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能源频道

我国能源安全的症结其实是技术问题(2)

2010年12月01日 10:34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无论是全球的大环境还是我国现有的能源结构,都明白无误地告诉人们:依靠不断增加石油的使用量来保障我国的能源安全、提高环境质量,既不现实也不可能。

  天然气及新能源

  难以立即饱腹的“仙果”

  天然气是公认的高效、清洁、方便的能源,燃烧充分,污染极小,在现阶段中国天然气是相对低廉的化石能源产品,因而需求势头十分强劲。从生活到生产领域,形形色色的天然气燃具被广泛开发应用,不少地方也采取多种政策措施,大力鼓励使用天然气,以求得良好的空气环境质量。在一些地方环保部门人士的眼里,似乎只有大力推广使用这种清洁能源,才能确保我们的能源安全和环境质量的改善。其实这是一种不谙我国能源实情的天真想法,因为,我国的天然气和石油一样,有着大致相同的“病相”:

  人均气源储量相对匮乏。2005年我国天然气探明储量仅为世界总量的1.3%,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5%。在我们这个13亿人口、5亿多户家庭的泱泱大国里,这么点储量怎能保证能源消费的安全呢?

  开采、运输规模较小。按照国际通用标准,中国天然气规模普遍偏小,气源不够丰富。从气源勘探开发到配套输送设施形成规模,整个过程建设周期长、投资大。截至目前全国只建成3座液化天然气(LNG)工厂,输送管网也偏少。

  国外进口气价不稳、风险大。随着需求猛增,我国目前已成为天然气净进口国,主要依靠俄罗斯、中亚等周边国家管道输气,以及从澳大利亚、非洲等地船运液化天然气,运程远,风险大,气源份额受制于人,且价格高低不稳,同时增大了国内天然气随之涨价的预期压力。

  供需矛盾突出,缺口较大。早在2008年底,我国天然气消费市场已经扩展到全国30个省市区,其中年消费量超过10亿立方米的省份就达20个。城市居民、公共福利及工业用户用气量越来越大,每年以16%的幅度递增,2008年全国天然气产量为774.74亿立方米,而全国当年消费量却达到807亿立方米,生产大大低于需求,有关部门预测今年全国短缺的天然气将达300亿立方米。

  中国能源消费史上最令人触目惊心的一幕至今仍在国人心头浮动。2009年冬一场突如其来的寒潮暴雪,使全国大部分城市出现气荒:武汉告急、南京“断气”、杭州限供、山东大面积停气……以至于中石化、中石油不得不下达限量供应的紧急通知。

  面对如此脆弱的供应链,许多地方的环保部门还在雷厉风行地大力倡导使用天然气,禁止使用燃煤锅炉,又不在煤炭洁净燃烧技术的推广上下功夫,这岂不是为国家的能源安全火上浇油吗?

  从科学发展的角度来说,真正能提高人类生存质量、保护地球环境,又能永续利用的清洁能源是可再生能源(如风能、水能、太阳能、生物质能、海洋能、地热能等)。着力开发可再生能源,并使其在保障能源供应、维护国家能源安全方面扮演重要角色,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必然战略选择。

  问题是,目前这种可再生能源在世界范围内所占的份额甚少,据专家估计,未来的四十年内,人类的能源消费仍将以化石能源为主。在我国,可再生能源属于刚刚起步阶段,即使包括水能发电这一大块,可再生能源也只能占能源消费总量的8%。比如,我国风能资源储量占世界第一位,但目前开发的风力发电装机容量仅仅占风力资源的0.1%。且风能开发投资大,成本太高,短期内难以在全局发挥重要作用。又如生物质能源这一块,尽管世界上十分推崇,但在我国也只是凤毛麟角。

  这正如一则寓言所说,遥远的山顶虽然有仙果,但摘取它却有一个漫长的奋斗过程,我们现阶段急需的是支撑体力的饱腹之物。所以,靠目前比例甚小的可再生能源,来支撑我国如此庞大经济体的能源安全,也是不现实的。

  洁净煤技术

  保障我国能源安全的不二选择

  一个国家经济社会的持续稳定发展,是建立在能源可靠的基础上,而能源的可靠性首先决定于资源供应数量上的可靠性。以上我们浅析了目前中国自有的石油、天然气、可再生能源,在供应数量上的不可靠性。那么,现阶段,要维护我国能源供应的安全性,毫无疑问地只有依靠大自然赋予中华民族最多的煤炭了。

  当然,煤炭消费是一个双刃剑。丰富的煤炭既保障了我国能源供应的安全性,又带来了消费中污染环境的不安全性。很显然,维护国家能源安全的主攻点就是煤污染问题,抓住了这一点,才算是抓住了中国能源安全的“牛鼻子”。唯一可靠的选择是寻求突破性的技术,真正攻克煤污染,才能把中国的能源安全安放在一个可靠的基础之上。这一点,我们过去虽有所认识但并没有将它推至全局的战略高度,许多地方“谈煤色变”,一味以限煤来求取环保政绩就是一种表现。

  现在看看我国的煤炭家底吧。

  我国是世界上头号用煤大国,现有煤炭资源矿区6019座,查明的煤炭资源储量10201亿吨。目前,我国人均可采煤炭为90吨,而人均石油可采储量仅2.6吨,人均天然气可采储量仅0.1074万立方米。在可以预见的将来,我们必须依靠煤炭过日子。

  全国燃煤工业锅炉保有量约48万台,每年新生产又达1万多台。燃煤造成了严重的大气污染,我国的有害物二氧化硫排放量居世界第一,二氧化碳排放量居世界第二。由此造成的酸雨面积不断扩大,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年均降水PH值低于5.6的降雨面积,已达全国面积的30%左右,对公众健康产生了不容忽视的损害。降低乃至消除燃煤污染排放量,不仅是我们庄严承诺的国际环保义务,更是发展低碳经济、倡导低碳生活,确保整个民族健康生存的当务之急。

  一方面我们的生产、生活离不开煤,一方面污染又如此之大,针对这个严峻的症结,我国的科技工作者展开了艰苦卓绝的攻关,一系列洁净煤技术和产业应运而生。如煤气化循环发电、煤炭液化、烟道气脱硫、煤制油等等,但多数技术复杂投资大、成本高、见效慢,对攻克我国能源安全的症结——煤污染,犹如杯水车薪。

  微排放燃煤技术

  燃煤锅炉的革命

  2007年,一项突破性的燃煤技术发明出现了,它就是由陕西海浪公司联合国内有关专家和科技人员研发的“海浪高效节能微排放燃煤技术”。这项技术成果被称为“燃煤锅炉的一次革命”,经国家科技部门组织专家鉴定,认为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该项目集新型洁净燃烧技术、高效传热技术、余热回收技术、独创三连塔除尘脱硫技术、烟气再循环燃烧等五大技术于一体,具有显著的降低污染、节能减排效果,投资和运行费用又相对低廉。经严格的科技检索查询,证实在当今世界尚无先例。

  从实用效果看,这项发明有四项惊人的创新。

  第一,污染排放极少,各项污染排放物均大大低于国家限制标准,有的甚至低于公认的洁净能源石油、天然气锅炉的排放标准。尤其是国内外普遍关注的有害物二氧化硫,其排放已降至“低于最低检出限”的洁净程度(我国目前允许天然气锅炉排放二氧化硫的国家标准为100毫克/立方米,而该技术已使二氧化硫排放接近于0)。

  氮氧化物也是国际公认的有害排放物。国家规定燃油锅炉排放的氮氧化物不得超过400毫克/立方米,北京市更严格规定天然气锅炉排放不得超过200毫克/立方米,而“海浪高效节能微排放燃煤技术”,已使氮氧化物排放降至39毫克/立方米,仅为天然气的1/5,确实令许多迷信石油、天然气的人士大跌眼镜。

参与互动(0)
【编辑:宋亚芬】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