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能源频道

人与自然争水:一场双输的战争

2010年11月24日 11:10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传得沸沸扬扬的“引渤入疆”最终被众多科学家认定为“缺乏科学常识”的天方夜谭,所谓西藏开建第一座大型水电站截流雅鲁藏布江的消息近日也被建设方所否认。

  不过,这两场争论恰恰说明了中国西北地区两个最核心的问题:水资源与生态环境,也恰恰暴露了中国长期以来存在的用水观念和制度性问题。

  水是支撑地球生命系统的重要基础,是生态环境的核心要素。

  “水生态系统不仅提供了维持人类生活生产活动的基础产品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资源,还起到维持自然生态系统结构、生态过程与区域生态环境的功能。”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下称“国合会”)本月发布的一份专题报告指出,“经济社会取耗水量快速增长,挤占生态和环境用水”,“特别是北方地区,甚至最基本的生态用水也得不到保障,从而造成水生态系统退化。”

  与自然争水

  人的生存和发展需要水,生态和环境的维持也需要水。在以往,有多少建设工程、多少发展规划会考虑到这一点呢?

  “那达慕”,一个具有鲜明蒙古族特色的传统体育盛会,大多在草绿花红、羊肥马壮的春夏秋季节展开。本月中旬,《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专程赴内蒙古阿拉善地区,参加了一场由牧民们自发组织的那达慕。

  在去阿拉善左旗吉兰泰镇召素套勒盖格嘎查的路上,记者曾想象着,这个那达慕应该在野草茂密的草原上进行,虽然已是初冬,草原难见绿色,但地面上至少也应该布满枯草。

  但眼前的景象让记者颇为震惊。草原已经彻底变成了荒漠,汽车进入召素套勒盖格嘎查需翻越数座十几米高的沙丘,沙漠中不见一棵小草,唯一的植物是已经干枯的树林。

  在阿拉善地区,草原迅速退化成沙漠的现象随处可见。阿拉善SEE生态协会的调查显示,阿拉善目前的草原生态系统生物种类贫乏,数量稀少,结构简单和营养极少,并随水量减少,植物种类、密度、覆盖度和质量不断锐减。草场每年以2.6万亩的速率递减。

  阿拉善已成为我国最大的沙尘源地。我国沙尘暴的北方路径和西北路径均通过阿拉善地区。

  “年轻的时候,这里的草非常好,长得也高。”阿拉善查汉滩农民赵文志告诉记者,“记得当时要在草地上开一块地架起蒙古包,割下来的草就能装上一车。那时候,骆驼趴在地上,动一动脖子,周围的草就够吃上一天的了。”

参与互动(0)
【编辑:许晓娟】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