也很美丽 壁葬也很有人文气息 包括海葬具有特别的人文关怀精神 所以我觉得作为年轻人我希望选择 我也会劝说我自己的长辈 如果可以的话他们愿意的话 尽量选择节地的墓葬为子孙后代节约土地节约资源
【解说】4月2日,上海海葬纪念苑内祭扫的人络绎不绝。上海推行包括海葬、壁葬、树葬在内的新葬式已二十年有余,据最新统计,1991年上海首次推出海葬时骨灰撒海的逝者为287人,而到了2008年至2011年,上海年均海葬者从1887人上升到了2259人,如今仍以每年8%的速度递增。
【同期】(市民)我觉得如果有小的节地墓或者说花坛葬也很美丽 壁葬也很有人文气息 包括海葬具有特别的人文关怀精神 所以我觉得作为年轻人我希望选择 我也会劝说我自己的长辈 如果可以的话他们愿意的话 尽量选择节地的墓葬为子孙后代节约土地节约资源
【解说】福寿园是上海最先推出节地生态葬的公墓。福寿园副总经理伊华表示,民众对新葬式的接受度每年都在递增。
【同期】(福寿园副总经理伊华)在今年我们整个这个项目的推行当中 我们发现市民的参与度越来越高 以前(新葬式)占到总量的10%到15% 最近几年已经跳跃到30% 50%甚至今年达到60% 我觉得民众是可以接受的
【解说】上海市民政局殡葬管理处处长吕春玲表示,上海计划在“十二五”期间实现“70282”的葬式格局,即土葬占七成,室内葬占28%,剩下的2%为海葬。目前上海后两种葬式所占比例相加已经超过了两成。
但由于相关执行部门缺乏资金,导致许多选择海葬的市民“无船可租”,不得不等到第二年才能让亲人魂归大海,挫伤了部分市民选择海葬的热情。
为此,近年来上海市民政局通过提高补助、加大宣传等方式,在市民中大力提倡新葬式。吕春玲透露,上海今年将大幅提高选择海葬的逝者家属的补贴标准,
【同期】(上海市民政局殡葬管理处处长吕春玲)上海的海葬标准由原来的400元(补贴) 提高到2000元(补贴) 我相信通过我们这样的提高标准 更进一步的促进我们的海葬工作进一步发展
【解说】吕春玲表示,申城公墓应不断强化文化创新,增加文化内涵,改变传统公墓“骨灰埋葬地”的旧形态。
记者 宗晨亮 徐银 康玉湛 上海报道

分类名称: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