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 道: 首 页|新 闻|国 际|财 经|体 育|娱 乐|港 澳|台 湾|华 人|留 学 生| 科 教| 时 尚|汽 车
房 产|电 讯 稿|图 片|图 片 库|图 片 网|华文教育|视 频|供 稿|产经资讯|广 告|演 出
■ 本页位置:首页新闻中心房产新闻
站内检索: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楼市陷入“90平米”迷局 发展小户型是不争事实

2006年06月16日 09:47

    6月15日,“国六条”调控新政中明确指出,新建90平方米以下住房必须达到开发建设总面积的70%以上。在上海一次房展会中,90平方米以下的小户型景观房颇受参观者青睐。 中新社发 绍常 摄

版权声明:凡标注有“cnsphoto”字样的图片版权均属中国新闻网,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使用。

  中新网6月16日电 据《上海证券报》报道,“原来就很迷惑,现在更迷惑了。”这是上海一家港资房地产开发商面对建设部关于“套型建筑面积”最新解释的第一反应。

  14日,就在众多媒体埋头报道建设部某官员表态“90平方米套型建筑面积大约应该相当于100到105平方米建筑面积”时,晚上11点后,建设部通过媒体澄清,对“套型建筑面积”有明确定义,暗指该部某位官员的上述说法并不正确。

  “仅仅在两天时间内出现了两种说法,这即说明相关部门的内部口径还没有统一,也说明澄清这一概念关系重大。”上海某开发商表示。看来,对于概念的理解,很多人还都在消化过程中。

  套内使用面积 < 套型建筑面积 < 建筑面积

  根据建设部这一最新解释,“套型建筑面积”在《住宅设计规范》中有明确定义:等于套内使用面积除以标准层的使用面积系数。而标准层使用面积系数等于标准层使用面积除以标准层建筑面积。

  那么,套型建筑面积的概念究竟做何用途?与购房者买房时的建筑面积有何不同?将90平方米界定为套型建筑面积意义在哪里?建设部的表态中没有任何解释。

  戴德梁行建筑工程专家袁帆介绍,套型建筑面积是一个建筑设计用语,而购房人购买的房屋建筑面积是一种产权建筑面积。两个概念用途不同,计算方法不同。

  理解套型建筑面积的关键是弄懂“标准层”的意义。套型建筑面积以标准层得房率(标准层使用面积系数)为参考,包括标准层的公摊面积(如电梯、走廊等),但不包括阳台面积、标准层以外的公摊面积(如大堂)、小区公摊面积(如物业管理用房)等额外面积,而这些额外面积其实是计入最终的产权建筑面积的。

  可见,90平方米的套型建筑面积必然比最终的产权建筑面积小,比实际的套内使用面积大。

  “100至105平方米建筑面积”并非全错

  “开发商当然愿意把90平方米界定为套内面积,这标志着最终的建筑面积可以放宽,但套型建筑面积比建筑面积还是宽松一些。”上述港资开发商表示。

  此前,有消息称,90平方米可能界定为套内面积,开发商一时欢欣鼓舞。而套型建筑面积的说法明确后,开发商称,对于一些普通多层住宅来说,概念区别的影响几乎没有,影响较大的是公摊面积较多的豪宅。

  “因此,建设部官员称90平方米套型建筑面积大约等于100至105平方米建筑面积的说法不是完全不对,但也过于绝对。”一位业内人士称。

  观望仍在继续

  “我们接触了大量的开发商,全部都在观望,没有实质性的动作。”中房指数研究院华东区副院长陈晟称,所谓的合并小户型、高挑空等做法还只是在咨询阶段。

  而对于套型建筑面积的讨论,开发商表示,虽然目前还没有完全搞懂区别,但这个技术性很强的概念其实对开发商影响不大。“既然已经定了这个结构调整的基调,我们只需要静静等待细则,更多的是考虑如何做出符合市场的产品。”

  值得推敲的是,建设部此次表态没有提及十五条细则,更没有提及市场流传的另一个说法,即70%的住宅面积应建小户型是适用于单个项目,还是城市总量。而在采访过程中,几乎所有的被访专家和开发商均表示,70%的比例要求对开发商影响更大,而适用于城市总量的做法可能更为合理。

  如果每个项目都适用这一要求,开发商透露,成本的增加在所难免。其中,规划调整的成本至少在几百万以上,但这是成本损失中最少的一部分。“对于一些市中心拿地,规划做了几年的开发商来说,时间成本是最大的损失。”上海一家开发商称。

  对于建设部以如此坚决的态度推行指标式调控,一些开发商表示理解。“其实小面积也可以做出优秀的产品,这就要看开发商的心态和理念。如果是想通过转空子的做法讨巧,或钻营其他类型的炒作,最终也会被淘汰。”

  专家:用词专业影响有限

  中房指数研究院华东分院副院长陈晟表示,与其花大量时间争论套型建筑面积的合理性,不如扎实地理解政策,认清房地产深层次结构调整的核心内容。并在这一调整中找准自己的定位。

  “无论是套型、套内还是套外,讨论90平方米这个数字最终对建筑面积的影响已经意义不大。即便最后建筑面积比90平方米多了,但未来结构性的变化仍然不可能改变。”陈晟称。而在目前小户型房源确实紧缺的大市场背景下,小房型将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得到大发展将是不争的事实。

  专家称,未来以市场性住房和保障性住房为代表的双轨体系必然出现。与其担心政策的可行性,不如担心能否出现新的“有令不行”。只要政策落实到位,结构性调整的效果一定会显现出来。

  对于70%的比例要求,另一位专家表示,在目前市场上大户型存量较多,保障类住房严重缺位的情况下,70%的要求是可行的,但比较合理的要求是适用于城市总量。

  当住房结构走向合理之后,各城市的小户型量应根据当地居民的收入水平,GDP发展水平、人口总量和外来人口情况而各有不同。

  案例分析

  假设一幢建筑面积1万平方米的住宅楼,公摊面积1000平方米,标准层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与标准层以外的公摊面积无关),套内使用面积800平方米。标准层的得房率,即标准层的使用面积系数为0.8。

  其中,一套套内使用面积是80平方米的房子,建筑面积需要分摊所有的公摊面积,综合得房率可能降到0.7,产权建筑面积可能接近80平方米/0.7=114平方米。但套型建筑面积=80平方米/0.8=100平方米。 (于兵兵)

关于我们】-新闻中心 】- 供稿服务】-资源合作-【留言反馈】-【招聘信息】-【不良和违法信息举报
有奖新闻线索:(010)68315046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法律顾问:大地律师事务所 赵小鲁 方宇
[京ICP备05004340号] 建议最佳浏览效果为1024*768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