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年袭警案多发 专家:警察执法标准需进一步细化(2)——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08年袭警案多发 专家:警察执法标准需进一步细化(2)
2009年01月13日 10:21 来源:法制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最危险的职业最需要保护

  警察并不像外界想象的那样,都是百步穿杨的神枪手,都是擒拿格斗的好手。警察除了有特警、刑警之外,还有法医、痕检、信息处理、后勤等文职人员。而在一些袭警案中,遭袭的恰恰是这些民警

  袭警案频频,不仅震惊了社会公众,也让不少人发出了“公安为何保护不了自身”的质疑。

  “群众疑惑,实际上是对公安工作的不了解。”李玫瑾告诉记者,警察并不像外界想象的那样,都是百步穿杨的神枪手,都是擒拿格斗的好手。警察除了有特警、刑警之外,还有法医、痕检、信息处理、后勤等文职人员。而在一些袭警案中,遭袭的恰恰是这些民警,他们很少与社会直接发生冲突,类似于一般机关里的办公人员。

  毋庸置疑,和平年代,警察可以说是“最危险的职业”,“天天有牺牲,时时有流血”。据统计,2001年至2006年,全国公安机关共有2718名民警牺牲,2006年,全国公安机关共有398名民警为了公安事业奉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其中24人被批准为烈士。

  “平均每年牺牲400人左右,每天有1.5个民警把自己宝贵的生命奉献出来。”

  李玫瑾说,“我是搞犯罪心理学的,平时和刑警接触得比较多。他们工作起来没家没夜的,办案时经常是脑袋挂在腰带上,极其辛苦和危险。警察这个最危险的职业最需要保护,因为他们随时都可能面对锋利的匕首或者黑洞洞的枪口。”

  记者了解到,各地公安机关尤其是基层派出所已经意识到了这一问题。

  2008年,记者曾在江苏省常州市某派出所采访,发现该派出所将办公区域统一划分为窗口服务区、执法办案区、勤务工作区、后勤保障区“四个功能区”,这样的划分大幅提升了民警的自我防护能力和应急处突的水平。

  执法标准尚需进一步细化

  警民之间有了融洽的关系,再从程序上有一套规范、科学的执法标准,大多数冲突就能做到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袭警案为何频发?有人将原因归结于警方在执法程序上的瑕疵,比如盘查不注意方式。

  李玫瑾告诉记者,民警在执勤巡逻的过程之中,遇有觉得形迹可疑的人员,本身就有盘查的权力,而公民也有无条件配合的义务。

  李玫瑾以亲身经历来举例,“在2008年夏天七八月份的时候,我有一次坐飞机,机场的安检人员要求我把高跟鞋脱掉,我很配合地做了,并且光着脚从这头走到那头。我没有大叫大嚷,也没丝毫的不悦,因为我清楚,这是为了大家的安全。大家也包括我们自己,就必须让出自己的一部分权利。美国在‘9·11’之后也探讨过这类问题,即隐私权与生命安全之间孰轻孰重的问题,最后大家选择的还是生命安全更重要。这很正常,应该理解。”李玫瑾说,民警的盘查也是一个道理,同样是为了整个社会的安全。事实也证明,民警每年通过盘查,破获了不计其数的案子。

  当然,反思一些袭警案,如果当时执勤民警盘问时更加注意技巧,有一套更加规范、合理的盘问程序,或许,还不至于酿成严重的后果。

  “在现代社会里,人们的法律意识和权利意识越来越强,所以,作为警察在执法中也要改变我们以往工作中某些习惯性的简单做法。”李玫瑾说,她在一项公安社会心理调查的项目中曾调查过“民众对警察哪种问题最不满”,结果,在列出的各项内容中,“警察态度生硬”被排在第一位。所以,警察在执法时,在面对被执法对象时的态度非常重要,要让人感到警察是彬彬有礼的,是尊重对方的。同时,李玫瑾建议:警察要多学习和掌握一些现代心理学知识,尤其是社会心理学的知识,学会辨别不同性格的人。

  国务委员、公安部部长孟建柱曾公开表示,各级公安机关要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提高广大民警做群众工作的能力。而“会不会做群众工作”,在孟建柱看来,关键是能不能做到“三懂四会”,即懂群众心理、懂群众语言、懂沟通技巧,会化解矛盾、会调处纠纷、会主动服务、会宣传发动。

  “警民之间有了融洽的关系,再从程序上有一套规范、科学的执法标准,大多数冲突就能做到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李玫瑾建议,从基层民警日常执法活动最急需的方面入手,进一步细化各类执法标准,严密执法程序,规范执法环节,确保民警在各项执法活动中、各个执法环节上都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在采访的最后,李玫瑾说,希望在这些袭警案发生之后,我们的公安机关能着力提升战斗力和执法水平,构建和谐的警民关系,更好地履行保护人民、惩治犯罪、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神圣使命。 (记者 徐伟)

【编辑:朱鹏英
    更多国内新闻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关于我们】-About us 】- 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供稿服务】-【法律声明】-【招聘信息】-【网站地图】-【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