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人士:做好减法才是新医改取得成功的关键——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健康新闻
    业内人士:做好减法才是新医改取得成功的关键
2009年01月24日 10:02 来源:中国证券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1月21日,国务院审议并原则通过《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和《2009-2011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经过有关部门的修改完善,新医改方案终于尘埃落定了。

  多年来,一谈医改,人们总是呼吁首先要增加政府的投入实现“全民覆盖”,这次国务院通过医改方案,计划3年内投入8500亿元,这种做“加法”顺乎民意,深得民心。政府做了这种“加法”,是否就意味着医改一定成功呢?在我看来,还要看能不能做好“减法”,这才是“下一步”医改成功的关键。

  当下,突出的问题是“看病贵”,解决这个“老大难”,当然离不开政府“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大量财政投入;特别是农民和城市低收入人群,有了政府的财政补贴,他们才敢去就医。但是,套用一句旧话,“医改没有政府投入是万万不行的,医改有政府的投入并不是万能的”,为什么这么说呢?

  今天有“看病贵 ”,有了政府的投入之后,明天并不一定没有“看病贵”,很有可能政府的投入,其中的一大部分被医疗机构和医药企业“吃”掉了。过去,国家大量增加对农业的投入,结果农民的收入并没有增加多少,原来,其中很大一部分被涨价的化肥、农药“吃”掉了。这里,不说“药”而仅说“医”,广州日报曾报道说,广东某市人民医院创新推行单病种心脏手术最低价的收费,仅是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医院同类手术费用的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来自广西灵山县旧州镇的26岁小伙子卢某聊起在该医院的手术收费时说,“没想到在这里做手术,竟能省下10万多元。”同样是在物价部门的监管之下,一项手术费用,医院与医院之间悬殊“10万多元”。可见,医改过程中做好“减法”的必要性。

  做好医改中的“减法”,应双管齐下。

  一方面,加强对“医”和“药 ”的价格监管。实践证明,这些年来,仅靠物价部门,并没有管住“看病贵”。有鉴于此,首先要将“医”和“药”的价格公开化,好让老百姓“方便比较,方便监督”;“某项手术,最低价格应该是多少”、“某种药,还是原来的那些成分,但药价比原来高出许多倍,只不过换了个‘马夹’而已”——物价部门关键是要为老百姓做好这一类的信息服务;同时,加强监管,特别是对老百姓的投诉做到“及时查处,严肃查处”。

  另一方面,尽最大可能降低门槛,多元化办医,由市场对“看病贵”来个“釜底抽薪”。当下的“看病贵”,很大程度上还是“垄断”的病毒在作怪。而在这方面,既“改革”又“开放”,决不能只是喊喊口号,对社会投资办医不仅要有实实在在的开放,且“胆子还要更大一些,步子还要更快一些”才是。(张传发 )

【编辑:侯冬华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关于我们】-About us 】- 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供稿服务】-【法律声明】-【招聘信息】-【网站地图】-【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