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 道: 首 页|新 闻|国 际|财 经|体 育|娱 乐|港 澳|台 湾|华 人|留 学 生| 科 教| 时 尚|汽 车
房 产|电 讯 稿|图 片|图 片 库|图 片 网|华文教育|视 频|供 稿|产经资讯|广 告|演 出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
■ 本页位置:滚动新闻
站内检索: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只要有煤就能变成油? 中国煤变油面临盛宴危言(2)

2006年06月05日 12:14

     中新社发 刘君凤 摄

版权声明:凡标注有“cnsphoto”字样的图片版权均属中国新闻网,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使用。

  乱相纷呈争论多

  目前主张“煤变油”的机构都在强调,“煤变油”会有效改变我国能源战略结构。中国煤炭科学研究院北京煤炭化工分院认为,投资煤制油项目风险不大,关键要有实力。该院认为,中国要制定符合国情的能源战略,不能照搬发达国家“油气”发展模式。

  而许多准备在“煤变油”项目上一展拳脚的企业也认为,中国的煤炭资源储备约在1万亿吨左右(包括未探明的煤炭资源),如果按目前的生产和消费水平,中国煤炭资源可供使用100年以上。“煤变油”项目对中国来说是极为现实的一条路。

  但相左的观点认为,“煤变油”更多的是一种战略,并未到非如此不可的地步。中国“煤变油”技术的来源国德、日、美以及南非,除南非曾因禁运而大规模商业行煤转油之外,其他三国无一例外的只限于示范试验阶段。

  回顾“煤变油”历史,无论二战中德国,还是被禁运的南非,都只是在非常时期大量使用煤变油技术,和平时期都将其搁置。

  “各国大都将煤转油当作一种技术储备,我并不反对拥有‘煤变油’技术,并拥有一定规模,在油价比较高、煤炭生产成本不完整的条件下,可能有经济上的可行性。但要以煤炭资源替代石油,进而大规模的商用化,我个人认为这是不切实际的。”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所长周大地对本刊说。

  但支持“煤变油”者认为,发达国家没有那么多煤炭资源,即使生产成本较高,国内丰富的煤炭资源及低廉劳动力恰恰弥补了这些问题。但国内情况远非如此简单。

  根据《2004中国煤炭发展报告》显示,到2002年底,中国探明可以直接利用的煤炭资源仅仅1886亿吨,另有3317亿吨基础储量和6872亿吨资源量。“尽管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多的煤炭资源,但是人均占有量却还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50%。”周大地说。

  更荒谬的是“中国煤炭资源可以使用100年”这种的说法。“尽管理论上我们有着1万多亿吨煤炭储量,但是目前全国平均煤炭资源回收率仅为30%,而小型矿井不足15%。也就是说去年煤炭产量超过20亿吨,那么实际消耗资源就超过了60亿吨。”韩晓平对本刊说。那么,依照目前的产能和利用方式,可直接利用的煤炭资源仅能维持30年。

  事实上,“煤变油”在国外发展停滞不仅是成本问题。据本刊了解,煤转油从能源产业上来讲是一个高耗能的项目,能源效率非常低,目前国内普遍上马的间接转换技术,生成一吨成品油往往需要消耗掉4~5吨的煤,即便是转化效率最高的神华项目也要消耗3吨优质的神华煤才能转变一吨成品油。“煤转油能源转换效率不足一半,称得上是一种负能量转化过程,是对优质资源的极大浪费。”韩晓平说。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编辑:吕蓁】
:::相 关 报 道:::
·神华煤制油后年投产 高油价刺激“煤变油”躁动
·高风险产业须高度重视 “煤变油”别一哄而上
·专家:中国搞煤变油有优势 但不会成为主要方向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

  打印稿件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
 
关于我们】-新闻中心 】- 供稿服务】-资源合作-【留言反馈】-【招聘信息】-【不良和违法信息举报
新闻线索:(010)68315046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法律顾问:大地律师事务所 赵小鲁 方宇
[京ICP备05004340号] 建议最佳浏览效果为1024*768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