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 道: 首 页|新 闻|国 际|财 经|体 育|娱 乐|港 澳|台 湾|华 人|留 学 生|IT|教 育|健 康|汽 车
房 产|电 讯 稿|图片·论坛|图片网|华文教育|视 频|产经资讯|广 告|演 出|图片库|供 稿
■ 本页位置:滚动新闻
站内检索: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汉学:在与世界其他文明的对话中进一步认识自己(2)
2007年03月30日 14:15 来源:中国青年报

  汉学是一面镜子

  “只有中国人才了解中国”,“外国人懂什么?”近来,针对德国作家、汉学家顾彬对中国20世纪文学的批评,有人发出了这样的论断。

  的确,汉学研究的成果有时让人不敢恭维。学者陈引驰说,第一部中国文学史并非诞生在中国,但是英国汉学家翟理思的《中国文学史》(1901)连司马相如的作品是否传世都语焉不详。再如,德国哲学家叔本华在分析了朱熹理学的“天人一物”、“尽心知天”的观点后认为,儒释道三学皆属无神论,这种观点也可能引来很多非议。

  但是,我们不应该忘记,被胡适称为中国的文艺复兴的清乾嘉学派,其学问转向就受到在华传教士的直接影响。根据张西平的介绍,晚清以降,西方汉学的发展直接刺激了中国现代学术的发展,对中国现代学术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例如,法国汉学家伯希和的敦煌研究,直接导致了中国现代敦煌学的产生;瑞典汉学家高本汉的中国语音学研究,直接影响了赵元任、李方桂的中国语言学研究;陈寅恪之所以成为中国近代学术的开创者,很重要的一点是他对西方汉学的熟悉。就当代来说,汉学对中国学术的影响同样是巨大的,比如,李约瑟运用现代科技思想整理中国历史,从而开创了中国科学技术史这一新的学科。

  为什么国外汉学会取得这样的成就?有学者分析:一是有些研究方向的文献,海外优于国内;二是研究方法优于国内学者。目前,国内文科研究中许多人采取社会学、人类学的方法,这同样受启于汉学家。

  今天的海外研究,早已远远超越了数百年前西方了解东方的初衷,成为现代学术体制的一个组成部分。汉学不仅在反哺中国人对中国文化的研究,也成为一种对照。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教授周振鹤说:“以洋为镜,可以知兴衰。”汉学,会启发很多东西。

  以什么姿态对话

  “文明和传统是经验和智慧的源泉,应该保持活力,让人们研究。”瑞典汉学家、斯德哥尔摩大学汉学系教授罗多弼说。他同时强调,“文明不能卸去我们对自己的生命和立场所应承担的责任。文明不会制造战争,是人制造了战争。”也就是说,文明之间的对话主体应该是负有责任的。

  文明之间的对话有很多种,国内学者和汉学家之间的对话是一种重要形式。

  汉学家在研究中国时,“不仅仅是‘隔岸观火’,也并非局限于‘外部观察’,他们也有自己的‘内在体验’与‘生命情怀’。”在“作为文明对话的汉学研究”分论坛上,北京大学中文系陈平原教授的这段话直接关联着这样三个问题:“我们为什么需要汉学家?”“该用何种姿态与他们对话?”“什么样的对话才可能获得良好的效果?”

  陈平原认为,与汉学家对话时,首先应该具备更为开阔的学术视野。“汉学家”并不等于“国际学界”,相反,我们必须意识到,所有的汉学家,都有与本国学术对话的欲望与责任。“我希望有一天,我们不只跟美国的中国学对话,也跟欧洲、日本、俄国的中国学对话。”

  陈平原认为,“与汉学家对话时,应该保持平和的心态。”他说,“认定只有中国人才能理解中国、阐释中国的,已经很少了。”当然,陈平原也提醒大家,“也可能走到另外一个极端,那就是‘外来的和尚会念经’。”

  陈平原曾经组织翻译出版日本丸山昇、伊藤虎丸、木山英雄三位学者的论文集,他觉得,“他们的研究背后有‘情怀’”。陈平原说,在与汉学家对话时,“双方交换的,不仅仅是有形的物件,更有看不见、摸不着的‘信任’与‘友情’。”在他看来,学术交流还应该尽量从资料、技术层面,逐渐扩大到理论、精神层面。

  当对话进行的时候,这些足够吗?

  北京大学教授乐黛云认为:“在跨文化对话中,最困难的就是要形成一种能相互理解和接受的话语。”她认为,目前,第三世界所面临的,正是多年来发达世界以其雄厚的政治经济实力为后盾所形成的,在某种程度上已广泛认同的“文化话语”。“如果我们只用这套文化话语来诠释本土文化,大量最具本土特色和独创性的文化现象就会被摒除在外,”乐黛云说,“如果这样,对话仍然只能是同一话语的独白,无非补充了一些异域资料而已。”

  那么,能用“完全本土”的话语来进行对话吗?乐黛云说,任何文化都是在与其他文化的交往和影响中发展起来的,“完全本土”很难存在,“即便有这样的话语,对方也难以接受和理解,对话也难以进行。”怎样才能走出这种两难困境呢?乐黛云认为,一种可能的途径就是“寻求一个双方都感兴趣的‘中介’,一个共同存在的问题,从不同文化立场和角度进行讨论。例如,人的生、死、爱、欲等古今人类共同的问题。”

  罗多弼说:“在人们关注的某些领域里,真理就是相对的。”多元化和不确定性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典型特征,所以,“真理应该放开让人们讨论”。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编辑:陈安娜】
:::相 关 报 道:::
·汉语热升温 域外汉学家希望其成为“长期现象”
·汉学大会:世界学汉语动机已从猎奇转变为实用
·世界汉学大会在京开幕 两百多位中外汉学家参加
·世界各国汉学家首次在中国进行“大聚会”
 


  打印稿件
 
[每 日 更 新]
- 中国赴日留学人员人数累计达到九十万人
- 台"陆委会"副主委:江陈会对两岸关系具重要意义
- 大陆海协会副会长张铭清抵台湾 参加学术研讨会
- 国产新舟60支线飞机成功首航 飞行平稳噪音不大
- 阿利耶夫再次当选阿塞拜疆总统 得票率为88.73%
- 九名中国工人在苏丹遭绑架 大使馆启动应急机制
- 证监会:城商行等三类企业暂停上市的说法不准确
关于我们】-新闻中心 】- 供稿服务】-图片库服务】-【资源合作-【留言反馈】-【招聘信息】-【不良和违法信息举报
有奖新闻线索:(010)68315046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法律顾问:大地律师事务所 赵小鲁 方宇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备05004340号] 建议最佳浏览效果为1024*768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