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世界华商发展报告(全文)(3)——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中国侨界
    2009年世界华商发展报告(全文)(3)
2010年05月20日 09:39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一、全球华商企业资产恢复性增长

  2009年,在全球,特别是以美欧日为代表的发达经济体地区(Developed Market),经济衰退仍占据主导地位。在这场被称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60多年里最严重的衰退当中,三组关键词深刻影响着2009年全球华商企业的发展:资产泡沫、美元贬值、中国复苏。

  2009年,在以金砖四国和亚洲主要国家及地区为首的新兴市场地区(Emerging Market),股票市场报复性单边上扬,一扫2008年普遍下跌40-50%的颓势。股市暴涨,流动性大量释放,热钱涌入,房地产飙涨,助推全球华商企业中所占权重最大的那一部分——亚洲华商大型上市企业的资产获得恢复性增长。

  由于经济刺激计划中所释放出的大量流动性催生通胀预期,同时,扩大出口的动力促使美国政府实际上放纵美元贬值,在2009年,美元汇率重拾下降通道。美元的贬值,使得华商企业分布在全球各地的资产,当以美元计价时,获得账面上的增值。

  2008年底,中国政府出台4万亿元人民币经济刺激计划,不仅阻遏住中国经济的下滑势头,而且带动中国经济从2009年中开始,以V型走势强劲复苏。这带动全球华商企业,特别是大中华区域内与中国经济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亚洲华商企业得到发展。

  2009年,世界华商企业的总资产获得恢复性增长,约达到3.9万亿美元,这比本课题组估算的2008年世界华商企业总资产2.5万亿美元的水平,增长了56%;但较之2007年的3.7万亿美元水平,仅微张5%。

  但是,由于世界经济复苏步履维艰,特别是欧美日发达经济体失业率高涨,需求不足,华商企业的盈利水平有所下降。加之美元汇率大幅波动,华商企业恢复性增长的态势显得动荡不稳。

  1-1 世界华商企业资产恢复增长至3.9万亿美元

  本课题组沿用2007年和2008年世界华商发展报告的研究方法,在推算2009年世界华商企业总资产时,分以下三类来进行:

  第一类,“亚洲华商大型上市企业”。

  根据《亚洲周刊》2009年12月6日第48期所发布的数据进行汇总,按市值进行排名,进入全球华商企业前1000强的企业,都集中在亚洲。其中,中国企业有665家,其他335家企业分布在香港(139家)、台湾(119家)、新加波(28家)、马来西亚(25家)、印尼(9家)、菲律宾(8家)、泰国(7家) 。

  本课题组把这些总部不在中国大陆、且进入全球华商企业前1000强的335家企业,简称为“亚洲华商大型上市企业”。经数据汇总,去年,它们的总资产合计接近3万亿美元 。

  值得一提的是,在不同地区和不同时期,因经济结构、发展水平甚至汇率差异,人们对于大中小型公司的划分,其实都带有很强的主观色彩。

  2009年,能够跻身全球华商企业1000排行榜的335家“亚洲华商大型上市企业”,市值(股价*总股本)超过100亿美元的企业有30家,占不到10%。市值超过50亿美元、但不到100亿美元的企业有36家。如果把市值超过50亿美元的66家企业全部计入,其数量还不到“亚洲大型华商上市企业”的20%。这66家企业中,有56家企业总部设在香港和台湾;另外10家企业总部分别在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

  以国际资本市场常用的标准来衡量,一般市值超过50亿美元、甚至100亿美元的企业,才被称为大型企业(Large Capitalization Company)。而上述被列入全球华商企业1000排行榜的335家“亚洲华商大型上市企业”,平均市值接近40亿美元,其市值的中位数约17亿美元。故以国际资本市场上常用的标准来看,本报告所研究的第一类“亚洲华商大型上市企业”,其实绝大部分属于国际资本市场中的中小型企业。

  同样根据该周刊的统计,两年前,进入“2007全球华商企业1000”排行榜的非中国大陆企业,总共有514家,到2009年则减少为335家。减少的179个席位,全部被中国大陆企业占据。

  换言之,经过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疾风暴雨和2009年中国经济异乎寻常的率先复苏,在世界范围内,有更多中国大陆“巨无霸”企业跻身全球华商企业1000排行榜;原本属于港台、新马泰、印尼和菲律宾的“亚洲华商大型上市公司”的地盘,有17.9个百分点被中国大陆企业抢占了。

  第二类,“亚洲华商非大型上市企业”。

  它们包括亚洲地区大型的华商私人公司(Private Company),以及各类中小型华商企业。2009年,其资产约7500亿美元,相当于第一类“亚洲华商大型上市企业”总资产的1/4,在亚洲华商企业总资产中,占有大约20%的权重。

  近年来,尤其在亚洲新兴市场地区,资本市场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发挥着日益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资金、各类市场资源以及资产的分布,日益显现高度不均衡性,日益向大企业聚集,出现所谓“强者愈强、大者愈大”的趋势。

  如上文所述,以国际资本市场上常用的标准来看,本报告所研究的第一类“亚洲华商大型上市企业”,其实绝大部分属于国际资本市场中的中小型企业。那么,极少数规模较大、但并未上市的亚洲华商私人企业,以及数量庞大、但规模更加微小的亚洲华商中小型企业,其资产总额所占的权重,便更趋降低。

  加之各类私人企业经营情况的统计数据非常缺乏,本课题组在评估2009年全球华商发展状况时,缩减了该类企业的资产权重,由2007年和2008年的相当于“亚洲华商大型上市企业”的1/3,缩减比例到1/4,则“亚洲华商非大型上市企业”的资产约7500亿美元。

  第三类,“非亚洲地区华商企业”。

  在广大的非亚洲地区,尤其是北美、欧洲等地,华商企业继续受到世界经济衰退影响,其资产份额在全球华商企业总资产中所占的权重有所降低。

  由于非亚洲地区的华商企业分布极不均匀,且几乎全部是家庭式、家族式小企业。其企业的资产总额,在相当程度上,也就是这些海外华侨华人的个人资产或家庭资产总量。

  本课题组倾向认为,在剔除“亚洲华商大型上市企业”的因素之外,各大洲华商所经营的家庭式、家族式企业资产总额,与各地海外华人人口数量的多少呈正比关系。

  根据本课题组《2008年世界华商发展报告》,目前,海外华侨华人共约有4800万人。其中分布在亚洲地区的约占83%;其他17%的海外华侨华人,散布于北美洲、南美洲、欧洲、大洋洲和非洲。

  历经多年、多次移民,目前美洲地区华人人数占比最大,约为海外华人总数的10.9%;欧洲、大洋洲和非洲的华人人数分别占海外华人总数的3.66%、1.98和和0.61% 。

  若以亚洲华商大型私人企业及各类中小型华商企业的总资产7500亿美元作为基数,以亚洲海外华人人口占海外华人总人口的82.3%、而非亚洲华人人口占海外华人总人口17.7%的比例进行计算,则非亚洲华商企业资产总额约为1600亿美元。

  综合以上三类华商企业,受新兴市场地区资产泡沫再起、美元贬值、中国经济率先复苏等因素拉动,2009年全球华商企业总资产约为3.9万亿美元,比2008年增长了大约56%;但较之2007年的3.7万亿美元水平,仅微张5%。

  1-1-1 股市报复性反弹助华商企业资产升值

  人们普遍认为,始发于2007年第三季度的金融海啸,震中在华尔街,重灾区在欧美发达经济体的金融行业。这些领域本非华商聚集地。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大爆发期间,华商企业所受到的创伤,主要源于金融海啸冲击波的外围影响,包括全球股市跳水、房地产贬值、美元升值、失业率上涨,以及随后经济衰退造成的国际市场需求低迷等。

  2009年,金融危机所造成的震荡慢慢平复。特别是在度过了2009年第一季度的惯性下探之后,全球经济逐渐企稳,并从新兴市场地区开始,逐步显露回升势头。在众多大型华商企业云集的亚洲,各地股市均报复性反弹。

  摩根斯坦利亚洲指数(不含日本)(The MSCI All Country Asia ex Japan Index)反映了除日本之外,亚洲总共10个发达和发展中经济体的股市表现。这10个经济体包括中国大陆、香港、印度、印尼、韩国、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波、台湾、泰国 ,涵盖12100个上市企业的数据,当然也包括了几乎没有华商上市企业的印度和韩国的市场表现。

  具体分析跻身2009年全球华商企业1000排行榜的335家非中国大陆企业,可以发现,其中57%的公司市值少于20亿美元;所有335家企业市值的中位数约17亿美元。以国际资本市场上常用的标准来衡量,亚洲华商大型上市企业实际上基本属于国际资本市场里的中小盘股。

  因此,本课题组倾向认为,采用摩根斯坦利亚洲指数(不含日本)(The MSCI All Country Asia ex Japan Index)来估量亚洲华商大型上市企业在2009年的整体市场表现时,应当引用摩根斯坦斯亚洲中小盘股指数(不含日本),即The MSCI All Country Asia ex Japan Small and Mid Cap Index。

  截至2009年12月31日全年,摩根斯坦利亚洲中小盘股指数(不含日本)上涨了97.9% 。

  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曾荫权2010年1月14日出席立法会答问大会时说,在2009年里,约有6000亿港元热钱流入香港,其中4000亿港元流入股市。

  巨额资金涌入,把2009年的香港股市从3月10日的11345低点,推高到同年11月18日的23100高点,波动幅度达到102%。不仅香港股市在动荡中飙升,华商企业云集的亚洲各地,股市普遍大涨。

  《华尔街时报》市场数据集团(WSJ Market Data Group)公布的资料,以当地主要股指2009年1月1日的开盘价和同年12月31日的收盘价进行衡量,台湾股市上涨78%,印尼股市上涨87%,菲律宾、泰国、新加坡股市均上涨63%-65%,涨幅最低的马来西亚股市也上涨超过45%(见下表《2009年全球华商聚集地区股票市场波动情况》)。

  资金的风险偏好增强、避险冲动减弱,大量资金开始脱离美元,转而进入以亚洲为主的新兴市场寻求增值。热钱涌入,形成了这些地区股票、房地产为主的资本市场的繁荣,甚至繁荣到再度出现泡沫。伴随股市飙升,全球华商企业,尤其是亚洲华商上市企业的资产,几乎都恢复到接近、甚至略微超过金融危机爆发前的水平。仅以2009年跻身全球华商市值最大的前1000家企业为例,其中335家总部设在中国大陆之外的亚洲华商大型上市企业总资产约3万亿美元,比2007年年底时还增长了25%。

  但在以美欧日为代表的发达经济体地区,根据《华尔街日报》市场数据集团公布的资料 ,在2009年,股市一度大幅波动,最低点见于西半球的2009年3月9日(日本、香港3月10日)。纽约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当日最低下探6440点,只相当于2007年10月历史高点14198点的45%,比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时的低点还低,12年的增长似乎一笔勾销。但9个多月之后,到2009年12月29日,纽约、伦敦市场同一天回升至一年中的最高点。2009一年当中,纽约、伦敦股市最高点比最低点高65%,东京市场高了51%。这样的巨幅波动,在发达经济体近百年历史中,都相当罕见。

  然而,经济衰退余波荡漾,失业率依然高涨,全球性经济复苏姗姗来迟。2009年全年,美欧日股市(除纳斯达克市场)的全年涨幅基本在20%上下,不及亚洲新兴市场地区动辄百分之六十几、七十几、甚至八十几的反弹力度。人称“金砖四国”的中、印、俄、巴西,股市飙升,上涨幅度都接近或超过一倍。

  1-1-2 房地产再度繁荣助华商企业资产增加

  2009年,在亚洲新兴市场地区,尤其是受中国大陆经济影响较大的香港、台湾、新加坡等地,房地产市场一派繁荣。

  道琼斯亚太房地产指数(Dow Jones STOXX®Asia/Pacific 600 Real Estate Cap) 被认为是分类行业标准(Industry Classification Benchmark)。它反映了亚太地区600家最大、且可供自由交易的房地产上市公司、房地产投资基金、上市的物业基金、房地产控股及开发企业的市场表现。在2009年,道琼斯亚太房地产指数从年初的大约65欧元上涨到年末的大约88欧元,涨幅超过35%。

  有报道说,2009年,至少有1200亿港元的海外资金流入香港楼市,推动2009年的香港楼价不断走高,已经达到1997年香港楼市泡沫最盛时的80%左右 。新加坡也不遑多让,2009年第三季度平均房价上涨15.8%,创28年来最大增幅。

  亚洲的资本市场繁荣到令人警觉的程度。世界银行行长佐利克(Robert Zoellick)在2009年11月25日发表于英国《金融时报》上的文章中说,全球经济正面临投资泡沫化的新风险,房地产、股票等资产价格膨胀的迹象,在亚洲特别明显,包括在中国大陆、香港和新加坡等地,“新的教训是,不要等到泡沫破裂再来收拾残局”。

  在亚洲新兴市场隐约出现资产泡沫的同时,欧美等发达经济体地区的房地产市场起色不大。

  美国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 ,2009年1-12月,全美包含地价的新屋销售价格中位数为21.4万美元;2008年1-12月,这个数值为22.9万美元。据统计,目前美国四分之一的房贷总额高于房屋价值。穆迪商业地产价格指数显示,与2007年峰值相比,美国商业地产价格已下跌41%。

  在欧盟,由于英国宏观经济形势不佳、失业人数增加,英国楼市复苏迹象直到2009年底才略有显现。从2009年初开始,法国人购房热情升温早早地被政府刺激起来。数据显示,去年第二季度和第三季度,法国新房销量分别同比增长29.6%和65.2%,二手房成交量呈上升趋势。德国的经济下行给工业用房带来较大影响,但对居民住房影响相对较小。

  日本政府虽然也推出刺激房地产市场复苏的措施,但却并未奏效,房市依然无法走出低谷。

  “金砖四国”中的巴西、印度,房地产市场呈较快发展趋势,俄罗斯则冷清得多。以俄首都莫斯科为例,有报道称,2009年其高档楼盘均价为每平方米折合3.3万美元,普通楼盘均价每平方米6100美元。与房价相比,莫斯科人均约1300美元的月收入显得微不足道。

  2009年全球房地产市场中,最惊心动魄的当属迪拜。自从阿联酋2002年允许外资进入部分房地产业后,这个国家的房地产价格上涨了6倍。由于迪拜“没有外汇管制”等政策,金融危机之后,热钱大规模撤离,房价、地价首当其冲。

  迪拜长期倚重外资与房地产,从2008年10月至2009年末,迪拜的房地产市场价格缩水50%。外资撤出、房地产价格下跌,终于引发2009年末震惊世界的“迪拜主权债务危机”。当地参与炒楼的华人投资缩水也不少。

  总体上,对于全球华商企业而言,亚洲等地房地产市场的繁荣使得世界华商企业资产有所增长。

  1-1-3 美元贬值使华商企业账面资产升值

  2008年底以来,各国先后出台巨额经济刺激计划,由此释放出大量流动性,助长了新兴市场新一轮的资产泡沫,同时也催生出普遍的通胀预期。同时,扩大出口的动力促使美国政府实际上放纵美元贬值。多种因素叠加,从2009年第二季度,也即欧美股市触底之后不久,美元被重新推入下降通道。

  根据路透社的报价,对比2009年1月2日与12月31日每1美元对华商聚集地区的不同货币兑换率,可以看出美元在2009年全年的贬值走势(见下表)。

  在亚太地区,美元只对日元和越南盾小幅升值。人民币、港币和澳门元盯紧美元,兑换率基本未变。但在台湾、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和泰国这些华商企业聚集地区,美元对当地货币均小幅贬值1.3%—4.1%不等。在原材料和能源出口大国印尼、澳大利亚,美元对卢比和澳元分别大幅贬值13.6%和21%。

  至于欧洲和南北美洲地区,美元除相对于俄罗斯卢布小幅升值3.1%之外,相对于欧元贬值3.3%,相对于英镑和加元贬值均超过10%;在巴西和南非,甚至相对于当地货币贬值超过20%。

  美元对不同地区货币的贬值,使得分布在全球各地的华商企业的资产,当以美元计价时,等于不同程度上增加了账面价值,只不过这个比例大小不等。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下一页]

参与互动(0)
【编辑:杨丽】
    ----- 中国侨界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