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职教之为”为新疆和田乡村振兴注入强心剂

分享到:

天津“职教之为”为新疆和田乡村振兴注入强心剂

2022年10月22日 16:36 来源:中国新闻网
大字体
小字体
分享到:
天津“职教之为”为新疆和田乡村振兴注入强心剂
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与和田职业技术学校合作签约仪式。 天津援疆前指 供图

  中新网天津10月22日电 题:天津“职教之为”为新疆和田乡村振兴注入强心剂

  作者 张少宣 王在御 胡微

  “这里是和田地区博物馆,常设展品数量达1300件,展览面积6160平方米。”新疆和田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系学生布威玛日耶姆·阿卜杜赛麦提正在用流利的普通话向游客们讲解和田文物,讲解和田的历史与文化。出身当地一户农民家庭的她,现在正在博物馆实习。通过职业教育布威玛日耶姆不仅拥有了出彩人生,掌握了一技之长,更是实现了“一人得技、全家增收”。

和田职业技术学校工程技术系汽车维修技能大赛 天津援疆前指 摄
和田职业技术学校工程技术系汽车维修技能大赛。 天津援疆前指 供图

  2022年,和田职业技术学院向地区产业发展输送农林、物流、旅游等专业毕业生和实习生近4000人,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作为天津援疆重点规划项目,和田职业技术学院从2018年建校至今已经发展成为一所拥有18个专业、在校生规模达8000余人、教职工近300人的现代化高职院校。

  创新“双高计划”组团式精准帮扶

  近年来,天津职业教育援疆紧贴和田地区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行业、企业对各领域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围绕农技畜牧、乡村旅游、汽修机械、服装制造等地区重点发展产业,整合全市“双高计划”建设院校和专业群中的对口专业,从天津职业大学、天津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等6所院校中精准选派31名专业技术人才组建第十批天津援疆职教团队,实施“学校领导+中层干部+教学名师+专业骨干+技能大师”帮扶组合。

  一直以来,天津职教团队以“规模大校、特色立校、服务兴校、治理强校”的帮扶建设目标,从学院规模、专业建设、机构管理、科研服务、师资培养等方面输出天津职业教育“双高计划”建设经验,开展精准的对口帮扶。

  在天津职业教育“双高计划”建设成果的引领示范下,第一次技能大赛获奖、第一届学生顺利毕业、第一批专业群、产业学院落地、第一个自治区科研项目立项、第一项央财建设项目获批、第一例“1+X”证书考核试点建成、第一座创新创业孵化基地成立…….和田地区开展的职业技术教育让众多当地学子拥有了一技之长,并开启了自己的闪亮人生。

  “院包系”协作帮扶创新职教新模式

  作为对口帮扶西部地区职业教育发展的先行省市,天津牵头“京津皖”东部三省市的“双高计划”院校,合力帮扶和田职业技术学院教育高质量发展。

  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天津职业大学、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安徽芜湖职业技术学院等7所“双高计划”建设院校皆有对口支援和田职业技术学院的团队。

  而面对实施过程中的具体问题,天津援疆职教团队提出“组团帮扶、重点突破、建立机制、全面提升”的原则,创新构建“院包系”帮扶模式,也就是7所院校以各校的优势专业帮扶和田职业技术学院的一个专业对口系部。走出了以天津援疆为引领、东部优质职教资源协作的新时期职教援疆模式创新的“先手棋”。

  截至目前,7所院校共开展对口支援交流活动100余次;开展线上教师培训和云端教研30余次;组织专家论坛3次;科研交流会2次。同时,7所院校的学科专家深度参与指导和田职业技术学院实训室建设设计、新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撰写修订等多项工作。

“双高计划”院校与和田职业技术学院联合办学研讨会 天津援疆前指 摄
“双高计划”院校与和田职业技术学院联合办学研讨会。 天津援疆前指 供图

  天津援疆助力培养稀缺人才

  新疆和田地区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对矿山安全类人才较为缺乏。和田职业技术学院现有师资、实训条件不足,短时间内无法开设相关专业。面对这个棘手的情况,天津职业教育援疆迅速谋划,牵头和田职业技术学院与安徽省淮南职业技术学院磋商,最终促成双方进行矿山专业合作办学。

  2022年4月份双方签署合作协议,在“矿山机电与智能装备”、“安全技术与管理”两个专业进行联合招生,实施“1+2”贯穿培养,为新疆和田地区矿山资源开发产业发展培养紧缺型人才。可以说,这是天津援疆输送东部优质职教资源、推动新疆职业教育发展的又一智慧举措。

  多年来,天津职业教育援疆显著提升了对口帮扶实效,迅速培养了大批会技术、善经营、懂管理的新疆本土技能人才,也让越来越多如布威玛日耶姆一样的学生实现了自己的人生梦想,振翅高飞。(完)

【编辑:姜雨薇】
发表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评论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