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财经频道

发改委官员:不是拉近GDP 而是拉近生活水平(5)

2010年11月10日 11:50 来源:南方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一是财政政策。具体做法可以考虑:逐步实行以县级行政区为单元的上解财政收入和确定支出规模的财政体制;将以专项财政转移支付为主的财政转移支付体系调整为以均衡性财政转移支付为主体的体系;通过明显提高转移支付系数的方式,加大对重点生态功能区和农产品主产区的均衡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确保其财力不断增强;统筹目前各类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专项转移支付,设置更为综合的“生态环境修复”转移支付,主要用于增强国家限制开发区域提供生态产品的能力建设;加大对禁止开发区域的投入力度等。

  二是投资政策。目前政府投资主要按产业或领域安排,但全国各地区的情况千差万别。应将政府预算内投资分为按领域安排和按主体功能区安排两个部分,实行两者相结合的政府投资政策。

  三是产业政策。目前的产业政策还没做到区域化,鼓励的,全国都鼓励,限制的,全国都限制,很容易造成某一产业生产能力的过剩或不足。产业政策应该更细致,既要针对每类主体功能区实行有差别的产业政策,也要针对每个主体功能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大小实行有差别的产业政策。

  四是土地政策。基本的思路是根据不同区域的主体功能定位分配建设用地,而不是以基数或行政区为单元分配。应严格控制优化开发区域建设用地的增量,适当扩大重点开发区域建设用地规模,严格控制农产品主产区的建设用地,严禁重点生态功能区改变生态用地的用途。

  五是人口政策。这也是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关键性政策。基本思路是,使经济布局适应于自然条件,使人口分布与经济布局相适应。

  六是规划体系。要尽快形成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为统领,以主体功能区规划为基础,以城市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和其他专项规划为支撑,各级各类规划定位清晰、功能互补、统一衔接的国家规划体系。

  最后,是绩效评价。这是科学开发国土空间的评价导向。应根据不同区域的主体功能定位,实行各有侧重的绩效评价和政绩考核。对重点生态功能区和农产品主产区不再考核GDP增长、财政收入、招商引资、出口等经济指标。

  ●南方日报记者陈韩晖吴哲

参与互动(0)
【编辑:王晔君】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