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 道: 首 页|新 闻|国 际|财 经|体 育|娱 乐|港 澳|台 湾|华 人|留 学 生|IT|教 育|健 康|汽 车
房 产|电 讯 稿|图片·论坛|图片网|华文教育|视 频|产经资讯|广 告|演 出|图片库|供 稿
■ 本页位置:首页新闻中心房产新闻
站内检索: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杜世成青岛模式终结:高价房掩盖不住经济困境
2007年02月08日 17:17 来源:北方网


 

    山东省委副书记、青岛市委书记杜世成落马。十二月二十四日消息,最近,中共中央纪委根据举报和巡视工作中发现的线索,对山东省委副书记、青岛市委书记杜世成违犯党纪问题进行了核查。经查,杜世成的行为已构成严重违犯党的纪律,经中共中央纪委研究并报中共中央批准,决定对杜世成的问题立案检查,免去其山东省委副书记、常委、委员和山东省青岛市委书记职务。图为杜世成的资料照片。 中新社发 洪少葵 摄


版权声明:凡标注有“cnsphoto”字样的图片版权均属中国新闻网,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使用。

  2006年12月23日,山东省委常委扩大会议上,中央纪委副书记夏赞忠宣布:山东省委副书记、青岛市委书记杜世成的行为已构成严重违纪,中央纪委决定对其问题立案检查,免去现任职务。次日,新华社播发了相关消息。

  此刻青岛市民最易想起的,是2001年2月杜世成就任市长时的一句誓言:“我愿在青岛写好自己的人生总结。”从老家山东黄县起家,这位“政治明星”来到青岛时51岁。

  政府应该作为的空间是什么?

  表面看,青岛执政的6年给了杜世成空前的时机:一方面,国家停止福利分房后,老百姓的住房需求在2000年左右被激活,土地成为政府最大的财富;另一方面,青岛成为奥运会协办城市,奥运经济对当地产生极大的拉动作用。喜欢在各种场合宣传施政方针的杜世成,曾创造出系列口号:“全国重点中心城市”、“世界知名特色城市”等,青岛的知名度因此迅速提高。

  比知名度提高更快的,是青岛一路飙升的房价,“二线城市有着一线房价”。2004年第4季度,青岛房地产价格同比上涨19.8%,涨幅在调查的全国35个大中城市中列第一位。随后,市内四区商品房销售均价由2004年的每平方米4384元,上涨到2006年上半年的每平方米均价6288.2元。形成反差的是,杜世成自己在2006年也提到,“现在青岛城市人均年收入水平1.2万多块钱,农民8000多块钱”。也就是说,在城市人口平均月收入1000元的青岛,市民们要承受每平方米6288.2元的高房价。

  与之相对应的是沿海地区以外的老工业区发展滞后,本地居民的购买力在高房价面前几乎瘫痪。格局呈带状的青岛,因地理和历史原因,海的远近使城市经济由南往北梯次递减。而政府高额的土地财富收益,却人为扩大着这种差距。杜世成执政的几年,青岛投入基础设施的财力,“太多的金子贴在沿海‘脸面’上了”,因此青岛被称作“镶着金边的抹布”。中低价房源供给严重不足,使市民生活也显示出较大差距。

  青岛市委党校一位教授撰文指出,2003年青岛市的建筑业GDP是112亿元,房地产业GDP是71亿元,两项合计183亿元,占当年GDP总量的10.3%。当地产行业成为市财政支柱之后,“这正是青岛害怕房价下降的根本原因”。

  青岛体现出的城市发展困惑,并不是个特例。一个急于求成的城市一把手,在土地置换的暴利年代,将土地快速城市化的表面下,严重忽略了政府真正改善居民生活质量的功能。

  青岛一位“人大”代表指出:“城市毕竟不是一个大公司,除了土地经营之外,政府应该作为的空间是什么?”

  房价两端:土地政策的平衡点何在?

  2007年1月21日,青岛市政府召开住房建设工作会议。市长夏耕提出,“住房这一商品具有特殊性,不能完全由市场机制调节,政府必须有所作为”。此举被看做青岛“杜世成高房价经营城市”的一个终结点。此时距杜世成被“立案调查”不足一个月,而杜世成之前广为人知的理念是:高房价不能人为打压。

  青岛沿海岸线展开,由南往北,地价差异极大,这种差异也明显体现在房价上。以紧挨海岸线的市南区为例,东海路紧挨大海,以“无敌海景”著称,几十公里的海岸线遍布高档住宅,每平方米均价在一万二三千元;与东海路平行的香港路,距离海边几百米,每平方米价格便降下二三千元;再往北平移两公里的宁夏路,房价每平方米7000元左右。而离海更远的市北区、四方区、李沧区,房价越来越低。杜世成在2006年一次接受采访时提到,“青岛的房价虽然很高,沿海一线的别墅可能已经到了每平方米2万块钱,但是如果顺青岛一条街往北走,那就是每平方米2万元、1万元、8000元、5000元、3000元,最便宜还有每平方米1000元的”。此言一出,引起青岛百姓强烈的不满与争论:房价差距之大是否符合这个城市的发展规律,政府在其中起了什么作用?

  房价对GDP的拉动,杜世成在2002年成为青岛市委书记后,第一次有了深切体会。在青岛市举办的“城市经营促进周”上,土地拍卖开始大规模推行。仅几天,市财政就获得土地出让金近5亿元,超出起拍价近60%。

  而杜世成接手之前,青岛城市建设主要靠政府财政投入,市财政并不宽裕。有数字表明,1993年以后,青岛市每年都有大量财政赤字,为筹措基础建设资金政府唯有贷款,比如1998年青岛市用于基础设施的投资额为70.2亿元,其中国内贷款近16亿元,每年负债利息达到1亿多元;而当时全市的基础设施未完工程尚需投资50多亿元,在建总规模达到150多亿元。另外,青岛市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协办城市,与奥运会相关的基础设施投资缺口达200亿元左右。

  在1998年国家停止福利分房政策后,杜世成赶上了商品房经济扩张的年代。他在多种场合表示,房价越高越说明青岛的经济实力强。1999年开始,青岛各区市陆续成立城市资产经营管理中心,重要内容之一就是拍卖土地。青岛市曾算过账,1元固定资产投资就可产生1.4元GDP,而在杜世成执政的2001年至2005年,占固定资产投资首位的是房地产,比例为1/3左右。

  青岛一位参与房地产开发十几年的本地商人许力(化名)向记者提到,在政府操作层面上,土地储备制度原本担负着宏观调控房价的作用,“房价居高不下时,政府应该增大土地供应量,房价自然会下跌;房地产不景气时,政府可以缩减供应量,房价就会抬高”。而在杜世成执行的“房价不能下跌”策略下,政府基本政策是“一直压缩土地供应量、压缩楼盘项目”。“如果市场需求是300万亩土地,政府却长期供应100万亩,房价能不涨吗?”在有意制造的供不应求局面下,“政府手里的土地仿佛剥洋葱一样,每剥一小瓣都是利益”。

  上世纪90年代初,全国第一轮房地产开发高潮中,青岛与海南、北海等地一样,也留下一些烂尾楼或已经入市尚未开发的土地。青岛本该按照国家政策及时清理闲置地块,但在各种利益链条下,“借着国家近期节约土地的政策,一些政府部门对入市土地重新做规划,原本只能建10层的地块,现在批准建20层,包括招拍挂体制,也有诸多不规范的交易”。青岛实现招拍挂体制后,由于本地利益相关方多,外来开发商长期进入不了。在“招拍挂”的同时,协议出让土地仍然长期占据相当比例。一位政府人士说,“杜世成领导的土地出让高峰阶段,也是相关利益部门‘出事’最多的阶段”。

  于是能大幅提升地价的地段,即沿海和市中心地块,成为政府发展重心。青岛市房价高速上涨,2002年至2004年分别以7.6%、14.6%和15.2%的幅度逐年递升,2005年前三季度青岛房价累计平均上涨11.7%,在全国35个大中城市中仅低于上海12.4%的增幅,居第二位。青岛房价的快速上涨引起了广泛关注,并被银监会列为重点监控的八大城市之一。房产开发商唐炜说,“原本政府应该和老百姓是利益相关方,与开发商相博弈;结果成了政府与开发商利益与共,反而与老百姓形成了博弈关系”。

  然而在GDP所谓高速增长下,青岛一位经济学研究者指出,在高房价压力下,青岛人的生活水平实际下降了。因为青岛的GDP主要是靠投资实现,以2003年为例,青岛最终消费对GDP贡献只有35.9%,而同期全国约60%,全世界约为80%。“也就是说,青岛的GDP不是靠消费拉动的,所以,青岛的GDP与全国和世界相比,远远不能反映青岛人的真实生活水平和收入水平。”

  在住房方面,青岛市政府资料中表明:10多年间,青岛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不断增长,从山东省的倒数第一跃升到中上游水平,市区居民实现了“户均一套房”,在改善居民住房条件方面实现了历史性跨越。但从全国的统计数字看,以2003年为例,青岛市城区人均住宅使用面积只有19.4平方米,而同期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为23平方米,“远远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居民居住面积偏小而房价偏高成了制约青岛发展的重要因素。

  青岛市一位“人大”代表向记者提到,以人均收入来衡量一个地区贫富差距的基尼系数,0是绝对平均,1是绝对不平均,0.4为警戒线,目前中国2006年官方公布的数字是0.48,被称为“偏大得不平等”。“青岛的数字,绝对不低于全国平均数,政府并没有在缩小差距上做太多实际工作。”

  [1]  [2]  [3]  [4]  [下一页]

[每 日 更 新]
- 中国赴日留学人员人数累计达到九十万人
- 台"陆委会"副主委:江陈会对两岸关系具重要意义
- 大陆海协会副会长张铭清抵台湾 参加学术研讨会
- 国产新舟60支线飞机成功首航 飞行平稳噪音不大
- 阿利耶夫再次当选阿塞拜疆总统 得票率为88.73%
- 九名中国工人在苏丹遭绑架 大使馆启动应急机制
- 证监会:城商行等三类企业暂停上市的说法不准确
关于我们】-新闻中心 】- 供稿服务】-图片库服务】-【资源合作-【留言反馈】-【招聘信息】-【不良和违法信息举报
有奖新闻线索:(010)68315046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法律顾问:大地律师事务所 赵小鲁 方宇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备05004340号] 建议最佳浏览效果为1024*768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