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能源频道

柴油仓储不足 遇“事”岂能不“荒”(2)

2010年11月10日 13:07 来源:法治周末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11月9日,董秀成在接受《法治周末》记者采访时说:“九十月份柴油市场需求激增同渔业、农业生产周期密切相关。如沿海地区,伴随着休渔期的结束,渔船海上作业用油需求随之增大;此外,现在进入秋收季节,各地农机用油量也开始攀升。不过,农业、渔业以及国民经济增长对柴油需求量增加都是常规的需求,而引发此次‘柴油荒’主要是异常需求。”

  此外,还有一些业内人士认为,生产企业进入国外生产订单的旺季,对柴油的需求量也在大幅增加。

  董秀成所指的“异常需求”就是一些地方政府为了达到节能减排目标“拉闸限电”导致企业对柴油的需求。

  厦门大学经济学院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则认为“一刀切”式限电是此次“柴油荒”的动因之一。

  林伯强在接受《法治周末》记者采访时说:“将近期‘柴油荒’的出现归因于渔业、农业消费周期并不客观。”他分析说,今年市场上对柴油的需求同往年最大的不同在于,一些地方为了在年底前达到节能减排目标,出台了“一刀切”的限电举措。这让许多接有订单的中小企业非常被动,尤其是一些接有国际订单的企业,为了完成订单,不失去客户,只能大量采购柴油自行发电。出现严重“柴油荒”的地区同“拉闸限电”的地区具有很高的重合性。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今年柴油发电机的销量明显好于往年。扬州康泰动力机械有限公司的柴油发电机比往年同期大幅增加,上海的一家柴油发电机厂家的销售代表告诉记者,今年的销量提升了近10%。柴油发电机的热销,也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拉闸限电”引发“柴油荒”的说法。

  对此种观点,也有一些业内人士并不认同。黄顺敬告诉《法治周末》记者,此次“柴油荒”主要是供给方面出现了问题。国际油价持续在高位震荡,使得炼油厂的成本增加,利润空间减少,炼油积极性下降,一些炼油厂减产甚至停产,导致柴油市场供给量减少。

  “八九月份国内部分炼油厂进行大检修,导致产量大幅下降,柴油库存没能及时获得足够补充,库存量随之下降,供应减少加剧了当前的油荒。”中投顾问能源行业研究员周修杰告诉记者。

  需建立成品油商业应急体系

  目前,我国是以国际市场原油连续22个工作日的移动平均价格作为调整国内成品油价格的依据,而缩短参照时间,就可以使国内成品油更快地反映国际市场油价的变动

  据记者了解,这并不是国内第一次出现“柴油荒”现象。在2005、2006年华南地区也出现过“柴油荒”,2007年10月,更是在全国范围内出现了“柴油荒”。

  而董秀成指出,此前的“柴油荒”发生在成品油机制形成前,与此次的“柴油荒”有本质区别。

  “成品油机制形成前,我国油价没有同国际油价接轨,当国际油价在高位运行时,国内炼油厂的生产成本居高不下,缺少了利益驱动,炼油厂就采取减产甚至停产措施以降低损失,这样就导致市场供给减少,‘柴油荒’也就不可避免地出现了。”董秀成说。

  2009年国家发改委出台了《石油价格管理办法(试行)》,该办法规定,“当国际市场原油连续22个工作日移动平均价格变化超过4%时,可相应调整国内成品油价格”。董秀成介绍,根据该办法,国内根据国际油价走势对柴油价格进行了调整,因此,炼油成本增加不应该成为这次“柴油荒”的主要原因。

  针对目前柴油市场供需失衡局面,林伯强说:“不排除一些投机因素。”他认为,目前国际原油价格不断攀升,使市场产生了价格还有可能进一步上调的预期,一些囤有柴油的企业或者个人为了谋取更大的利益,会选择继续囤积,而不是投放市场。

  林伯强建议,为了更好地发挥价格对市场需求的引导作用,国家可以对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的参照依据进行适当调整。目前,我国是以国际市场原油连续22个工作日的移动平均价格作为调整国内成品油价格的依据,而缩短参照时间,就可以使国内成品油更快地反映国际市场油价的变动。

  而要持续、动态地保持柴油市场供需平衡,从根本上避免“柴油荒”,董秀成认为:“还需建立成品油市场商业应急储备体系。”在他看来,目前,国家采取的增加进口、限制出口,增加炼油厂负荷,提高炼油量的举措只能暂时解决“柴油荒”,可治标但难以治本。

  董秀成指出,目前,一些石油批发、仓储、贸易企业为了减少运营成本,都强调“零仓储”,而我国目前只建立了原油战略储备,当出现对柴油的大量需求时,并不能通过直接投放原油来解决问题。因此一旦集中出现对柴油的大量需求时,就不可避免地出现“柴油荒”。

  董秀成建议,政府应当采取一些利率、税收优惠政策,鼓励石油批发、仓储、贸易企业多建油库,根据市场需求,规定企业平时必须维持的最低义务储备量,一旦市场有集中对柴油的需求,就可以动用该储备用油。如此一来,就可以使柴油市场的供需保持动态平衡。记者 马树娟

参与互动(0)
【编辑:宋亚芬】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