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 道: 首页|新闻|国 际·英文|财经|体育|娱乐|港 澳|台 湾|华 人|留学生|IT|教 育|健 康|汽 车
房 产|电 讯 稿|视 频·图 片·论 坛|图 片 网|华 文 教 育|广 告|演 出|图 片 库|供 稿
■ 本页位置:滚动新闻
站内检索: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英国作家称发现兵马俑数字密码:暗藏太阳崇拜(2)
2007年06月20日 10:12 来源:华商报



    科特罗认为,兵马俑的发型酷似太阳的形状,是模仿太阳朝地球方向放射的四股大小不同的太阳风(资料图)

  发型、手势之谜

  科特罗:秦俑发型酷似太阳形状,手势暗含数字1至10

  科特罗认为,聪明的秦始皇同样将自己对太阳的崇拜,编成数字密码暗含在秦俑的发型、手势、甲衣、车马中。

  诸如发型,兵马俑的发型可分为三类。第一种发型是将发辫交于脑后,再把头发束于头顶一侧成绾髻。第二种发式需要在头顶束成发髻状,再将后脑、两鬓的发辫缝于脑后,固定成发髻。第三种发式需要在头顶束成发髻,然后压以布冠,再用组缨固定到下颏底部。

  科特罗认为,这些发型酷似太阳的形状,是模仿太阳朝地球方向放射的四股大小不同的太阳风。

  另外,兵马俑手势,有的紧握拳头,有的松开拳头,似乎正握着长矛,还有其他的伸开食指和拇指或弯曲着食指和拇指等形状。科特罗认为,攥紧的拳头暗示“无”;拳头微微张开,拇指和食指在一起构成了一个圈,代表0。从拇指开始展开的手指,依次展现了数字1、2、3、4、5。这样,一只平展的手等于5。这个与左手应用相似的算法配合,产生数字6到10。这意味着跪射武士俑的数字是6,在左手的“5”加上右手伸开的拇指“1”。

  他在两手十字交叉的将军俑上发现了那个神秘的数字9,“它的双手交叉,表示数字10,但一个食指微微张开,并指向离开手的方向,10减去1等于9。”

  国内学者:发型并无特殊含义,手势仅为握兵器的姿势

  “根本没有这么多寓意。”刘占成说,“秦人男女都不允许剪头发,只有囚犯才会强制剃头,编发髻是为了头发不凌乱。而秦人的发型大概有两种,一种是发髻在头顶,这可能是普通人;另一种发髻位于脑后,这些人身份地位高一些,便于头戴官帽。”刘占成说。

  “秦俑的手势也并没有这个作者分析的那么复杂,基本上是握不同兵器的手势,而另一只手基本呈现自然状态。”刘占成分析。但是,考古学家在所有的武士俑中发现了三四件手势与众不同的,这些俑和其他的俑相反,左手在前,手心向上并向外拧。

  “或许是秦俑中的左撇子吧,只有左撇子在握兵器的时候才会和别的人手势相反。”刘占成猜测。

  一二三号坑关系之谜

  科特罗:预示着秦始皇如何在追求永生之战中取胜的

  继一号坑发掘之后,秦俑二号坑、三号坑相继进行发掘。二号坑位于依靠坑的东端北侧,与一号坑相距20米,呈平面曲尺形,东西长124米,南北宽98米,面积约6000平方米。据勘探发掘,该坑内有驾车陶马350余匹,骑兵用鞍马116匹,各种武士俑900件,木质战车89辆,是一个由步兵、骑兵、弩兵、战车等多兵种混合编组而成的曲形阵。

  三号坑位于一号坑的西端北侧,两坑相距35米,平面呈“凹”字形阵,总面积不足500平方米,出土陶俑66件。

  一二三号坑的阵形不同,兵种数量差异大,那么,三个坑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吗?

  按照诸如对一号坑类似的推理方式,科特罗得出:二号坑共有999个兵马俑,而且俑坑右上角,有由48个立射俑组成的兵群,而2×48=96,恰好是一个太阳黑子活动周期中包含的微周期数字,这些立射俑保护着4个由40个跪射武士俑组成的兵群,4×4=16,代表着16个太阳黑子活动的周期。

  在对三号坑的考察中,科特罗发现,68个(科特罗认为)武士俑面对而立,似乎呈拥抱姿势,他们更像是双胞胎,而在很多古代文明中,双胞胎象征着金星。那么,三个坑之间究竟有什么联系呢?科特罗发现,三个坑的兵马俑总数为8099件,“8099似乎不含有什么奥秘,但却暗示我们可能还有一个将军,这个将军很可能就是秦始皇本人。”

  “如果加上作为统帅的秦始皇,俑的总数便增加到8100,这个具有奥秘意义的数字,9×9是象征着上天的数字,而0×0象征着至上,这就暗含着秦始皇如何在他一生中最后的战争——追求永生之战中获胜的。”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关于我们】-新闻中心 】- 供稿服务】-图片库服务】-【资源合作-【留言反馈】-【招聘信息】-【不良和违法信息举报
有奖新闻线索:(010)68315046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法律顾问:大地律师事务所 赵小鲁 方宇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备05004340号] 建议最佳浏览效果为1024*768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