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 道: 首 页|新 闻|国 际|财 经|体 育|娱 乐|港 澳|台 湾|华 人|留 学 生| 科 教| 时 尚|汽 车
房 产|电 讯 稿|图 片|图 片 库|图 片 网|华文教育|视 频|供 稿|产经资讯|广 告|演 出
■ 本页位置: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站内检索: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只要有煤就能变成油? 中国煤变油面临盛宴危言

2006年06月05日 12:14

     中新社发 刘君凤 摄

版权声明:凡标注有“cnsphoto”字样的图片版权均属中国新闻网,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使用。

  (声明:刊用《中国新闻周刊》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中国富煤少油,在近两年国际高油价的刺激之下,许多企业将“煤的流油”等同于“富的流油”。

  由此,众多的企业打着为国家能源战略考虑的旗号,让“煤变油”项目在中国遍地开花,他们欢呼:只要有煤就能变油。但在这背后,巨大潜在风险和环境成本被忽视了。

  本刊接触到的许多专家和研究机构并不苟同这种跃进之势。难以琢磨的油价,日趋高涨的煤价,以及与国家政策相背离的高能耗、高污染,无一不在为高调进军“煤变油”蒙上一层阴影。而整体能源战略的模糊,也让“煤变油”陷入混乱的境地。

  大干快上起事端

  “煤变油”的产业化步伐正在加快。

  今年5月,民企内蒙古伊泰集团一期16万吨间接煤制油项目在准噶尔旗奠基;今年2月,神华集团位于内蒙古鄂尔多斯的煤直接液化油一期100万吨工程已完成30%。

  而早前,山西潞安16万吨煤基合成油示范厂奠基;宁夏宁煤集团宣称投资288亿元用于煤转油;陕西则预计投资193亿元的煤转油项目也在榆林运作当中;山东兖矿集团已投资100亿元,在贵州建设百万吨级煤炭液化基地;还将投入95.26亿元在陕西煤制油。

  然而,上述众多煤转油项目除神华、兖矿、潞安三家得到发改委的批准外,其余都是自行其是,业内估计拟建和在建煤转油项目的资金规模高达千亿之巨。有统计显示:到2020年中国在煤变油项目上将完成4000亿元到5000亿元的投资,形成年产5000万吨煤转油生产能力,并希望藉此彻底解决中国对石油进口的依赖。

  煤变油是风险极大的能源项目,从中试到产业化,必须经过万吨级示范项目试验。据中科院山西煤化所一位人士对本刊介绍,建万吨级“煤变油”示范厂,需6亿~7亿元投资,这个规模并无效益。若产生效益需百万吨级,其装置需要投资上百亿元。

  这些庞大的数字并没未让众多希望快步上马的企业警醒。先下手未必就强,很多企业的现实境遇远非其想象得那般美好。

  蜂拥而上的背后是另一幅光景:自1999年就开始运作的河南平煤的平顶山50万吨煤变油项目,曾经和壳牌合作间接煤转油,最终却因煤种不适合采油,被迫搁浅;“十五”规划中的黑龙江依兰的直接液化项目,由于没有得到国家进一步批准,处于停滞状态;中国第二大煤变油项目,云南先锋100万吨煤变油,尽管云南省政府对项目寄予厚望,但终因资金匮乏四处奔波,削减多个配套项目后依旧无人问津。

  这些项目大多受制于三个因素:一是资金,没有充分预期到滞后期资金难以为继;其二就是技术,由于煤变油的很多核心关键技术掌握在国外企业手中,大部分匆匆上马的企业需要大量进口设备,引入技术,这使得“煤变油”在硬件上“受制于人”;其三就是管理层的态度,发改委在“煤变油”上态度不明朗,很多企业试图以工程倒逼审批。

  事实上,“煤变油”的“大干快上”背后是中国整体能源战略的争论:究竟中国向怎样的能源结构迈进。“中国的能源规划并不清晰,导致世界能源市场也不清楚中国需要什么。国际投机者借机炒作,现在我们大规模‘煤变油’,通过消耗自身资源影响了世界能源格局,最有可能的结果是,油价下降了,煤价又被炒起来了。”中国能源网执行副总裁韩晓平对本刊说。

  [1]  [2]  [3]  [下一页]

 
编辑:吕蓁】
:::相 关 报 道:::
·神华煤制油后年投产 高油价刺激“煤变油”躁动
·高风险产业须高度重视 “煤变油”别一哄而上
·专家:中国搞煤变油有优势 但不会成为主要方向
 


  打印稿件
 
关于我们】-新闻中心 】- 供稿服务】-资源合作-【留言反馈】-【招聘信息】-【不良和违法信息举报
新闻线索:(010)68315046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法律顾问:大地律师事务所 赵小鲁 方宇
[京ICP备05004340号] 建议最佳浏览效果为1024*768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