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 道: 首 页|新 闻|国 际|财 经|体 育|娱 乐|港 澳|台 湾|华 人|留 学 生| 科 教| 时 尚|汽 车
房 产|电 讯 稿|图片·论坛|图片库|图片网|华文教育|视 频|供 稿|产经资讯|广 告|演 出
■ 本页位置: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站内检索: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曾培炎:学习江泽民经济建设思想促经济社会发展

2006年08月20日 07:30

  中新网8月20日电 曾培炎在今天出版的《人民日报》上撰文指出,抚今追昔,我们深切感到,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波澜壮阔的发展进程,处处体现着江泽民对经济工作的正确领导和精心指导。刚刚出版的《江泽民文选》,集中展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重大成果,系统地阐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体系,为我们深入学习、全面把握江泽民同志的经济建设思想提供了有利条件,对于指导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以下是文章全文: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的13年,是新中国发展史上一个非同凡响的时期。冷战结束后,国际局势风云变幻,世界经济频繁波动,一些国家经济停滞,社会动荡,人民生活水平下降。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领导下,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指引下,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综合国力大幅度跃升,人民生活总体上实现了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抚今追昔,我们深切感到,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波澜壮阔的发展进程,处处体现着江泽民同志对经济工作的正确领导和精心指导。在这13年中,江泽民同志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在总结我国改革开放新鲜经验、借鉴人类文明有益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关于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形成了江泽民同志的经济建设思想。它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开辟了党对建设社会主义规律认识的新境界,充分体现了江泽民同志作为一位真正马克思主义者的巨大政治勇气和理论勇气。刚刚出版的《江泽民文选》,集中展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重大成果,系统地阐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体系,为我们深入学习、全面把握江泽民同志的经济建设思想提供了有利条件,对于指导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能不能解决好发展问题,直接关系人心向背、事业兴衰。江泽民同志指出:“党要承担起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历史责任,必须始终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这一重要论断体现了邓小平同志关于发展是硬道理的重要思想,揭示了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和问题的根本办法。江泽民同志在领导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中,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出发,就中国的发展道路、发展战略和发展目标等问题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

  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必须不断发展生产力。江泽民同志强调:“继续解决我国经济社会生活中存在的矛盾,提高我们抵御各种风险的能力,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要靠发展;解决台湾问题,完成祖国统一大业,要靠发展;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履行我们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各国共同发展的国际责任,不断增强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也要靠发展。”他告诫大家:财大才能气粗,落后就会挨打。江泽民同志还指出,发展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集中精力把国民经济搞上去,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保持较快的、有质量有效益的发展速度。发展必须坚持从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不断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和健康素质,实现人民愿望,满足人民需要,维护人民利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发展必须坚持营造良好的内外环境,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在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发展,通过改革发展促进社会稳定;广泛开展国际合作,维护人类共同利益,为发展争取较长时期的和平国际环境和良好的周边环境。在江泽民同志的经济建设思想指导下和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我国实现了国内生产总值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两番的目标,十几亿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成为我国乃至世界发展史上的一大壮举。

  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发展先进生产力。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动因,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而在生产力中,人又是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江泽民同志指出: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大力促进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是我们党站在时代前列,保持先进性的根本体现和根本要求。他强调:人是生产力中最具有决定性的力量;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江泽民同志的这些重要论断,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理论。发展先进生产力,必须坚持发挥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的重要作用,全面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促进社会生产力跨越式发展。发展先进生产力,必须坚持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因素,集中全国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推进现代化事业。发展先进生产力,必须进一步解放生产力,自觉调整和改革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方面和环节,促进生产力发展和各项事业全面进步,造福于广大人民。

  抓住机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综观全局,国际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加快发展必须善于抓住机遇,珍惜机遇,用好机遇。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上指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定要“抓住机遇而不可丧失机遇,开拓进取而不可因循守旧”。在党的十六大上他又强调,本世纪头二十年,对我国来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要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社会主义民主更加完善,社会主义法制更加完备;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文化进一步繁荣;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提出,深化了邓小平同志关于分阶段、分步骤地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思想。实现这一目标,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党的十六大以来的实践证明,这些要求符合中国国情,符合人民愿望,凝聚了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力量,促进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1]  [2]  [3]  [4]  [下一页]

 
编辑:邱观史】
 


  打印稿件
 
关于我们】-新闻中心 】- 供稿服务】-资源合作-【留言反馈】-【招聘信息】-【不良和违法信息举报
有奖新闻线索:(010)68315046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法律顾问:大地律师事务所 赵小鲁 方宇
[京ICP备05004340号] 建议最佳浏览效果为1024*768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