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 道: 首 页|新 闻|国 际|财 经|体 育|娱 乐|港 澳|台 湾|华 人|留 学 生| 科 教| 时 尚| 汽 车
房 产|图 片|图 片 库|图 片 网|华 文 教 育|视 频|商 城|供 稿|产 经 资 讯|广 告|演 出
■ 本页位置:首页新闻中心房产新闻
关键词1: 关键词2: 标题: 更多搜索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看2005年上海楼市沉浮:“组合拳”为楼市降温

2005年12月28日 13:50

  中新网12月28日电 据《新闻晚报》报道,上海有关部门近日公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国家和上海市委、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加强房地产业调控的文件,这些政策和措施的积极效应开始显现。目前,上海房地产市场发展总体平稳,没有出现大起大落的情况,市场走势与中央调控政策基本一致。

  观望中交易量回升趋稳

  买房子一直是人们心中的一件大事。没房子的想尽快拥有一套写着自己产权名的房子,有房子的想再买一套作为特殊“银行”。在与房产商的博弈中,大家都在小心翼翼地揣摩最合适的成交点。房子就是这么让人不省心。

  今年上海市房地产开发投资增幅和商品住房新开工面积下降。据上海市统计局统计,1月-11月,全市共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1141亿元,同比增长11.3%,增幅比去年同期下降11.5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在楼市观望氛围中,商品住房交易量逐步回升趋稳。据市房地产交易中心统计,新建商品住房成交面积8月起回升,10、11月商品住房销售面积分别为349万、382万平方米。在这场拉锯战中,我们知道了什么叫过犹不及。

  排队买房曾是人们议论的焦点

  十几年前,所有人拿着粮票、布票、肉票去排队买生活必需品;十几年后,并未出现“楼荒”的上海楼市又出现众人捧着板凳抱着棉被排队买房,抢购价值超过百万元的商品,令人费解的是:买房怎么比买小菜还随便?

  当排队买房似乎已成为风尚,尤其是一些市中心的新楼开盘的时候,都出现了浩浩荡荡的排队买房大军。这些“军团”里,有一家人轮流请假来售楼处排队;有私人雇佣的代排队的民工;也有卖摇号号码的“黄牛”……

  排队买房一度成为沪上街头巷尾人们议论的焦点,甚至成为某些人衡量楼盘是否红火的标准之一。不管是工薪阶层还是资产雄厚的投资客都在考虑再多买几套房产,等着升值赚钱。

  投机、投资、自住客挤在一条“独木桥”上抢房,于是,今年二季度起,楼市不得不为过热而“埋单”。

  政府出台多项调控措施

  从2005年3月起,从中央到上海,相继出台了多项政策调控措施,动用了财税、利率、供应等多种杠杆,“组合拳”起到了为楼市迅速降温的作用。

  3月26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切实稳定住房价格的通知》;

  4月28日,国务院又出台“加强房地产市场引导和调控的八条措施”;

  5月13日,建设部七部委联合下发《关于做好稳定住房价格工作的意见》,共8条意见。

  上海市政府也陆续出台了一些调控政策:

  3月6日,上海市政府发布《关于当前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

  3月7日,上海推出相关财税政策,规定个人购买上海行政区域范围内的普通住房,居住不满一年出售的,销售时征收差额的5%营业税;

  3月29日,上海市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个人住房贷款管理的指引》,重点指出对贷款购买房屋在一年内转让的,商业银行将不再提供住房贷款及转按揭服务,买两套房执行6.12%的基准利率;

  4月5日,市房地局推出禁止转按揭的政策,卖出方应当先还清贷款,在办理房地产抵押权注销登记后,才能与买进方共同申请转移登记。

  购房者逐渐恢复冷静和理性

  “组合拳”过后,上海楼市进入调整期。调整期下的一、二手房市场均表现出理性回归态势,短线投机客退出市场,长线投资客出手更为谨慎,而购房者则恢复了冷静与理性。

  进入4月,排队买房逐渐在沪上匿迹。那些曾经热血沸腾,一心在上海楼市大有作为的投资客感受到“冬天”的到来。下决心借钱买房的市民也赶紧“悬崖勒马”,感到了投机买房的巨大风险。

  与此同时,楼价也应时而降,浦东某大盘,3月开盘价8000至9000每平方米,到了10月,当时购买一期房源的业主发现二期新盘已经降到了7000多元每平方米。眼看资产就这样“缩水”,业主们懊悔当时购房太冲动。

  新开楼盘不再享受“前呼后拥”的待遇,从原来的一房难求、排队买房到如今的购房者可仔细挑选,从这一变化可以看出,投机客撤离后,上海楼市逐渐进入常态销售。在随后的新盘上市过程中,打折促销已成为大多数新盘上市的必用手段之一。尽管如此,不少购房者并不买帐,还是希望等楼市更趋明朗后再做购房打算。

  二手房投资者大面积抛盘

  全额征收营业税的政策公布后,二手房市场立刻出现了大面积抛盘,炒房者开始和时间赛跑。进入5月中旬,二手房在挂牌量不断递增的同时,成交量却持续萎缩。在这种情况下,上海多达14000家的中介市场洗牌在所难免,一些大的中介已经准备减少店面,而一些小的中介则在慎重考虑生计问题。

  面对“惨淡”楼市,房东阵营也开始迅速分化。那些实力较强,资金承受力较大,且手中房源不多的投资客选择再撑下去看看,或出租或希望在短期内楼市能再恢复到此前的火热,然后再抛盘赚取差价。

  资金实力不强的,则选择“三十六计,走为上策”,投资客罗先生于今年5月,把去年买的一套外滩滨江名人苑卖了。买的时候115万元,今年3月最高价到了205至210万元,但由于当时房产证还没下来,等5月份房产证下来马上卖掉,挂牌价为160万元,最后以153万元成交。

  专家认为买房明年或是个机会

  上海楼市仍处于调整期之中,宏观调控成效已经显现,当下楼市在价格上已经回归理性,产品力发挥着重要作用,上海著名营销专家孙益功分析认为:楼市明年可能还要面临一些区域性的分化和调整,明年买房将是个机会,具体从时间段上看,可能在明年的3至8月份。

  分析原因,首先,市场供应量持续增加。今年4月宏观调控政策陆续出台后,不少开发商选择“捂盘”,等待后市时机,而在持续调整期之下,面临资金压力的开发商只能释放此前先积压的新盘量,这造成短时期内大量新盘上市;另外,开发商的现金流也是有限的,再过半年,部分开发商发现市场仍未回暖,很可能会在信心上备受打击,并在新盘的价格上作出让步。

  其次,那些在去年上市的大盘,由于体量大,经过今年的市场消化后,房子只卖掉了一半左右,有的甚至只卖掉30%,由于起点高,房价不敢轻易调整。明年开发商可能迫于大盘资金压力,在推出后续房源过程中调整房价。

  此外,从土地储备上来看,从2004年开始推出普通商品房用地已经减少,而2005年普通商品房基本停止了土地供应,目前上海正在或即将推出的普通商品房是在消化前几年土地供应量,这些土地所建成的普通商品房在明年基本上都会上市。而在后续土地储备极为有限的情况下,随着2010年上海世博会等利好因素拉动,2007年、2008年可能会出现土地供应量下降,价格会因此持续升温。这样看来,明年正处于过渡阶段,因此是个买房的好机会。

  区域板块将呈现分化走势

  明年是个买房的好机会,但孙益功认为区域板块将呈现分化走势。

  对于内环内具唯一性的传统高档地段来说,房价不但很难跌,反而二手房市场可能还会有上涨空间。像延安路、成都北路、华山路、茂名南路符近的传统高档地段,由于土地极为稀缺,租赁市场较好,这个区域的市场会很坚挺。

  那些位于市中心,但并不具备唯一性且供应量较大的地段,价格可能出现回调。像普陀、虹口等区内的一些大盘,虽然体量大,品质高,但地段的唯一性不够,因此,楼盘推出后,外籍、外地购买力较弱,倒是很适合区域内居住的买家购买。这些区域内的项目,价格只需有限回降,即可获得相对稳定的销量,因为它们的价格相对交通便利性,生活的方便而言还是适合自住客的。

  外环外市场,由于供应量充沛,生活设施便利度不如市中心,买家购买积极性不高,松江新城、九亭、嘉定等地区销售压力大。

  投资客需看情况行动

  对于买房的人来说,明年是个好机会,但对于那些手中已有几套物业的投资者来说,明年是不是也该有所行动了呢?

  如果手中持有的物业产品是相对唯一的,那么可以将房源挂牌出租。比如,地处外环线内、附近有美国学校的浦东区域别墅,由于生活氛围好,交通相对便利,目前最低的月租金基本可达7000美元,这样以租养房既可以获得短期的收益,也可为物业长期的升值保值。

  如果业主所持有物业地段一般,产品没有什么特色,要么继续出租一段时间,寻找合适机会购买其它优势物业;要么尽快抛掉手中物业,现金兑现后,干脆重新调整,寻找优质物业的买入机会。

  而如果感觉已经被手中物业套牢,如将别墅买在相对偏僻的地区,周边生活配套不全,人气不足,那么就只能继续等待下一个购房高峰的出现,寻找合适时机再谋打算。

  房贷走势

  2006年1月1日,原来5.31%的个人住房贷款优惠利率就要对所有房贷借款人取消了,即使能获得银行的下浮利率,5.51%的利率仍然高于过去,而上限达到了6.12%。

  对于这样的利率调整,精明的上海人当然不会等闲视之。随着年关将近,沪上各大银行已经迎来一股还款高峰。

  二手房个税

  国家税务总局重申二手房交易必须缴纳个税,广州已开征房地产交易个人所得税,目前,上海地区虽没有明确何时开始强制执行此税种,但一旦强制征收,将对投资型物业带来最直接的影响。

  以一套100平方米的商品房为例,购买时60万元,卖出价为90万元,其中,应缴纳的合理费用约6万元,个税需缴纳4.8万元。这样,卖方在获得90万元的房款后,除去所应缴纳税费外,还要多付4.8万元的个税,实际到手的数额只有79.2万元。受政策影响,在个税正式执行前,部分房东已开始要求减低房价,以便尽快成交,因为上缴税收将成为卖方一笔不小的开销,卖方为降低损失也会把税款打在房价里,而买方不肯为此埋单,买卖双方将会寻找平衡点。(刘因 孙鑫)

关于我们】-新闻中心 】- 供稿服务】-广告服务-【留言反馈】-【招聘信息】-【不良和违法信息举报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法律顾问:大地律师事务所 赵小鲁 方宇
建议最佳浏览效果为1024*768分辨率
[京ICP备050043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