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千年古城遭频繁盗掘 文物倒卖"一条龙"——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社会新闻
    丝绸之路千年古城遭频繁盗掘 文物倒卖"一条龙"
2009年01月14日 20:05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中新网乌鲁木齐1月14日电(郭新霞 陶拴科)1月5日下午,鄯善县火焰山下,当地农民在平整地基时,挖出了清代干尸。

  1月8日至10日,记者来到鄯善县采访。在当地公安局,记者了解到一个令人震惊的信息:就在农民发现清代干尸的同时,公安局破获了一起重大文物贩卖案件。经专家鉴定,其中国家二级文物一件,国家三级文物一件,一般文物数件。

  警察卧底抓文物贩子

  如何才能斩断文物倒卖“一条龙”?1月9日,记者公安局于副局长告诉记者,他们刚刚破获了一起贩卖文物案件。记者在该局刚从自治区文物部门拿回来的鉴定报告中看到:被追回的文物中,国家二级文物1件,国家三级文物1件,一般文物数件。

  在民警办公室,记者看到,一部分文物用报纸小心地包了起来,平整地摆放在地上,其中有一双小巧的绣花鞋,一件丢了一只袖子的青色衣裳,一个做工非常精细的壶和一个佛像。

  办案民警告诉记者,这些东西是他们花了一个星期的时间,从文物贩子手里“抢”回来的。

  于副局长说,这些年来,鄯善县盗墓贼非常猖獗,仅2002年以来,公安机关破获的文物盗掘案件就达百件之多。其中,2005年、2006年、2007年是盗墓贼最为猖獗时期,进入2008年,由于打击力度加大,盗墓行动相对有所减少。

  国家民族文化艺术之乡

  鄯善县位于吐鲁番盆地东部,距乌鲁木齐市280公里,因其文物点多、线长、面积广,出土文物珍稀、贵重,曾被称为“露天博物馆”、“国家民族文化艺术之乡”。

  在吐鲁番地区博物馆,鄯善县文物约占60%以上。目前,鄯善县共有文物保护单位71处,其中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两处,自治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7处,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6处,文物保护土地面积24870亩。

  鄯善县旅游文物局局长邢良德告诉记者,鄯善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中古时代。据相关考古学家发现,早在新石器时代,鄯善就有人类活动,并留下了石核等石制品,由此看来,鄯善有人类活动的历史至少有6000年了。

  千年古城遭遇盗掘

  盗墓贼神出鬼没,政府相关部门坚决打击,文物却仍在不断流失。

  1987年,汪洋古墓群一百多座墓葬被盗掘,自治区公安厅与吐鲁番地区公安处联合破案,收缴了一批珍贵文物。

  1990年,汪洋古墓群、鲁克沁古墓群被盗,公安机关破案后共收缴被盗文物37件,其中一件为国家一级文物,3件为国家二级文物,4件为国家三级文物。

  2005年6月,鄯善县连木沁镇七女峰古墓区被盗,鄯善县公安局抓获4名犯罪嫌疑人,追缴文物34件。经自治区文物部门鉴定,其中国家二级文物1件,国家三级文物9件,一般文物24件。

  2006年夏天,鄯善县旅游文物管理局的工作人员在勘察鄯善县吐峪沟洋海古墓群时,发现了一份文书。当时文书与田契等散落在墓地内。工作人员分析,由于盗墓者不懂得文书的珍贵价值,随意丢弃,使得文书“幸免于难”。

  2006年11月,鄯善县6名盗墓贼携带所盗文物在吐鲁番销售时被抓获。犯罪嫌疑人交代,他们曾先后3次在距离连木沁镇约100公里、海拔4000米的天山内的古墓区盗掘13座古墓,盗得文物7件。经自治区文物部门鉴定,其中国家二级文物两件,国家三级文物3件,一般文物两件。

  2007年1月,鄯善县公安局成功破获一起盗掘古墓案,距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的8件文物完璧归赵,6名犯罪嫌疑人全部落网。经鉴定,这些文物均为战国至西汉时期的物品。

  2007年9月,居住在鄯善县辟展乡乔克塘的3个农民将所盗文物贩卖到乌鲁木齐。被捕后,3人供述,他们曾先后7次盗窃古墓区文物,所盗文物均已在乌鲁木齐等地销赃,无法追回。

  媒体报道,洋海墓地自被发现之日起,就和盗掘联系在了一起,近年来,仅收缴的此处被盗文物就有数百件之多。

  据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有关人士透露,近年新疆文物部门向媒体公布的、在“营盘遗址”出土的汉晋时代的“营盘美男”,是因为墓地遭到严重破坏不得不进行“保护性发掘”而得,而这种“保护性发掘”基本上只是对已被破坏古墓的墓穴清理。楼兰古城出土的距今约4000年的印欧人种婴儿干尸和汉晋时代的彩色棺材,其实并非考古发现,而是公安部门破获文物盗卖案时,犯罪嫌疑人交代是在这些地方盗掘而得。一些考古发现的公布,竟为黑道的文物商、盗墓者提供了明确线索。

  “所有被盗掘过的墓葬,现场都让人揪心,散落的尸骨、遗骸,一些盗墓者将不能带走的陶器一一打碎……”办案民警告诉记者,看到这些被毁坏的现场,他忍不住想哭,这是历史,毁了,就断层了,就没了,可惜呀。

  有人盗掘 有人销赃

  “很多盗掘文物的人,都有地下销售线路,这是最难捕捉的信息。”邢良德说,一些盗墓贼有非常先进的工具,他们通过当地村民,了解古墓群的具体地址,然后雇专人进行挖掘。

  邢良德告诉记者,鄯善县文物保护点多、分布广、保护难度大,同时鄯善地区的古墓葬很浅,盗掘工作相对轻松,而且大多古墓葬分布在荒漠地带,平时来往人员稀少,看护工作难度大。

  “收购文物的人,大多是外地人,而提供古墓信息的人,却都是本地人。”鄯善县公安局一位办案民警告诉记者:“2005年,一位看守墓葬的农民和外地的文物贩子里应外合,导致许多文物流失。我们每次去调查时,这位看守墓葬的农民总是装得很无辜,金钱真的让一个人的良心都没了。”

  “由于分赃不均,一些盗墓贼会大打出手,有时甚至会报警。”该民警告诉记者,他们之前破获的一起案件,就是因为盗墓贼起内讧报警后,被公安机关全部抓获的。

  记者了解到,很多盗墓贼将文物盗掘后,为了卖个好价钱,往往会请一些地下“专家”来识别真伪。有时“专家”使计,把不值钱的文物说成是国宝,而把一些值钱的文物说成“草芥”。等这些盗墓贼相信后,“专家”会指使一些人以低廉的价格买走“真品”。

  有人盗掘,有人鉴别,有人收购,文物就这样源源不断地流出鄯善,流出新疆,流向海外。

  邢良德说,文物是不可再生的资源,是祖先留给后人的宝贵财富。2008年来他们采取了很多措施,加大《文物保护法》的宣传力度,老百姓的文物保护意识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很多破获的盗掘文物案件就得益于他们的举报。

【编辑:张庆华
    更多社会新闻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关于我们】-About us 】- 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供稿服务】-【法律声明】-【招聘信息】-【网站地图】-【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