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 道: 首 页|新 闻|国 际|财 经|体 育|娱 乐|港 澳|台 湾|华 人|留 学 生| 科 教| 时 尚|汽 车
房 产|电 讯 稿|图片·论坛|图片库|图片网|华文教育|视 频|供 稿|产经资讯|广 告|演 出
■ 本页位置:滚动新闻
站内检索: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曾培炎:学习江泽民经济建设思想促经济社会发展(2)

2006年08月20日 07:30

  二、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

  加快发展生产力,要建立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江泽民同志指出:“发展必须坚持和深化改革。一切妨碍发展的思想观念都要坚决冲破,一切束缚发展的做法和规定都要坚决改变,一切影响发展的体制弊端都要坚决革除。”他根据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以及邓小平同志关于计划和市场关系的重要论述,总结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经验,把握时代前进的要求,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这不仅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历程中是开创性的,而且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也是前无古人的,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科学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

  坚持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相结合。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是一项崭新的事业。党的十四大召开前,对经济体制改革走什么路的问题,曾经有过几种不同的认识,如建立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的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体制,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市场经济体制等。1992年6月,江泽民同志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党的十四大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为我国改革的目标。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勾画了改革的蓝图和基本框架。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把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结合起来,既发挥市场经济的优势,又发挥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江泽民同志强调,我们搞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这几个字是不能没有的,这并非多余,并非“画蛇添足”,而恰恰相反,是“画龙点睛”。所谓“点睛”,就是点明我们市场经济的性质。公有制为主体的基本经济制度、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分配制度、国家宏观调控,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应有之义。

  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这是由两个方面决定的。一是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必须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二是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在坚持公有制为主体的前提下,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应当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江泽民同志指出,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使各种所有制经济在市场竞争中发挥各自优势,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必须提高国有经济的活力。江泽民同志明确提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要按照“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要求,对国有大中型企业实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革,使国有企业成为适应市场的法人实体和竞争主体。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一切反映社会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都可以大胆利用。股份制是现代企业的一种资本组织形式,资本主义可以用,社会主义也可以用。实践证明,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有利于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是促进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它的快速发展,对繁荣经济、扩大就业、增强活力,发挥了重要作用。

  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是对传统分配方式的重大突破。只有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才能调动最广大人民的劳动积极性,保证社会公平,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只有实行按要素分配,才能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经济效率,促进经济发展。江泽民同志强调:“要在发展经济的基础上,逐步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同时要把调节个人收入分配、防止两极分化,作为全局性的大事来抓。”必须规范分配秩序,合理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同时,必须千方百计增加就业,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加强各项社会事业建设,使全体人民能够共享发展和改革的成果。

  坚持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市场机制和宏观调控相结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特征。江泽民同志指出,要在更大程度上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基础性作用,健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促进商品和生产要素在全国市场自由流动。发挥市场作用,有利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激发经济活力。同时要看到,市场也存在着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的一面,国家必须对市场活动加以正确的引导和调控。江泽民同志强调:“微观经济越放开,市场化的进程越快,要求宏观调控越有力和灵活有效。”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要完善政府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把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作为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完善国家计划和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相互配合的宏观调控体系,综合运用经济杠杆进行调节,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

  坚持把“引进来”和“走出去”结合起来。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必须打开大门搞建设,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江泽民同志形象地说:“‘引进来’和‘走出去’是对外开放的两个轮子,必须同时转动起来。”经济特区在我国扩大对外开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早在1980年,江泽民同志在对国外经济开发区进行实地考察的基础上,受国务院委托向全国人大常委会作了关于在广东、福建两省设置经济特区的说明,直接推动了兴办经济特区的工作。1994年,他在广东考察工作时进一步指出经济特区要“增创新优势,更上一层楼”。在党的十五大上,他强调,要“完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发展开放型经济,增强国际竞争力,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和国民经济素质提高”。“走出去”既是对外开放的重要战略,也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1997年,江泽民同志在会见全国外资工作会议代表时提出,在努力扩大商品出口的同时,必须下大力气研究和部署如何“走出去”搞经济技术合作。加入世贸组织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在谈判过程中,江泽民同志阐明了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原则。遵照这些指导原则,我们始终掌握了加入世贸组织谈判的主动权,于2001年12月正式加入了世贸组织,促进了对外开放水平的提高。在江泽民同志关于“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战略思想指导下,我国开放型经济迅速发展,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格局不断完善。目前,我国进出口总额已跃居世界第三位,利用外资额累计超过8000亿美元,对外投资额累计超过600亿美元。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编辑:邱观史】
 


  打印稿件
 
关于我们】-新闻中心 】- 供稿服务】-资源合作-【留言反馈】-【招聘信息】-【不良和违法信息举报
有奖新闻线索:(010)68315046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法律顾问:大地律师事务所 赵小鲁 方宇
[京ICP备05004340号] 建议最佳浏览效果为1024*768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