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奥运经验伦敦失效 伦敦奥运商战"硝烟弥漫"(3)——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财经频道

北京奥运经验伦敦失效 伦敦奥运商战"硝烟弥漫"(3)

2010年10月14日 09:28 来源:《财经国家周刊》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在北京奥运上没有遇到相似阻力的国内企业,对这样的设定很难理解。可在这背后,伦敦却有着缜密的商业逻辑。伦敦奥运要求商业伙伴就地设立分支机构,明面上是出于便于沟通的考虑,但其实伦敦市政府也有着自己的小九九。因为只要把子公司开在这里,那么就会长期对伦敦的税收和就业做出贡献,因此,在这方面要求就很严格。

  其实,不仅是商业准入,作为全球最成熟的市场,英国早就形成了一套完善的商业规则,包括税收、会计、人力等多重要求。在这里召开的奥运会自然要遵循这套规则。对此并不了解的中国企业难免处处碰壁。

  对个中窘境,中国驻英大使馆商务处郭中深有理解。他说:“很多国内企业不按英国成熟的商业规则办事,而是搬弄国内的一套,在这里是行不通的。很多企业并不是认真研究伦敦奥运的发标情况,派专人一直跟踪调查。而是指望走捷径,比如靠政府代表团来访时推荐一下,认为就能万事大吉。其实,这么做在这里是没用的,因为即使是伦敦市长,在商业方面他也没多大的发言权。”

  看来,中国企业在“走出去”后如何熟悉规则,这直接决定它们是否能再次登上奥运的舞台。

  别让经验成为包袱

  在经历了北京奥运会的洗礼后,对中国企业来说,虽能及时发现奥运商机,但如何在伦敦复制北京的成功,挤进奥运门槛,也面临巨大挑战。

  首先是全球同行业对手“分蛋糕”式的激烈竞争,而且这块蛋糕在不断缩小。英国新一届政府成立不久便向伦敦奥组委宣布,作为缩减英国政府开支的内容之一,2012年伦敦奥运会财政预算将被削减了2700万英镑。

  钱袋虽被扎紧,但生活仍要继续。“即使是经济红火的时期,我们也是以可持续地、适度地打造奥运会为中心任务,这一点我们从未改变。我们并不想单纯地就是比上一届奥运会规模更大,虽然之前大多数都是这样。我们更多是在考虑奥运遗产问题,从人心的角度思考,力图让伦敦奥运会与众不同。”伦敦奥组委主席塞巴斯蒂安.科说。

  于是,能否拿出“与众不同”的产品就成为考验中国企业的重要标尺。

  北京奥运会规模空前,以宏大见长,中国企业也积累了“大兵团作战”的经验,但是如果形成惯性思维,放到伦敦奥运身上却有碰壁之虞。中国驻英商务处的郭中认为:“一些国内企业投标时把自己描述得无所不能,生怕人家认为自己小。比如,从地板到天花板都能提供,但是在奥组委看来,优秀的企业都是专业化极强的,这与规模关系不大,可以是小而强。而我们描述的那种大而空洞的企业,在接受人家资质考察时就会露馅,发现其实哪一个环节都做不好。”

  就拿奥运会的开幕式来说,2008年,全球有10亿电视观众观看了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而执导伦敦奥会开幕式的导演鲍伊尔直言,伦敦奥运会开幕式的规模可能不如北京奥运会,但他许诺让人们感受到“真诚而个人化的欢迎”。

  鲍伊尔说:“你必须承认,在规模上,不可能与北京奥运会比,到时候可能要寒酸很多。但我们的工作是,在预算之内奉献出精彩的表现,为奥运盛会的开幕奉送上令人兴奋的欢迎仪式。”

参与互动(0)
【编辑:李瑾】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