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保姆透视“十二五” 解决两千万农民工就业(6)——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财经频道

从小保姆透视“十二五” 解决两千万农民工就业(6)

2010年10月27日 10:25 来源:《中国经济周刊》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另外,“员工制”也并没有让嘉佣坊一劳永逸。员工不顾违约跳过公司与客户私签劳动合同仍然难以杜绝,照样有很多人愿意成为“自由职业者”,过着不用看人脸色,挣的钱都归自己的日子,女大学生们也难以释怀“面子”的压力,对家政服务员这个职业难以从容面对。

  但与“员工制”相比,“标准”和“规则”才是最让殷剑锋头疼的问题。

  由于缺乏行业标准,嘉佣坊不得不抽出两个人专职为公司制定业务标准,从保洁卫生到育婴早教,从擦窗户到换尿布……投入其中的时间、精力和人力成本不计其数,想凭借一己之力编著一本“标准大辞典”的嘉佣坊已经不堪重负。

  尽管如此,标准能否得到客户认可和行业承认,还是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有官员评价说,嘉佣坊敢于创新,得到了专家和业内的认可。但是由于大环境比较杂乱,嘉佣坊的努力显得太微薄,而且随着规模的扩大,很多细节是否还能做到有始有终?尤其是业务标准的制定,是否会逐渐走向死胡同?

  该官员认为,标准的制定很难成功,因为随着公司经营范围的扩大、社会的快速发展,服务标准的不断变化会让嘉佣坊难以为继。

  一位资深业内人士认为,嘉佣坊难以复制,是因为风投的支持和职业经理人团队的组建都让其他家政公司可望而不可及。但是,嘉佣坊的经营管理模式和服务理念是可以大范围推广的,尤其是其中的很多细节解决了家政公司普遍存在的“顽疾”,从这个角度上来说,嘉佣坊有很大的借鉴和示范意义。

  家政业的祛病之道

  “新政”的颁布显然已被当作行业拐点。家政从业者们翘首企盼着国家能有一些行之有效的好办法为家政行业治病除根。

  官员、学者、从业者们都在不遗余力的为家政行业提供“治病良方”,他们期望着通过这些“方子”,家政公司能够找到破解僵局的好办法,他们更期望着“新政”之后的一系列举措能够使家政行业甩掉“顽疾”,走上蓬勃发展之路。

  财政扶持:可设立国家基金

  “新政”带来的第一个国家行动就是财政支持。但却被人担心“不患寡而患不均”,更多的人是怕“撒芝麻盐”,这些钱投下去会连个响儿都听不见。

  那么,这钱怎么分呢?

  北京嘉佣坊家政总经理殷建峰想了一个主意——设立家政风险投资基金。

  他的构想是:基金由政府出面创办,限定只用于投资家政行业,然后,由政府和投资机构共同出钱,所有家政公司都可以申请,由投资方选择投资对象。

  “其实,这种政府主导的产业基金并非首创,浙江就有轻工业、纺织业产业基金,国家也曾在扶持中关村科技和绿色环保项目上尝试过这种方法。”

  殷建峰说,通过设立基金的方式,政府既能集中精力扶持家政行业的发展,还可以近距离观察公司状况,防止有欺诈行为骗取资金支持。其次,投资方的职业经理人团队可以全面考评申请公司的良性资产成分,预估发展前景,资金的投入将更有效。另外,风险投资方可以同步做多方投资,更符合风投惯例。

  财政扶持:可设立国家基金

  当然,财政支持只能“补气”,不能“治病”。中国家庭服务业协会执行会长张建纪认为,完善法规和制定标准才是“治本之方”。首先,应该制定法律草案明确家政服务员的相关权益,填补十多年来的漏洞。然后,由国家拿出最低的通行标准,再由各级政府针对地方特点制定实施细则,最终形成切实有效的行业标准,而不再是“粗放式的形式主义标准体系”。

  所有的法规和标准最终都要落实到公司头上。张建纪认为,整顿家政公司迫在眉睫。为此,他提出了“像星级酒店学习”的设想,将家政公司按照服务质量、品牌信誉、从业人员数量、企业规模、资产份额等标准进行评级,员工按照行业规则进行工种分类、等级考评。

  “企业级别、员工等级都与其经济利益直接挂钩,这样既可以实现企业和员工的分层管理,也可以促进企业晋级、员工培训的积极性,建立有层次的家政市场。”张建纪说。

  保障从业者权益:实施员工制

  国家人保部一位负责人认为,普及员工制是未来家政行业的发展趋势。在员工制公司中,公司要与家庭服务员签署劳务合同,保障他们的社保、休假、基本生活等权益。另一方面要与雇主签署服务合同,承担服务过程中的风险。当然,员工制公司的利益空间也会更大,因为员工制公司出售的不再是“劳动人”而是“服务”,因此可以按月收取定额费用,而不再是“一次性介绍费”。

  无疑,员工制公司是更规范、更具有发展潜力的。可现实是员工制公司屈指可数,中介式公司才是家政市场的主流,症结就在“社保”和“风险”问题上,这两个“吃钱的老虎”让小本经营的家政公司对“员工制”望而却步。

参与互动(0)
【编辑:李瑾】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