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能源频道

谁在操纵油荒(2)

2010年11月29日 16:37 来源:证券市场周刊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谁在油荒背后获利

  油荒背后,是怎样的一条利益链?油荒又是怎么造成的?

  山东淄博市国营运输公司一位领导告诉记者:"我们市非国有加油站早在一个月前就都关门了,中石化的加油站0号油早就不卖了,直接卖-10号,0号油价格为6.42元一升,-10号则为6.9元一升,而且对车辆还限量,虽然我们国营公交公司能给加满,但是也只有-10号油,按说-10号油,要到零下10度时才卖。"

  上述领导抱怨, "我们公交票价不让动,个体的公交则跑一天停一天,加不上油啊。"他透露,以前我们公司有一半车是加铁路系统加油站的油,但他们一个月前通知我,中石化中石油不批给他们油,进不来油了,要关门了。该人士抱怨,中石油跟中石化的行为增加了企业和个人负担。

  这位与中石化、中石油走的很近的领导说,不给别家加油站批油,个体油站进不了油,只好关门了,这样就好涨价了。中石油中石化分公司领导告诉这位运输公司领导,分公司什么都不掌控,每天都把当天的营业额交给省公司,上边不给调配,就进不了油。

  昨天,发改委公布6家违规提价被罚企业,其中双雄旗下分别有两家。但记者调查发现,批发和零售违规提价现象远不止这几家,几乎各地都存在明着暗着的提价,而且比公布的提价额度还要高。

  记者以用油企业名义,咨询杭州德清县一家民营石化公司经理,他回答:"0号油,8200元一吨,我们能给你提供几千吨。为什么这么高?我们是高价从中石化拿的油,从外边中石化运过来的。你要,随时都有。"

  广西省某国营客运公司负责旗下油库的经理告诉记者,中石化、中石油销售公司从他们自己的炼油厂拿到的,也都是高于批发价的油。因为中石油、中石化是央企,但每个炼油厂、每个销售分公司,都是独立的法人,业绩是独立的。炼油厂批发高价,销售公司高价从油厂拿,肯定也要批得贵,在到处没油的情况下,为什么不批8000多元一吨呢。

  他认为油荒在于定价机构和体制,又怕通胀,又怕乱,该调的不调,油荒原因很复杂。比方考核中石化,出口多少,他不完成他的指标?囤油是有可能的,他为什么不囤?批零倒挂,如果真按政策卖,那就得卖一吨亏一吨。年底油厂检修,价格就更高。炼油厂不按国家规定批发价给他们自己的销售公司,说自己炼油亏了,又有谁去管呢?

  记者向油荒地区的中石油跟中石化分公司提出采访,得到的回复是:专门下了文件,不能接受关于油荒的采访。

  都是垄断惹得祸

  中石油说,"拉闸限电"是造成油荒的主要原因之一。

  温州市一位政协委员说:由于实施强制性拉闸限电,温州地区企业每开工1天,就要停电2-4天;义乌全市分片区实行工业用电供两天限一天的政策。企业无法正常开工,只好用柴油机自行发电。这样一来,柴油需求量自然增大。

  今年5月初,国务院发布通知要求,"对未完成任务的地区、企业集团和行政不作为的部门,都要追究主要领导责任"。因此,在今年底的最后期限完成节能减排的"约束性"指标,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纷纷出台"拉闸限电"政策。一位相熟的地方政府领导告诉记者,如果最后完不成节能减排任务,我们根本不用拉闸限电,让用油大户年底提前一个月半个月进入大修。

  发改委日前站出来,否认了限电造成油荒这一说法:"拉闸限电和节能减排并非是今年才有的现象。"中金公司在其最新的研究报告中估计,全国9月份用电量可能因"拉闸"而减少约150亿度,9月份因限电而实际新增的柴油需求可能在6%-9%之间。

  以中金公司的数据看来,限电导致的柴油需求微乎其微,那么油荒的原因是什么呢?事实上,截至10月末,中国国内柴油库存连续5个月下挫,累计跌幅达26%。然而中国的柴油供应并未减少。1-9月份,承担中国国内成品油供应大头的中石化累计生产成品油增长10.4%,其中柴油增长10.8%。

  中国的柴油到哪里去了?

  海关的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成品油出口2102万吨,同比增长23.4%,其中9月份成品油出口209万吨,柴油出口36.81万吨,同比增长25.3%。业内人士透露,今年前9个月成品油产量增幅明显,中石油、中石化两大集团为了消化库存,完成季度销售任务,拼命加大出口,不断向商务部申请增加成品油出口配额,甚至不惜低价出口。海关统计显示,9月、10月,成品油出口均价明显降低。然而时隔不久,柴油就从前9个月的加大出口消化库存,转向到处油荒。

  记者调查发现,多地柴油的供应源头"被卡",拿不到油。地方物价部门反映,中石油、中石化对一些地区柴油限量供应,并且违反国家有关规定抬价销售,加剧了柴油供应紧张局面。更有地方炼油公司透露,囤油以倒逼油价调整是本轮柴油荒的最主要原因。

参与互动(0)
【编辑:宋亚芬】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