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蓉漂”教师的别样中秋:“月是故乡明”

分享到:

印尼“蓉漂”教师的别样中秋:“月是故乡明”

2022年09月10日 12:14 来源:中国新闻网
大字体
小字体
分享到:
印尼“蓉漂”教师的别样中秋:“月是故乡明”
工作中的谢志功。 陈选斌 摄

  中新网成都9月10日电 题:印尼“蓉漂”教师的别样中秋:“月是故乡明”

  记者 岳依桐

  “这是学校发的绿豆奶黄芡实月饼,绿豆清热、芡实健脾,好吃又健康。”10日正值中秋佳节,成都中医药大学印度尼西亚籍教师谢志功笑着为手机屏幕那头的家人送上祝福,“中秋快乐!今天你们吃什么口味的月饼?”

  作为第三代华裔,谢志功从小便对中国各个传统佳节印象深刻。他回忆道,每年中秋,亲戚们都欢聚一堂,吃团圆宴、自制月饼,然后喝茶、聊天。“虽然今年中秋没能回印尼,但通过视频,大家也实现了远程团聚。”

  对于谢志功而言,这个中秋节有些特殊。当日还正值一年一度的教师节。双节同庆,他将自己的一天安排得满满当当。“一会儿我就要去和外籍学生们分享月饼,再给他们讲讲嫦娥奔月的故事,听说他们还为我准备了贺卡、鲜花,很期待,很开心。”

  实际上,平日里谢志功就常向外籍学生介绍中国传统文化,一方面希望他们能更好适应在中国的学习生活,一方面也希望通过他们将中国文化传递到更多国家。

  正因为长期对中国传统文化怀抱特殊情结,本科学习临床医学的谢志功于2014年到成都中医药大学攻读针灸推拿专业硕士学位,毕业后便成为一名“蓉漂”,留校任教,教授针灸英语和中国文化概念等课程。

谢志功和外籍学生品尝月饼、喝茶聊天。 受访者供图
谢志功和外籍学生品尝月饼、喝茶聊天。 受访者供图

  “我一直都对中医药充满好奇和向往。”今年32岁的谢志功告诉中新网记者,小时候,他有段时间常上火流鼻血,父母就带他看中医,喝了一段时间中药就好了。“中医在印尼很受欢迎,尤其是针灸,所以我就选择专攻针灸推拿这个专业。”

  “我学习中医以来,家人都为我感到骄傲,他们也都是中医药的‘粉丝’。”谢志功笑道,每次回印尼,亲戚朋友都会闻讯而来,请他看诊、针灸。“我妈妈患有类风湿关节炎,我也会给她做一些简单的治疗,比如通过艾灸缓解症状,她觉得效果特别好。”

  对于谢志功而言,中医药的学习过程绝非易事。他回忆,除了花费大量时间“啃”典籍外,为练习下针的手法和准确性,他会和同学互相扎对方来练习,也会在自己身上练习。“熟能生巧嘛。现在我坐太久,觉得脖子僵硬,就会给自己针灸缓解一下,非常有效。”

  如今,除了继续深入学习、研究中医药,谢志功也有了新的目标:推广中医药。“作为华裔,看着中医药的全球影响力越来越广,我很骄傲。”谢志功认为,用外国人能看懂的语言对中医药医理进行阐释,是推广的关键,这也是他在课堂上最重视的内容之一。“正因如此,中外学生都会学习中医药英语这门课,拓展中医药的国际化传播渠道。”

  在谢志功看来,学校外籍学生数量不断增加,也证明了中医药的魅力。“我的学生来自巴基斯坦、加拿大、印尼、越南、泰国、尼日利亚等国家。”他说,外籍学生学习中医药最大的困难是中文水平。“很多中医典籍都是古文,只有中文水平达到一定程度,才能更好理解中医药的文化背景、总体逻辑、医学原理。所以我常和学生们强调,一定要认真学习中文。”

  谢志功计划晚上还要和家人们视频通话,讲讲自己最近的工作、生活。“虽说每逢佳节倍思亲,但我并不觉得很孤单,因为中国就是我的故乡。”他笑道,家人时常会回中国看看,虽然近年来因为疫情没能成行,但心中一直牵挂着祖籍国。“月是故乡明,今晚我还会给远在印尼的亲人看看故乡的圆月。”(完)

【编辑:黄钰涵】
发表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评论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