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一页 "十二五"期间国家级开发区生产总值年均增15%(4) 查看下一页

2012年11月28日 10:46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四、重点任务

  (一)营造优良投资发展环境。

  把环境建设作为发展的核心动力。进一步强化开放意识、创新意识、服务意识、统筹意识、法制意识、民生意识和生态意识,不断提升综合发展环境水平。要坚持科学规划,形成集约健全、宜业宜居的城市环境;坚持以人为本,形成保障完备、文明开放的社会环境;坚持依法治区,形成规范有序、平等竞争的市场环境;坚持产城融合,形成优势互补、统筹发展的区域环境;完善政策措施,形成激励创新、人才集聚的创新环境;转变政府职能,形成规范透明、精简高效的行政环境;坚持绿色发展,形成优美和谐、生态环保的自然环境。

  (二)提高先进制造业竞争力。

  1.积极承接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国家级开发区要抓住机遇,吸纳和培育具有高技术、高成长、高效益及可持续发展特征的行业。重点发展产业链中核心零部件、关键材料制造、技术研发、工业设计、检测等领域的企业或项目。

  边境合作区要以尽快改变区内企业规模较小、产业单一的现状为主要任务,深入分析市场资源条件,以开发周边国家适用产品为导向,加快发展高起点、高水平的沿边工业。巩固本地传统优势产业,吸引内地企业投资发展轻纺业、电子、食品、家电、工程机械、建材以及进口矿产资源加工等行业,推动制造业改造升级。

  2.加快培育特色产业集群。利用政策机遇推进产业调整与振兴,推动现有制造业改造升级。合理引导企业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增强配套能力,淘汰落后产能。加强产业规划,围绕龙头项目、重点产业、知名品牌开展产业链招商。鼓励同类企业向特色产业园区集聚,优化企业间的生产协作和配套体系。形成若干个国际知名、各具特色的制造业产业集群,创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三)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1.积极部署战略性新兴产业。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努力争取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新能源、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在国家级开发区投资布局。积极参与有关产品和技术标准的制定,努力成为国家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示范基地。以培育和壮大龙头企业为突破口,引导财政、税收、金融、人才与土地等政策向龙头企业倾斜。

  2.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深入实施科技兴贸战略,围绕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领域,规划建设一批龙头企业主导、规模优势明显、产业配套完善、辐射带动作用强的产业集群,积极培育国家科技兴贸创新基地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国际化示范基地。完善环境和载体建设,发展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的服务体系,引导技术、人才、资金和重大项目向产业基地集聚。

  (四)壮大提升高新技术产业。

  1.促进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搭建包括科技研发、成果孵化、产业化制造、技术服务在内的一站式公共技术平台。构筑有利于科技企业成长的现代金融环境、信息平台和市场渠道。鼓励高新技术企业与传统产业企业进行资产、技术和人才等方面的合作与重组。重点推进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生物技术、环境保护、医药、航空航天、海洋产业等领域的高科技产业集群发展。

  2.提升高新技术产业的国际竞争力。积极推动以软件外包为主的服务贸易,促进各种形式的技术贸易。利用各种媒体和展会平台扩大区内高新技术产业的国际影响力。支持区内企业利用跨国公司在华科技资源,加强同大学、科研院所、咨询机构的技术联合。扶持和引导高新技术企业国际化发展。加强技术秘密和知识产权保护。

  (五)推动现代服务业发展。

  1.全力打造现代服务业集群。国家级开发区要主动承接高附加值服务业的转移,提升传统服务业,拓展新兴服务业。大力发展包括金融财务、商贸服务、创意设计、现代物流、创业投资、法律咨询、会计审计、工程咨询、信用评估、广告会展、服务外包等在内的现代服务业集群。放宽准入限制,通过要素价格政策和专项资金扶持,营造有利于现代服务业发展、特别是总部经济和新型服务业态发展的软件环境。

  边境合作区要积极利用通道区位优势,大力发展物流、商贸、金融、旅游、信息、会展、文化等现代服务业,形成面向周边国家和地区的生产性服务基地、商贸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

  2.鼓励和支持发展服务外包。主动承接国际服务外包业务,优先承接产品研发、信息服务、金融财务、创意媒体流程整合、数据平台等高端离岸服务外包业务。加强对服务外包企业取得国际资质、增强全球交付能力的辅导。引进服务外包高端人才,鼓励跨国公司创办服务外包培训机构,培养服务外包所需人才。

  (六)着力构建区域创新体系。

  1.实施科技立区战略。将科技创新能力建设作为开发区在新阶段发展的战略基点,不断完善科技创新政策支持体系。完善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社会投入为补充的多元化、多渠道的科技投入体系。通过资金引导、直接投入、项目补助、贷款贴息、税收优惠等多种方式,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建立健全技术产业交易市场,引进风险投资,完善创新服务机制。

  2.加强创新主体建设。支持企业设立研发中心。鼓励企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鼓励企业承接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鼓励高校和科研院所与中小企业开展联合研发,或采取智力与技术入股方式与中小企业建立创新联合体。鼓励跨国公司技术研发、产品设计开发的本地化,或与本土企业共同建立技术研发机构。

  (七)提升要素资源集聚整合能力。

  1.加快高端人才的培养、引进和集聚。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为导向,重点引进一批位于学科前沿、能够突破关键技术和带动新兴产业发展的领军型科学家,加快培养一批具有较强技术创新能力和企业管理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与团队,建设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权责明确、评价科学、激励高效的科技管理制度。为科技人才创新创业提供良好工作和生活服务。

  2.多渠道提高资本集聚能力。坚持产业链招商、专业化招商,重点加强招商引资的前期研究和后期服务,提升招商引资的质量与水平。重点吸引技术高、效益好、带动强的企业入区集中布局。引导外资投向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支持国有、民营、外商投资等各种所有制企业平等竞争,共同发展。积极培育上市公司,鼓励企业通过资本市场拓宽融资渠道,探索多层次、多形式的产权、债权交易模式,完善园区金融环境。进一步探索和完善基础设施投融资渠道。

  3.不断提升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严格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进行开发建设并实行统一管理。坚持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集约、高效开发利用土地。严格执行土地利用规划和年度计划,依法审批和供应土地。合理设置企业、项目准入条件,严格执行各类用地标准,确保土地产出强度。大力引导现有企业增容改造、提升土地使用效率。加强用地动态监管,建立退出机制,及时处置闲置土地。

  (八)优化开放型经济格局。

  1.提升对外经贸竞争力。积极推进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贸易平台和营销网络建设,加快培育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外贸竞争新优势。支持企业出境展览、宣传商誉、提升产品质量、拓展贸易渠道、培育自主品牌,发展服务贸易。鼓励和引导加工贸易企业转型升级,促进进出口结构转型升级。提高利用外资质量,加大对国外人才、技术、品牌和管理的引进,扩大金融、物流、医疗、教育等领域国际化程度,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积极稳妥引导开发区“走出去”,利用品牌形象、体制机制、管理经验等优势参与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按照市场导向和企业自主决策原则,引导企业有序开展境外投资合作。

【编辑:黄楠】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