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世界华商发展报告(全文)(7)——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中国侨界
    2009年世界华商发展报告(全文)(7)
2010年05月20日 09:39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2-3 美国:中小华商生存能力强 高端人才回大陆意愿强

  2009年,美国仍是金融危机的重灾区之一,加之甲型H1N1流感的爆发,旅美华商中餐业、零售业、旅游业等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失。一方面华商节省开支逆境求生,另一方面有实力的华商和华人企业开始寻求海外拓展和“反节奏”投资营销,期待着经济复苏。

  经济不景气与失业率的增加,使美国高端人才回大陆发展的意愿更加强烈。中国政府和科研机构的各项“揽才”计划也频频伸出橄榄枝,海外人才与中国的互动更加频繁。

  2-3-1 中小华商生存能力强 大型餐饮企业求海外拓展

  餐饮业仍是华裔移民在美国生存的支柱产业之一,遍布美国主要大都会的中餐馆成为中国文化的一个象征。据美国《中餐通讯》介绍,全美国约有4.5万家中餐馆,年销售额200亿美元,美国民众每天消费250万份中餐。

  华资商家普遍表示,2009年,失业、收入缩水以及对经济前途缺乏信心,让许多华裔民众量入为出,除必须的消费外,很多家庭能省则省。而甲型H1N1流感的出现,也让中餐馆的生意受到威胁。

  尽管如此,美国餐饮业知名华人企业家蒋达昌认为,虽然美国整体经济形势堪忧,但对于以经营小生意为主的华商不会造成太大影响。大部分华商勤奋苦干,善于积累财富,具有较强的生存能力,相信他们最终一定能渡过危机。

  事实上,美国华人餐饮业在2009年呈现出两头强、中间弱的发展趋势。

  一方面,因为经济不好,很多人会尽量减低消费,出外用膳也会选择较便宜的餐厅,因此小本经营、价钱廉宜的小型餐馆,反而有更多顾客。而这些餐馆,也有机会聘请短期工作雇员。所以,一些小餐馆的生意受到经济不景的影响较小。

  另一方面,由于金融危机影响美国市场的增长,大型的中餐馆把触角伸向海外,实现了扩展发展。

  华馆是美国最成功的中餐连锁店,凭借“美式中餐”, 在1998年成为美国唯一在纳斯达克上市的中餐连锁集团,如今在全美开有94家分店,遍布39个州。该集团还开设了提供外卖的快餐连锁店Pei Wei Asian Diner,如今有164家分店。许多美国餐饮连锁集团深受金融危机的打击,华馆也不例外。公司股价2008年11月下跌到15美元,为8年来最低点;2009年头3个季度的收入比去年同期下降了2%。

  在消费者捂紧钱包的时候,银行也收紧了放贷,在美国本土进一步扩张困难重重,华馆不得不将眼光投向海外。2009年10月,在墨西哥开设了第一家海外分店。未来10年内,华馆还准备在墨西哥开30家餐厅,另外在中东地区开34家分店。

  2-3-2 经济不景兼遇甲流 美中旅游业受重创

  2009年,由于金融危机的扩散和全世界的消费者控制开支,到美国旅游的外国游客数量出现2003年以来首次下降。南加州一部分华资旅游业者感叹2009年的惨淡20年罕见。

  美国2007年开始开放中国私人旅游。南加州华裔旅游业者一度看好,很多旅行社第一时间开辟旅游新线。根据美国商务部统计,2008年中国内地和香港访美人数达63.2万,是美国第十二大客源国。2009年以来,美国国际游客数量显著下滑1成多,但中国旅客数依然与去年同期水平持平,前4个月短期访美的中国旅客达19.2万,比去年同期微增 0.1%,跃居美国第9大客源国。同期,美国前20大客源国只有4个正增长。

  不过,开放私人旅游之后,许多华资业者表示,生意却愈来愈差。一些导游说,美国一些大型酒店为争取客源,直接将优惠给予大陆客,也导致本地业者处境更加艰难。业者估计,目前仅南加州,包括旅行社、导游以及承办大陆旅行项目的一些文化交流团体,就超过1000家,一些从前专门办理台湾和香港旅游的旅行社,也纷纷转向争抢陆客大饼。一位业者表示,因为竞争太惨烈,他已决定退出,开始反向美国客人推销大陆旅游。

  如果说经济危机是虎,那么甲型H1N1流感就是狼。在步履蹒跚中即将走到尽头的2009年,让包括南加华人在内的所有美国民众都深深感受到了虎狼时代的恐惧。

  往年暑期最为热络的洛杉矶各主题公园,2009年因为经济不景气和甲型H1N1流感的影响,客流明显减少。本来2008年美中旅游业的开放为低靡的美国旅游业送来了一股暖流,可是随之而来的甲型H1N1流感又把跃跃欲试的中国游客吓了回去,美国的旅游业在这一冷一热的折腾当中“感冒”了。

  服务对象包括亚洲游客和境内观光团的纽约纵横旅游公司经理钱马克表示:“甲型流感对旅游业的冲击真的很大。亚洲游客中,几乎所有旅行团都取消计划,或在观望”。“湾区大乐假期”董事长张立明表示,甲型流感对旅游界的负面影响已经超过了经济危机本身,也超过了911事件的打击。从4月份开始,公司接到旅游和机票问讯电话减少了90%;5月份原定赴美旅游的团队全部被取消,很多商务团也宣告取消行程。

  2-3-3 人才:中国商机引力强 招才回国频互动

  据美国华文报纸《世界日报》报道,金融风暴加剧了中国留学生的回流趋势。有数据表明,从1978年中国开放留学至2007年,海归总人数近32万。但2009年一年,海归人数就将超过30年来的1/6。很多人表示,中国将迎来第三次海归潮。

  现在中国的吸引力显而易见:首先,国内拥有大量资本盈余,中国资本市场正处在发展壮大期,急需相关人才、特别是中高级的金融人才来管理;第二便是稳健的经济增长;第三,中国经济和资本市场当前的发展方向仍是鼓励民营经济和减少不必要的监管,发展空间也比华尔街大,前景将更加乐观,而薪酬待遇已并非找工作最重要的考虑因素。

  美国加州发布数据显示,硅谷地区3月份失业率高达11%,失业人数超过10万。很多当地华人感受到巨大的就业压力。104人力银行(中国)曾带着近300个大陆中、高端职缺,来到硅谷地区实地考察。不少华人表示,有意愿回国工作,很多求职者在美国的工作经验为10年到20年,其中不乏在IBM、摩托罗拉、CISCO、GM等公司任职的中高层管理者、工程师。

  求职者中有一位40岁的陈先生表示,曾经在3家美国大公司都做到了中高层经营管理的职位,但感到“很难真正发挥自己的才能,毕竟那里不是自己的祖国”。他希望能把西方的管理经验和理念带回祖国。

  中国驻纽约总领馆教育参赞岑建君介绍,近年到美国的中国学生学者呈现“三个高潮”:一是应届留学毕业生回国就业呈现高潮;二是已经在美工作生活的华人回国择业呈现高潮;三是中国学生赴美留学呈现高潮。

  中国也推出了“千人计划”, “长江学者奖励计划”、 “百人计划”等,加之中央各部门和各省、区、市的人才引进项目,都在推动高层人才回流。中国科研“首府”中国科学院的十六个研究所2009年联合赴美国“揽才”,在美国举行了近年来规模最大的高级人才招聘活动。联合赴美“揽才”的研究院所中,涉及煤炭、海洋、光学、材料技术、地理与农业、纳米、环境等多个领域。中科院更出台高额奖励计划:一旦符合入选条件,每人可获得一百万人民币的个人生活补助,科研经费更可高达上千万元,且“上不封顶,一事一议”。

  但中科院选择人才的条件也颇为“高端”:必须具有博士学位、年龄不超过四十岁、而且有四年以上海外科研经验、独立主持或作为骨干参与过课题研究,并且做出过显著成绩的,才能符合中科院“百人计划”引进人才的条件。另一个引进高层次人才的“千人计划”,则需要在海外著名高校或科研院所担任教授,并且一年回国工作时间一般不少于九个月。

  

参与互动(0)
【编辑:杨丽】
    ----- 中国侨界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