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证券频道

20年:中国股市的蜿蜒轨迹

2010年12月17日 09:14 来源:经济参考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如果说,在过去的20年中,我们已经基本完成了由资本穷国向资本大国的转变,那么,在未来的20年甚至更长时间,中国面临的更加重要也更加艰巨的任务则是如何有效和有序地从资本大国走向资本强国。如果把从资本穷国发展为资本大国称之为数量型推进的话,那么,从资本大国走向资本强国则意味着质的飞跃与发展。这是更加繁重、更加艰难也更加伟大的任务。

  “一只盲目的甲虫在弯曲的轨道上爬行,它常常意识不到自己所走过的道路是弯曲的。”中国股市20年的发展历程,走的就是这样一条充满荆棘、充满曲折也充满坎坷的路。如果说中国改革是“摸着石头过河”,那么中国股市就是“驾着破船下海”,并且在没有航标的浩瀚汪洋中经历暴雨和狂风。20年,我们从一个资本穷国变成了一个资本大国,并且正在从资本大国走向资本强国。虽然这个过程会更加艰难也更加复杂,但随着整体改革的推进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整个社会的资源配置机制与资源配置功能终究会转到资本市场特别是股票市场上来,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并且无论如何也不能阻挡的客观规律。

  中国股市是在迷茫的状态中诞生的,它在两种体制的交替中蹒跚起步,在新与旧的较量中艰难前行

  ◎沪深两市的上市公司已经达到2226家,股票总市值已经达到273100亿元;沪深两市的有效账户已经达到13279.14万户,至少30%以上的家庭都直接或间接参与了股市,这在全世界来看比例也是相当高的。再加上公募基金、私募基金、社保基金、保险资金等一大批机构投资者,中国股市的参与者队伍已经达到了空前规模。

  中国股市起步于1990年年底,那时,市场经济理论在中国还属于禁区,股市在刚刚经历了一场大的政治风波的背景下破茧而出,就不可避免地会产生扭曲和变形,甚至与市场经济的本质要求发生冲突。20年来,中国股市虽然还没有完全摆脱旧体制与旧机制的束缚和羁绊,但确实已经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就和比较突出的进展。

  ———我们在旧经济体制的荒漠上建立起了一个初具规模的资本市场。20年来,中国股市在发展中有了长足进步,我们从一个资本穷国发展成了一个资本大国。之所以说我们原来是一个资本穷国,是因为在中国股市成立之前,我们的改革虽然也取得了明显进展,但从总体上来说,20年前的中国,资本还非常贫乏,除了一些外资和外商,中国境内真正具备资本属性的企业与资源还相当匮乏。这种匮乏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资本数量太少。资金不能转化为资本,资产不能转化为资本,资源不能转化为资本,资信也不能转化为资本。二是资本机制缺失。资本的生成机制、资本的组合机制、资本的竞争机制与资本的增值机制都不但很难产生,而且也不具备发挥作用的土壤和条件。20年来,中国的最大变化就是资本市场的产生与发展;而在资本市场方面,一个最显著的方面就是我们成功地实现了由资本穷国向资本大国的转变。中国股市已经形成了沪深两个证券交易所和主板市场、中小企业板市场、创业板市场和B股市场并存与协调的格局,从中央到地方、从一线到二线的市场监管格局也已经基本形成。到12月14日,沪深两市的上市公司已经达到2226家,股票总市值已经达到273100亿元;沪深两市的有效账户已经达到13279.14万户,大约相当于中国总人口数量的9%左右,相当于城市人口数量的20%左右。若以城市中平均一家三口来计算,再抵扣一人在沪深两市开户的重复计算,那么至少30%以上的家庭都直接或间接参与了股市,这在全世界来看比例也是相当高的。再加上公募基金、私募基金、社保基金、保险资金等一大批机构投资者,中国股市的参与者队伍已经达到了空前规模。

  ———我们在一个完全没有资本观念的国度培育了整个社会的金融意识,这对中国经济和社会的长远发展意义深远。投资意识、投机意识、利率意识、风险意识和信用意识已经在整个社会大为普及,投资者已经成为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的最主要支撑与最稳定力量。股票现货市场与期货市场的同时存在使得市场的价值发现功能和套期保值功能初步形成,市场与社会对资本市场特别是股票市场的认识也有了更进一步的提高与深化。

  ———我们已经有了《公司法》、《证券法》等一系列法律和法规,有了“国九条”这一发展股份经济的纲领性文献,并且进行了具有深远意义的股权分置改革。如果说,股权分置的形成为中国股市取得了生存权的话,那么,股权分置改革就为中国股市取得了发展权,使得中国股市在与国际惯例接轨与完善整个市场的运行机制上迈进了一大步,并且为中国股市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客观和必要的体制基础。

参与互动(0)
【编辑:王文举】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