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财经频道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江西唱响绿色崛起(3)

2010年12月08日 09:42 来源:人民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从2005年起,新余不断吸引着世界的目光:全球最大的硅料生产企业——赛维LDK落户新余,我国唯一一家从事兆瓦级永磁风力发电机设计、生产的专业厂家——力德风电选择了新余,拥有世界上回收利用各类低品质热能发电首创技术——“螺杆膨胀发电”专利技术的江西华电电力科技公司把产业基地建在了新余,锂材料、镍材料、石英陶瓷坩埚等新材料企业纷纷落户新余……新余正在由一枝独秀向百花争艳转变。除了“钢铁之城”,“新能源之城”、“新材料之城”正成为这座城市的闪亮名片。

  位于赣南的赣州,“世界钨都”、“稀土王国”等名片已蜚声海外。但是,“村村点火,户户冒烟”曾是赣州的“一景”,无序开采不仅极大地浪费了资源,而且潜伏着巨大的地质、生态危机。与此同时,由于长期依赖出口原矿发展,矿产资源丰富的赣州并没有真正富起来。“资源优势要想真正转化为经济优势,必须进行经济转型,以资源整顿为切入点,将单纯的矿业经济向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产业链长的加工工业推进。”赣州市委主要负责同志说,赣州需要擦亮老名片,也需要创建新名片。经过5年多的集中治理整顿,赣州市取缔、关停非法采矿点410多个,实施资源整合,建立起矿产资源储备体系。如今,稀土、钨、氟化工、脐橙产业已经成为赣州的四大名片。

  全球第一块自动消眩功能的液晶汽车后视镜在这里产生、全国第一张可录类蓝光光盘在这里下线……这不是沿海发达地区,而是革命老区吉安。走进吉安市吉泰工业走廊,看到的不光是热火朝天的生产场景,更是技术创新的种子在革命老区结出的累累硕果。随着一个个新兴产业的扎根,老区旧貌换了新颜。

  “发展低碳经济、绿色经济是江西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的重点。没有一批成长性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崛起,就不可能有江西的崛起。”江西省委副秘书长、政策研究室主任魏民说。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江西确立了光伏、新能源汽车及动力电池、半导体照明、稀土和钨、文化及创意等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如今,这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占全省工业经济总量的40%。目前,这十大产业的300个重大项目正在实施,其中200个将在2012年前投产,到2015年,这十大产业的比重将提高到45%—60%,成为江西发展的新名片。

  绿色江西的升华

  从青山绿水到“绿色GDP”、“绿色政绩观”

  绿色生态是江西最大的优势,最大的品牌,最大的潜力。但是,在江西人自己看来,“绿色江西”并非完美。

  “江西的生态优势主要体现在山区,平原地区则缺林少绿。”江西省林业厅党组成员、巡视员肖河说,“比如南昌县的森林覆盖率一度只有13%,上万亩农田范围内没有一棵树,连鸟都没法停!”

  为了补齐平原绿化这条“短腿”,从2008年开始,一场声势浩大的植树造林运动在江西全面展开,城市、乡镇、农村、基础设施和工业园区等4个方面的绿化成为主攻目标。两年来,全省共完成造林面积960万亩,超计划160万亩。其中山上造林481.6万亩,山下造林478.4万亩,综合成活率达85%以上。“植树造林氛围之浓、面积之大、投入之巨、效果之好,前所未有。”肖河说。

  对生态,江西人有着特殊的感情。“七通一平”是基本建设的基础工作,这在国内已成惯例。但在共青城,实行的却是“七通一不平”,在保证工业区有足够的水、电、通讯等供应的同时,尽可能地保持自然地貌,不再搞推山填土。“我们这样做,就是最大限度地减少对自然的破坏。”九江市委常委、共青城开放开发区党委书记李晓刚解释说。

  “我们过去是招商引资,现在是选商选资。”九江市发改委副主任陈世勇说,对生态环境是否有影响是选商选资的重要标准。今年3月,一个投资超过10亿元的化工项目想落户九江的一个工业园区,然而,由于环评不过关,被断然拒绝。为了在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的进程中避免走先发展、后治理的老路,九江市提出,环境保护要与项目建设同步,不管什么项目,洽谈之时,环保同时跟进,严把项目准入关。凡是环保不合格、措施不到位的,环保部门将启动“一票否决”。仅此一项,九江市每年要在项目引进上失去20多亿元的投资。在环保先行的理念下,九江一批老企业相继“退城进园”,一批环保不合格的老企业被关停,一大批工业烟囱和工业废水排放管道被拆除,城区空气质量得到根本好转,一度遭到污染的河沟湖泊重新变得清澈,一批批绿色企业在九江风生水起。“你越是有限制,人家觉得你那里规范、科学,有搞头;越是粗制滥造,捡到篮里都是菜,别人就越担心可持续性,越是不敢来。”九江市委书记钟利贵对此深有感触。

参与互动(0)
【编辑:王晔君】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