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台湾新闻

台湾首富郭台铭:鸿海的接班人不是我的子女(3)

2010年11月08日 09:34 来源:中央电视台-环球财经连线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郭台铭——品牌是最后的突破口吗?

  做最好的品质、好好伺候客户,鸿海就能做大”,这是郭台铭对所有员工灌输的一个基本理念。在2005年,当其它电子大厂能做到98%的产品在5天内出货,富士康已经做到98%的出货2天内完成。而 “我们绝不做品牌”,这句话更是郭台铭强烈个性的最大体现。

  但目前传统“代工模式“,随着中国劳动力成本增加以及原材料价格的不断上涨,正在面临着激烈的动荡,创建自主的品牌,几乎成了突破这一瓶颈最好的答案。对于这一点,郭台铭又怎么看呢?

  芮成钢:但是看到苹果这样一个产品,比如说iPad,都是在富士康生产,但是上面还是一个苹果的品牌,我认同您刚才说的,富士康本身也是品牌,这样的合作我们也是双赢互利,但是您看到这个产品的时候,摸在手里有没有一点点遗憾,上面没有富士康的品牌,可能要拆开以后里面才能看到富士康,一个在业内大家更熟悉的品牌。

  郭台铭:我们富士康跟我们集团是不做品牌的,可是我们富士康本身就是个品牌,在制造业来讲。我们在电子制造业,我们也是世界现在居于最领先的地位,在山西的产品。这些品牌是有它的价值,但是我们有一个误区,这个品牌并不是获利的保障,并不一定是利润最高的,就一定在品牌。

  芮成钢:现在我们看到一种趋势,我们提到往其它高端去走,要有自己品牌的时候,我们看到很多中国企业在这方面做努力,做了很多积极地探索,甚至包括去购买国外的品牌,希望一下子越到一个新的境界

  郭台铭:其实品牌的背后代表的是科技、代表的是创新、代表的是管理、代表文化,如果要变成一个品牌,我觉得要花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像中国很多古老的品牌,像很多包子、涮羊肉,这一些都是上百年的,哪怕同仁堂的药铺都是上百年的,我最近有机会跟宝马汽车的高层谈到,他们要做一部好的汽车,他们研发到制造生产的工艺、模具各种节能减排所有的东西,他们都要花几十年的工艺才可以做到这个水准。

  芮成钢:并不是说我们已经做到了尽善尽美。

  郭台铭:如果品质跟不上,技术创新的能力跟不上,品牌很快就化为乌有,尤其现在资讯这么发达,大家脑筋没有办法记太多的品牌,奥运会的冠军在那个时候大家可以看到金牌、银牌,他们的速度都差了一秒、零点几秒,可是到后来大家记到的就是冠军而已,亚军差0.1秒都没有办法记得到。所以我说在任何一个制造业,要么就做到99.9,要么就做到最好,我们不做品牌,就是因为我们没有办法分心,我们集中精力把我们本身制造这一块做好,这就是我们几十年来,我们的专长就在这里。

  芮成钢:因为我们听到很多中国企业家收购外国品牌,包括李书福先生接受我采访的时候,我们也提到他说的话,造汽车,一个沙发加四个轮子,沙发上套个铁皮口,四个轮子等等,我们说他收购沃尔沃未来失败风险的可能性,也提到做汽车从西方来看是需要几代工程师的积累沉淀,不是一夜之间就可以完成的

  郭台铭:沃尔沃是一个好的品牌,我也认识李书福先生。我觉得他更要的不是买这个品牌,他要的是买沃尔沃背后的那一群……

  芮成钢:工程师。

  郭台铭:设计几十年跟制造上百年积累出来的制造经验的工程师,我觉得他的野心不是只有买一个品牌。他花了时间、花了金钱就可以买到经验,但是是不是保证一定成功,没有人保证,但是他年轻,我觉得他有创业家的精神,我祝福他

  芮成钢:大家对您的期待可能是因为拥有您这样的财务资源和资金实力的华人企业家并不多,您提到了的单位是百亿美元级,而打造一个品牌正如您所言不仅需要几十年的时间,也需要大量的资金、研发的投入,所以大家可能会觉得如果郭台铭先生不去做,那其它的企业更没有机会了。

  郭台铭:我们在电子代工制造业是世界第一,我们遥遥领先所有的竞争对手,去年在圣诞节我曾经接受过《华尔街日报》访问过,他问我我说美国圣诞节,畅销的、人家喜欢买的产品十项有七项是富士康在大陆生产运出去的。所以这就是我觉得我们很自豪的地方。

  郭台铭:我们换另外一个方式,我们不做品牌,可能我们会在中国做渠道。今天我们是一个单打独斗的民营企业,我不能不考虑到长远的发展,还是坚守本路。可是我们在看到中国,在大陆转成内销市场的时候,我们可以给客户提供全套服务,我说我们可以在完整的供应链上给客户,从工厂送到最终终端的手里,用最快速的方式、最低廉的成本,让所有中间的供应链没有产生库存,没有产生不必要的积压、资金成本,这就是我们在大陆要推的万马奔腾。

参与互动(0)
【编辑:李伦】
    ----- 台湾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