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财经频道

青岛渔业资源锐减 市场上六成鱼是人工养殖 (2)

2010年11月26日 14:40 来源:城市信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陈教授讲到了胶州湾的一大特产——牙鳎鱼,每年成群的牙鳎鱼顺着沧口水道,一直游到红岛的东大洋村,每年出产几十万吨,现在只能零星网到几条,大部分靠工厂化养殖,每条只能养到500克左右。“木叶鲽、带文条鳎、半滑舌鳎都是迅速衰退的鱼种。”陈教授说,半滑舌鳎原来盛产在胶州湾河套一带,农历八月中秋节前后产量很大,现在也只能靠工厂化养殖。

  价格悬殊

  野生鱼价格是养殖鱼数倍

  青岛市场上的野生鱼种类繁多,有价格只有四五块钱的面条鱼,也有高达30块钱的野生鲈鱼,价格差距悬殊。其中就大黄花鱼来说,人工养殖的黄花鱼价格在20块钱左右/斤,而真正野生的大黄花鱼价格却高达300块/斤。

  记者采访了青岛金沙滩水产养殖有限公司的薛经理,他做了二十多年的水产育苗技术,去南方的时候,曾在一家酒店见到过真正的大黄花鱼,一斤卖到了 300多块钱,买一条黄花鱼差不多要花费上千块。他也曾想着采集野生黄花鱼的鱼苗,但效果十分不好,“鱼苗大面积得病,加上北方的温度偏低,鱼苗成活率很低,做起来成本大且市场不好做。青岛的老百姓觉得贵,吃起来不值得,毕竟还有好些鱼可以选择,为啥偏偏选吃大黄花呢。”

  “但真正野生的大黄花确实值钱。”青岛小港水产品批发市场的张经理介绍说,“不光野生的大黄花鱼,只要是野生的鱼,价格都要比养殖的高出好几倍,就拿鲈鱼来说,养殖的鲈鱼一斤卖到13块左右,而野生的鲈鱼能卖到快30块钱了,这中间差了近20块钱。有些专做野生鱼的老板就来我这里购买养殖鱼回去做,这样可以降低成本嘛。很多青岛人吃不到真正的野生鱼,也很难尝出区别。”

  野生鱼消失原因分析

  渔船近30年增加几百倍,野生鱼资源却减少了三分之一

  爱吃海鲜的青岛人仍忘不了念叨“加吉头,鲅鱼尾,刀鱼肚子,鲕鱼嘴”,多少年来,这四种海鱼一直是老青岛人心头的“四美”。但这“四美”中的加吉鱼、刀鱼以及对虾、黄花鱼、梭子蟹等海产品,如今已很难寻到野生品种,充斥市面上的绝大多数都是“圈养”的人工养殖货。

  中国海洋大学水产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陈大刚教授介绍,青岛胶州湾的鱼产量在上世纪70年代达到300万吨,而那时候的渔船只有3万马力。

  现在,胶州湾年产鱼量200多万 ,减少了近三分之一,可我们的渔船已经超过了2000万马力。在渔业资源枯竭的情况下,渔船却增加了几百倍,按照这么大的捕捞强度,我们的野生鱼都快捕捞枯竭了。”

  渔业的逐渐枯竭逐渐影响到了野生鱼的数量和质量。胶南市海洋与渔业局鱼政站的工作人员丁峰告诉记者,以前小船出海一天,能捕捞上千斤鱼,现在150马力以上的打渔船出去,至少也要出海一周左右。

  按照这样的捕捞力度,一次出海就能捕捞上几百斤鱼。并且随着近海资源的衰竭,每次出海的渔民要越走越远。“渔民现在每出一次海的花销不菲,光油费就要1~2万,即使是这样的捕捞力度,打上来的鱼也有逐年减少的趋势。”

  海水富营养化是大敌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除了渔民的过度捕捞,海水的富营养化是鱼类的大敌 。陈教授研究认为,海水富营养化后,鱼类的饵料硅藻减少,而构成赤潮的藻类急剧增加 ,使鱼类生存的空间更加狭小。农田中使用的氮肥的70%和磷肥的80% 都被雨水带到了大海,加上工业处理污水中的残留。国内近海海湾的富营养化问题十分突出。

  而靠近青岛海域的乳山渔场,因入海的两条淡水河拦坝建立水库,天然渔场已经消失,对青岛的渔业也有很大影响。市民现在还能吃到便宜的野生小鱼小虾,主要是这些野生鱼类的敌害变少,自身变异适应环境,同时渤海湾和莱州湾都禁止了拖网作业,但如果不加以保护,这些野生鱼资源很可能走向濒危的道路。

  大工程设施多,水温变化快,加快了野生鱼的减少

  “野生鱼资源减少的原因很复杂,青岛本来就没有大的鱼类产卵层,大多数来自胶州湾。而胶州湾这两年的水域污染增加 ,水生生物多样性遭到威胁,导致胶州湾的海洋渔业资源破坏严重。”陈大刚教授介绍说。“除此之外,随着这两年青岛重大海上设施的建设,上流淡水资源减少,水温变化快等原因,使得海洋里面的渔业资源衰减。

  据了解,总面积388平方公里的胶州湾,不但在过去的50年间萎缩了100余平方公里,而且成了承载市区污水的大水池。据统计,仅胶州湾东部年排放陆源污水就达1.5亿吨,再加上胶州湾北部、西部,年排放陆源污水总量超过2亿吨。

  “为适应人类的捕捞和海水的污染,一些生存下来的野生鱼的生理也发生了进化。鲅鱼原来两岁成熟产卵,现在已经提前到一岁就青春期发育成熟 ,洄游产卵。不但青春期提前一年,单条鲅鱼的产卵量也明显增加 ,鲅鱼的生长速度变快,肉质出现退化。”陈大刚教授介绍说。“青岛近海鲅鱼的产量已经从几十万吨下降到目前的几万吨。”

参与互动(0)
【编辑:何敏】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